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方啟動新增債券發行 本月迎來年內發債高峰

  地方啟動新增債券發行 本月迎來年內發債高峰

  杜麗娟

  按照財政部的要求,8月份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工作將結束。截至目前,今年還剩下1.34兆元非債券形式債務需要置換,在置換大限來臨之際,市場出現發債提速的跡象。

  近日,包括黑龍江、安徽、四川、內蒙古、新疆、廣西等地在內的多省份重新啟動了今年地方政府新發債券工作,為債務置換做準備。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地方政府共發行新增債超1000億元。此前,財政部對地方債“借新還舊”模式的松口態度,也為債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對於近期地方啟動新增債券發行事宜,多位承銷商表態稱,前5月市場表態冷靜,隨著置換周期的結束,二季度債券發行也會提速。“本月恰是市場由弱轉強的一個節點,上月底各地拉開發新債的序幕,這月市場必然會逐漸轉熱,預計發行規模將超6000億元。”中誠信國際企業評級總監毛麒璟分析。

  置換效應

  據Wind統計,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約8770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34兆元。和去年相比,今年地方政府債券從發債節奏上看保持較慢的速度。

  不僅如此,地方新增債券的發行規模也是出現大幅下滑,前5月新增債券僅171億元,剩下佔比約98%的債券資金用於置換或借新還舊。

  對此,一位省級金融機構承銷商表示,新增債券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地方存量債務完成置換的時間視窗臨近。“各省上半年的工作重點是集中處理置換債券或借新還舊債的發行工作,而無心去發新債。”

  在做出上述判斷半月後,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要求,地方財政部門應當統籌做好置換債券發行和存量債務置換各項工作,確保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如期完成。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地方財政部門可結合市場情況和自身需要,採用彈性招標方式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鼓勵各地加大採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置換債券的力度。

  之所以鼓勵市場方式置換,一定程度上也源於今年發債結果。

  財政部日前發布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顯示,1月至4月累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5213億元。其中,一般債券3636億元,專項債券1577億元;按用途劃分,全部是置換債券或再融資債券。

  中誠信國際政府融資評級部總經理呂修磊認為,當前拉動政府債務的“三駕馬車”是地方債、PPP和政府基金。“地方債主要是置換視窗期,並不能完全滿足地方建設的需求。”

  在他看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地方政府債券的配置價值將凸顯,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後續置換工作的難點在於,需要與公開市場分散的債券投資人談妥置換的對價。

  根據國內評級機構中債資信的統計,截至5月24日,全國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7489億元,從近期公布的發行公告看,發行債券的地方政府明顯增加。

  基建功能

  事實上,隨著前5個月地方新增債券的減少,政府基建投資也受到一定影響。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下滑至7%,比2017年回落了0.2個百分點。其中,基建投資顯著放緩,是帶動投資回落的主要力量。

  在完成債務置換後,各省新增債券發行工作也將陸續開啟。

  根據不完全統計,5月31日,包括廣東、湖南、福建等省份開始審議或審議通過了2018年省級預算調整方案,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要開啟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工作。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陳健恆認為,地方政府債的逐漸放開已經為政府融資開了前門,特別是專項地方債在某種程度上承接一些過去城投公司具有的基建功能。“去年以來,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包括政府採購服務、PPP融資、城投以及非標管道的收縮,市場資金收縮量都在千億甚至上兆元級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建投資的積極性。”

  在他看來,中國的專項債發展方向如同美國的市政債一樣,本身也承接了很多基建的功能,但要基於項目本身的現金流來支撐整個發債。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為13500億元,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我國優先選擇土地儲備、政府收費公路兩個領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試點,而2018年則推出了棚改債券試點,一定程度上說明試點進展比較順利。

  展望今年地方債發行趨勢,從債券品種看,專項債將成為下一階段市場重點。“棚改專項債的試點規模或達2000億~3000億元。”呂修磊說。

  陳健恆認為,目前地方債期限都很長,今年還推出了15年、20年期限,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未必買得了那麽長期限的產品,但從項目的角度看有些項目需要那麽長周期。“所以監管現在也做相關的調研工作,努力解決結構性的摩擦,做好市場和投資人之間的銜接。”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