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放管服”激發自貿區活力

“之前要拿到這個證,需要3個月甚至半年時間,這次隻用了半個小時。”11月13日,在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聖廣印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在領取到湖北首張“告知承諾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後高興地說。

5年來,在我國自貿試驗區的沃土上,像這樣的改革創新不斷開花結果。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隨著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點的不斷深入,又推出了一批效果好、風險可控的制度創新成果,大大簡化了許可證辦理流程,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直擊難點、痛點和堵點,是自貿試驗區“放管服”改革的核心。

在部門、銀行間“往返跑”,曾讓辦理稅庫銀三方協定的納稅人耗時耗力。天津自貿試驗區通過後台數據共享和資訊互聯互通,讓數據跑路代替了企業跑腿,使納稅人足不出戶就能完成三方協定簽訂。

專利審查慢,讓一些科研人員著急上火。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優化流程和服務,使發明專利審查從3年縮短到3個月,“實用新型”從1年縮短到1個月,“外觀設計”從3個月縮短到1周。

以往進出口通關環節,需要企業現場提供涉及多個監管部門的幾十種監管證件,如今在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海關通過資訊化手段,讓辦理通關除了保密需要等特殊情況外,其余全部實現聯網核查,企業再也不用拿著紙質證件來回跑。

立足功能定位競相創新,是自貿試驗區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特點。

浙江自貿試驗區圍繞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積極探索,複製推廣了“保稅燃料油企業信用監管新模式”等5項保稅燃料油供應方面的政策措施。

陝西自貿試驗區圍繞提高中歐班列的異塵餘生能力,大膽探索,複製推廣了“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並”等新模式,顯著提升了中歐班列的通關效率。

多項“放管服”改革措施被列入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將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比如,投資管理領域的船舶證書“三合一”並聯辦理,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和原產地企業備案“兩證合一”,低風險生物醫藥特殊物品行政許可審批改革,一般納稅人登記網上辦理等。

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經驗尤為豐富,比如,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保稅燃料油供應服務船舶準入管理新模式,“先放行、後改單作業模式”,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並新模式,海運進境貨櫃空箱檢驗檢疫便利化措施,入境大宗工業品聯動檢驗檢疫新模式,國際航行船舶供水“開放式申報+驗證式監管”等。

事中事後監管措施也給眾多企業帶來便利,比如,企業送達資訊共享機制,邊檢服務掌上直通車,簡化外錨地保稅燃料油加注船舶入出境手續,國內航行內河船舶進出港管理新模式,海關企業注冊及電子口岸入網全程無紙化等。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自貿試驗區的市場活力不斷機甲狂潮。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3年來,區內新增企業7萬多戶、注冊資本1.5兆元,分別是掛牌前歷年總和的4.6倍和6.8倍。

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3年來,累計登記市場主體4.5萬戶,是設立自貿試驗區之前市場主體的2倍。天津自貿試驗區用佔全市1%的面積,創造了全市約12%地區生產總值、四分之一的實際利用外資、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

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來,全域新增注冊企業13055戶,佔全市同期新增注冊企業的9.5%,其中新增外資注冊企業240戶,佔全市23.3%。

我們相信,在不斷將“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中國自貿試驗區將給世界更多的驚喜。

(經濟日報 記者:董碧娟 責編:徐曉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