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莊子的養生方法

莊子名周,字子休,是東周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與老子並稱「老莊」,同為道家學派重要代表人物,是歷史上第一個從哲學的高度闡述養生之道的人。莊子雖出身名門、博學多才,但低調謙虛、恬淡靜泊的他,卻無意於仕途名利。畢生僅做過一段時間的漆園小吏,後因厭倦官場,遂辭職隱居。從此潛心學問,著述立說,為世人留下洋洋十餘萬字的著作。綜觀其中,也不乏諸多養生方面的論述,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遵循天道 順其自然

莊子在《養生主》篇首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闡明其養生之要則,在於只有遵循客觀規律,奉行中庸之道,才能維護健康、頤養天年。在養生態度方面,莊子認為,生死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只能在「依乎天理」的同時,做到「安時而處順」,而反對刻意人為地追求長壽。為此,他還特意舉長壽之宗彭祖喜用普通之法鍛煉的事例,更進一步地加以解釋說明:「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而在面對生老病死的態度上,莊子也認為,要把其當做一種客觀規律來坦然面對,不必過於悲哀。

形神兼備 不偏不廢

在莊子的養生理論中,「形」和「神」是構成生命的兩大要素。「苦心勞形,以危其身」「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養形」是肉體的保健,「養神」則是修養的提高。莊子認為,無論是「形」還是「神」都要適可而止,不能過度勞累。論及兩者之關係,《達生》篇中說:「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一方面,莊子似乎更側重於「養神」,但另一方面,他又強調「養形」也不容忽視。他舉一段事例,道出了兩者之間,隻重其一的危害:「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懸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由此可見,在神形保養之上,只有相輔相成、不偏不廢,才能達到「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的理想之境。

清靜無為 不以物累

莊子的養生理論,其實與道家無為而治的哲學主張是一脈相承、緊密相關的。《天道》中,莊子在闡述「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之運行規律時,引出如下觀點:「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從而體現出莊子,無論在人生理想,還是在日常養生上,都追求一種清靜無為的極致境界,從而「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生活中,為物所累者,又集中體現於上述各種聲色犬馬的物質享受和功名利祿的爭逐之上。囿於其中,就難免會勞心傷身,損害健康。於是,莊子對症下藥,開出了諸如「莫如棄世」「心不憂樂」「不與物交」「重生輕利」「不內變」「不外從」等一系列心靈藥方,從而拋卻名利煩憂和私心雜念,像聖人一樣瀟灑坦然,物我兩忘。

堅持不懈 遠災離禍

莊子認為,養生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可以敷衍。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恆久不變的毅力和信念,養生也不例外。而要長期堅持,永不懈怠。「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人生在世,如影隨形的禍患總是不離左右。那麼,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對養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禍患的根源,有時恰恰又是我們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比如端正的品行、淵博的學識、顯赫的身世等。所以,莊子就告誡人們,要躲避災禍,就要做到「削跡捐勢、不為功名」「虛己遊世」,也就是說要視功利權勢為身外之物,為人虛心、處事低調。就如質地堅韌而筆直的大樹總是先遭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容易枯竭的道理,告訴其「不死」之法,在於要時刻做到含蘊內斂,而不可狂妄張揚。 (逯富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