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學老師也有勞務派遣,這是打破鐵飯碗的進步?

據新京報報導,臨沂大學擬安排近300名教職工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約,而此前這批教職工都是與學校簽訂人事代理合約的。勞務派遣工不但薪酬福利待遇和原來相差很多,而且根本不能算是臨沂大學的人,所以這些老師憤憤不平。

現在,很多的機構事業部門、國企等勞務派遣是非常“流行”的。一方面可以解決編制少,但事情多的問題;另一方面,大大減少用人成本,而且出了事,自己也不用負責,一句“臨時工乾的”大過天。

這次臨沂大學不再與這批教職工續簽,爆料稱可能與臨沂大學想申請碩士點有關。因為按照申碩的要求,博士比例很重要,所以學校就想著把這些碩士學位的教職工以勞務派遣的方式“踢出去”,這樣不就無形之中提高了博士比例了嘛。

不久前,武漢大學因為實行“不升即走”的用人政策引發熱議。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學老師應該是個“鐵飯碗”吧,殊不知原來也有這麽多的“臨時工”,一般合約也就簽3年,到期了能不能續簽也難說。

說到這兒,“編制”這玩意的好處就看出來了吧,只要入編,就不用擔心動不動的失業問題了。也有人說,大學老師打破鐵飯碗這是進步呀,要是績效差、沒成績的,就該踢出去。但問題在於同工不同酬的現實很矛盾,很多原來的老師,水準也不高,但卻佔著編制、拿著高福利,而新進教師照樣乾活,還沒編制、低福利,現在還要從人事代理直接變成勞務派遣,讓人家怎麽心理好受。

尤其是教育教學和科研崗位的老師,三年合約期連一屆學生都沒帶下去,科研往往也還沒出成果,但人家卻要隔兩三年就擔心一次失業問題,還能安心工作麽?

打破鐵飯碗,給予一定壓力,是正確的。但前提是要公平,首先連同工同酬都沒做到,其次這些“臨時工”也沒歸屬感,這不就是把教職工分三六九等麽?這與工地上的“民工”有啥區別呢?

假如不管是一般職工還是幹部,不管是什麽時候進來的,全部取消編制,一律實行合約製,那部門裡矛盾恐怕也就小點了。

臨時工和勞務派遣的發明,大多數情況下,都不以“進步事物”的面貌出現。往往是一群有編制的人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已。一句“勞務派遣”,傷了多少人的心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