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國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湖北經驗」獲肯定

前不久,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品質以及可及性排名進行了報導,結果顯示我國從2015年第60名的排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一年間上升了12名。是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提升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是維護全民健康,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重要任務。一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從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一手抓醫療品質管理,一手抓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特別是醫務人員不懈努力下,我國的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顯著提升。

7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有關情況。

我國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湖北經驗」獲肯定

我國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和發展成效顯著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和發展,在國家、省和各級醫療機構的層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國家層面,「十二五」期間,國家財政累計投入60億元,支持了79個專業,314家醫院和1231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一個全覆蓋是地域全覆蓋,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設立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二是專業全覆蓋,覆蓋了除預防保健科以外的全部二級診療科目。

在省級層面,各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結合本地的特點和專科能力實際情況,開展省內專科能力建設,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建設兵團均設立省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通過持續加大投入和建設,我國以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為核心的專科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郭燕紅指出,近年來,我國醫療品質呈現出「四升一降」的發展趨勢,即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不斷提升,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品質穩中有升,臨床合理用藥特別是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水準不斷提升,以及住院死亡率持續下降。

以湖北省為例,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死亡率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連續四年持續下降。而且湖北省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死亡率平均值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並且保持在較低的數值。

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湖北經驗」獲肯定

「從『十三五』開始,省級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對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進行持續投入,推動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同時,我們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在臨床重點專科評審中引入病案首頁數據分析和DRG評價體系,引導醫院從重數量到重品質轉變。」湖北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李向東說。

據了解,湖北省是我國最早開展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的省份。目前,已開展了省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610個,而縣級醫院就有300個,在醫療機構層面,各醫療機構以患者為中心,圍繞著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的全過程,推動多學科協同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麻醉、病理、影像等平台專業,以及兒科、急診、康復等薄弱專業的快速發展。

通過該省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為抓手,圍繞「建機制、搭平台、織網路」做文章,湖北省實現了醫療服務品質及技術水準雙提升。以器官移植為代表的疑難重症救治技術,以介入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技術、以轉化醫學為代表的多學科理工融合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發展,綜合救治能力進入國內第一方陣,部分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在肝臟外科領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孝平院士首個提出新的肝癌分類及安全切除大肝癌的理論,開創了「肝血流阻斷法」「肝臟雙懸吊術」「肝切除法」,控制肝臟手術出血,臨床應用3萬多例,術後5年生存率提高到30%以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ature》評價:「陳孝平教授團隊對肝膽胰疾病的治療做出了救世貢獻,是國際肝膽胰技術改進和創新的長官者」。在婦科腫瘤領域,馬丁院士開創了「治療宮頸癌新輔助方案」,根治宮頸癌的同時保留婦女生育功能,該成果被寫入美洲國家癌症指南、歐洲婦科腫瘤診斷治療專家共識。在醫療新技術研發和運用方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混合現實技術應用、攜帶型可視喉鏡研發等,都居於世界領先水準。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