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視劇大佬業績不佳都是“瘦身”惹的禍?

全文共2579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截至7月14日,包括歡瑞世紀、當代東方在內的電視劇大佬紛紛亮出了上半年的業績成績單。除華錄百納因新劇發行業績扭虧為盈外,其他幾家公司均出現了業績下滑,究其原因多為報告期內,影視作品數量減少所致。

同時,據廣電總局發布的最新電視劇備案信息顯示,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58部、2002集,對比去年同期的108部、4284集,數量呈現折腰式下滑。

儘管相比電影,電視劇擁有著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但一段時間以來,無論資本還是製作方,都開始謹慎入局電視劇市場,一方面是受到市場環境整體低迷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龐大的庫存量讓從業者始終難逃負重前行的窘境。

01

產量銳減

“影視劇確認收入的不計數量減少”、“本期內發行影視劇數量大幅縮減”等語句,頻繁出現在了多家影視上市公司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報中,這些語句的出現,則意味著那些以電視劇為主營業務的大佬們,上半年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以歡瑞世紀為例,據7月12日晚間公司發布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告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00萬元-2000萬元,同比減少60%-70%。無獨有偶,同天據當代東方發布2019年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預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500萬–6000萬,同比下降140.76%-154.35%。而華策影視發布的2019年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預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000萬元至5500萬元,同比下降120.74%至119.01%。

北京商報記者同時注意到,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最新發布的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顯示,今年6月共有58部、2002集電視劇進行備案,對比去年同期的108部、4284集,數量呈現折腰式下滑。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1-6月,全國共有605部、24058集電視劇進行備案,今年1-6月,共計431部、16251集,備案劇目部數同比減少40.37%,集數同比減少32.45%。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減量”之舉也比以往更為明顯,幸福藍海及其控股子公司笛女傳媒在2018年1-6月備案至少6部作品,但2019年1-6月尚未有作品在廣電總局備案;華策影視及其子公司克頓傳媒、孫公司辛迪加影視,在2018年1-6月備案至少6部作品,而2019年1-6月,備案作品數量為2部,同比減少了4部。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電視劇市場仍處於艱難的行業調整期,在市場日趨規範的過程中,所有的價格體系也都在隨之調整,買賣雙方對於電視劇交易都更謹慎,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中小企業,大都仍處於負重前行的狀態,因此業績受到影響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影評人劉暢如是說。

02

原因一:市場低迷

電視劇產量的高低,實際上也是映射市場變化的一面鏡子,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被視為反映劇集市場一年趨勢和動態的春交會,也出現了新劇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春交會《項目輯錄》共收錄了劇集784部,包括推介電視劇節目701部,網絡劇83部,這與2018年春交會收錄劇集950部,其中有855部電視劇,95部網絡劇相比,分別同比減少了18%和12.6%。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電視劇市場自去年開始便已出現低迷的趨勢。據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公布的2018年電視劇播出情況顯示,2018年國產影視劇新劇上市數量僅為194部,與2017年的241部減少了47部,是十年內的最低水準,這也使得2018年被業內成為國產電視劇的小年。且據索福瑞中國區資深數據科學家鄭維東透露,2018年全國100城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沒有超過2%的大劇,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9部,此外收視率不足0.5%的“炮灰”電視劇在2018年的佔比進一步上升,達到了82%。

由於電視劇爆款難現,不少作品播出反饋未達預期,使得製作方、投資方更謹慎,也有不少投資者選擇退出。在亞太未來影視創始人董文潔看來,影視行業專業度較高,前幾年影視市場火熱時,雖然引得各方投資者紛紛入局,但由於對市場並不了解,不少投資者得到的結果是虧損,最終選擇退出。

03

原因二:庫存難銷

儘管新劇數量有所減少,但“供大於求”仍是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現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獲得備案許可的電視劇達到1163部、45731集,但2018年包含互聯網渠道播出的新劇數量共為382部。也正是由於電視劇製作公司籌備的項目量遠高於播放量,使得不同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庫存。

以華策影視為例,據該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該公司庫存账面餘額合計為23.26億元,其中代表拍攝影視劇購買或創作完成的劇本支出的原材料的账面約為6.89億元,在拍影視劇和完成拍攝影視劇的账面餘額分別為5.58億元、9.71億元。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中,華策影視的合並資產負債表顯示存貨為20.75億元。

如何消除存貨成為各個公司需要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庫存的過程中還會面臨作品銷售價降低的情況。據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表示,以前那些製作成本很高的電視劇,銷售給視頻網站的價格一般可達到800萬元左右一集,隨後再以單集三四百萬的價格賣給電視台,從而基本保證覆蓋製作成本。然而從去年年中起,視頻網站統一調整了購劇價格,億元買劇的價格幾乎不再出現。

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曾榮表示,雖然部分作品在籌備期便有意向合作方,但電視劇存在一定製作周期,最終能否上線播出也存在著未知,部分投資者或許當初選擇的是熱門項目,但隨著市場變化、政策調整,導致作品等待兩三年仍無法上線,在加上市場的高庫存量短時間內難銷,投資往往打了水漂。

04

原因三:“古裝”受限

回顧前幾年的爆款電視劇,《楚喬傳》、《花千骨》等作品都是古代題材,這也令不少公司紛紛押寶古裝劇,但如今古裝劇的數量出現明顯下滑。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與去年1-6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中,共有95部古代題材作品,達到4429集相比,今年1-6月古代題材作品的數量僅為34部、1498集,分別同比下滑了64%和66.2%。這不禁讓業內聯想到業內流傳的“限古令”。

今年年初曾有媒體報導稱,相關部門對網播劇下發了調控新規:從即日起到6月底,包括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鬥等在內的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網絡大電影都不允許播出,這一現象也被網友稱為最嚴“限古令”。隨後在3月26日,自媒體網影幫報導稱,因限制古裝劇的激烈反應和輿情,廣電總局網絡司分別召集三家平台,古裝劇自四月可以逐步上線。

目前國內已相繼有《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等古裝劇紛紛上線播出,但從備案情況來看,業內仍更偏向當代題材和現代題材作品,古代題材的佔比只有7.9%,而去年同期佔比則達到15.7%,縮減了一半規模。

在劉德良看來,兩三年前古裝劇的熱播,以及背後強大的吸金力,讓投資方、資本方一度蜂擁至古裝劇領域,然而嚴重的供過於求,加上不期而至的播出限制,讓古裝劇成為現今庫存劇的主要品類。因此對於電視劇市場而言,跟風始終是要伴隨著高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