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合資品牌半年考:全面進入淘汰期 標致福特等處境堪憂

  合資品牌半年考:全面進入淘汰期 標致福特等處境堪憂

  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已經打響,在這個階段,舉步維艱、面臨出局的不僅僅是自主品牌,一些弱勢的合資品牌也不能幸免。結合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的乘用車前15家車企銷量排行以及各大汽車集團公布的6月產銷數據,經濟觀察報記者對21家合資車企今年上半年的銷量進行了統計,有5家企業是負增長,其余16家車企中,10家合資車企增速高於乘用車市場整體增速,跑贏大市,6家與去年基本持平或微增。

  與自主品牌陣營只有少數幾家跑贏大市的情況相比,合資品牌陣營的日子相對比較好過。總體而言,德系軍團的領先地位依然穩固,日系車企整體向好,韓系車回暖明顯,法系車依然未能走出谷底,美系車頹勢漸顯。今年上半年,合資車企陣營的馬太效應同樣開始顯現,即便在長期穩居乘用車企業第一陣營的三家車企中,南北大眾與上汽通用的差距也在逐漸拉開,第一名上汽大眾和第三名上汽通用之間的差距已經擴大至10多萬輛。

  而一些弱勢車企,基本處於退市的邊緣。在今年上半年,有諸如菲亞特、鈴木等品牌相繼陷入了困境之中,處於退出中國的邊緣。也有諸如神龍汽車、長安福特等這類的主流車企,眼下的處境也非常危險。2018年,是一個政策巨變,市場調整的分水嶺年份。

  合資車企分化加劇

  來自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0974412輛,同比增長4.0%,增速高於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和去年相比,乘用車市場今年上半年整體向好。

  具體而言,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組成的德系陣營依然處於領先地位。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汽大眾共銷售98.1萬輛,同比增長10.7%,一汽-大眾銷售93.3萬輛,同比增長9.5%,南北大眾穩居狹義乘用車銷量榜前兩名。上汽通用共銷售86.8萬輛,同比增長7.2%,排名第三。

  雖然依然是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穩居銷量的第一陣營,但是第一陣營的內部也在逐漸分化,差距逐漸拉大。位居銷量第一名的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差距拉大至10萬輛以上。前些年,第一陣營中的三家車企的銷量差距並不明顯,第一名位置也並不穩定,經常出現三家輪流坐莊的情況。但自2015年以來,上汽大眾開始穩坐第一寶座。2015年和2016年,上汽通用曾力壓一汽-大眾,排名行業第二,雖然和後者差距並不明顯。但從2017年以來,上汽通用就被一汽-大眾反超,變為第三。

  上汽通用由曾經的行業龍頭滑落至第三並不意外,別克品牌旗下主力車型市場號召力不如從前,由曾經的細分市場長官者變為跟隨者;雪佛蘭品牌一直缺乏足夠暢銷的明星車型。而背後的深層原因,則是在近年日系品牌帶頭掀起的合資品牌新一輪產品與技術更新浪潮中,通用的產品與技術亮點不夠強。

  而南北大眾穩坐行業前兩名,則得益於旗下多款主力車型的持續熱賣,比如上汽大眾旗下的朗逸,今年上半年共銷售24萬輛,平均月銷4萬輛,再次蟬聯轎車市場銷量冠軍。一款車的銷量比很多合資企業的整體銷量都多。此外,上汽大眾今年上半年繼續穩居冠軍寶座,和旗下斯柯達品牌的搶眼表現也有關係。憑借多款SUV產品的快速布局,斯柯達今年上半年銷量增至16.8萬輛,同比增長10.7%。一汽-大眾方面,雖然SUV新產品尚未發力,但旗下多款轎車持續熱賣,捷達、速騰、邁騰、高爾夫都是所在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

  日系車企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具體而言,東風日產共銷售60.2萬輛,同比增長11.7%,繼續領銜日系車企陣營。雖然沒有豐田、本田那樣的新產品與新技術的攻勢,但得益於完善的產品布局和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東風日產在邁過年銷百萬輛的門檻之後依然保持良好增長。

  近年在中國市場掀起強大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攻勢的豐田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由於皇冠、銳志等老產品退市,新一代產品奕澤尚未發力,處於產品新老交替階段的一汽豐田上半年銷售34.6萬輛,同比增長0.6%,沒有跑贏大市。而得益於豐田豐巢架構體系下全新凱美瑞的搶眼表現,廣汽豐田上半年銷售25.9萬輛,同比大增21.3%。

  受“機油門”事件影響,本田未能繼續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今年上半年表現相對平淡。廣汽本田銷售33.7萬輛,同比增長0.2%,東風本田銷售27.1萬輛,同比下滑13.4%。受“機油門”與召回事件影響,東風本田成為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家明顯下滑的日系車企,由於採用同款發動機,廣汽本田也受到了波及,今年上半年未能跑贏大市。

  同樣掀起新產品與新技術攻勢的馬自達也繼續保持穩健態勢,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14.6萬輛,同比增長7.6%。其中,長安馬自達上半年銷量突破8.7萬輛,同比增長近14%。而一汽馬自達銷量為5.9萬輛,同比增長0.4%。

  弱勢車企“翻身不易”

  從上半年的表現看,韓系車回暖明顯。北京現代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銷量突破38萬輛,同比增長25%。特別是SUV家族,1-6月累計銷量達13.7萬輛,同比大增72%。東風悅達起亞尚未披露其上半年銷量,但其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東風悅達起亞1-5月累計銷量為14.53萬輛,同比增長31%。

  雖然從整體來看,韓系車回暖確定無疑,但長遠來看依然有隱憂。從市場終端的情況來看,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從去年起就開始對旗下主力車型進行大幅促銷,如果說,以往韓系車與自主品牌還是錯位競爭,去年韓系車祭出降價促銷的大招之後,幾乎是和自主品牌同價位競爭。而且,與德系、日系巨頭相比,韓系車在產品與技術上缺乏亮點、中高端產品競爭力弱等問題長期困擾韓系車的頑疾並未得到根治,在自主品牌不斷向上突破的背景下,處於夾心層的韓系車,前景依然不樂觀。

  前幾年勢頭正猛時曾放出豪言要躋身合資車企第一陣營,瞄準第四位置的長安福特,行業地位快速滑落,如今連乘用車前15名都未能進入。長安汽車發布6月產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共銷售22.77萬輛,同比大幅下跌38.9%。除了一些地位邊緣的小眾車企,長安福特今年上半年在主流合資車企陣營中下跌幅度最大。

  同樣,在合資企業新一輪新產品與新技術浪潮面前,福特缺乏足夠強勢的產品與技術對應。自2012年左右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攻勢以來,福特近年在中國市場沒有什麽技術亮點,這與近年來其美國總部頻繁的人事與架構、戰略調整有很大關係。而不同於上汽通用本身有較強的本土化研發能力,能夠緊跟市場潮流推出新產品,長安福特主要靠外方母公司福特汽車“輸血”,在其外方母公司處於調整期之際,長安福特的處境自然更加艱難。

  法系車今年在中國的市場表現,依然非常危險,立志重回賽道的神龍汽車未能如願。今年上半年神龍汽車共銷售15.8萬輛,同比增長6.71%。從增速上看,神龍跑贏了大市,但主要是因為其前兩年前業績表現太差。不過,神龍要想完成今年47.6萬輛的目標,仍希望渺茫。

  另一法系車企長安DS沒有披露銷量數據,不過統計數據顯示,DS品牌2018年1-4月的銷量僅為669輛,同比下降66.65%,月均銷量不足200輛,基本處於退市邊緣。法系車企中唯一日子好過點的是成立最晚的東風雷諾,東風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風雷諾共銷售3.7萬輛,同比略降1.13%。但由於起步太晚,在車市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東風雷諾能否逆勢突圍,還是未知數。

  法系車近年在中國市場陷於困境,一方面是因為作為合資外方PSA沒有過硬的技術,新產品推出緩慢;另一方面,也和合資企業自身有很大關係,神龍公司近年人事調整頻繁,長安DS同樣不斷調整。

  近期屢屢被傳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的鈴木,其合資企業長安鈴木同樣沒有公布上半年銷量。根據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長安鈴木累計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35%;2017年,長安鈴木銷量還有8.3萬輛,只是跌幅很大,同比下跌27%。

  整體來看,一些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合資企業,今年上半年的處境更加艱難,長安DS、東風裕隆、長安鈴木等合資企業,已經到了企業不公布、集團也不公布數據的尷尬境地。但也有例外,起步較晚的廣汽三菱今年上半年共銷售7.5萬輛,同比增長38.64%,摘得合資企業銷量增長冠軍。廣汽三菱的逆襲,和旗下SUV產品的熱賣有很大關係,歐藍德今年1-6月銷量達到56582輛,同比增長52%。

  從合資車企陣營的產品布局看,上半年表現搶眼的合資車企依舊領先。而上半年日子難過的長安福特、神龍汽車以及長安鈴木等合資車企,推出的新車除了已有產品的更新換代之外,甚至沒有任何新車。在原有產品表現乏力的情況下,缺乏新增亮點,看起來依然不樂觀。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