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消費死亡!患癌和運動真的有關係嗎?

和馮紹峰趙麗穎領證一樣,今天早上爆出來的某著名節目主持人患癌不治身亡的消息也讓人錯愕。

除了朋友圈鋪天蓋地的「一路走好」,更有很多行銷號藉此傳播。

「想預防癌症?堅持跑步吧!」

「跑個馬拉松,病全好了」

「財富地位都不重要,還是天天健身保命好」

...

但是,跑步真的可以預防癌症嗎?患癌和運動真的有關係嗎?

別說運動的人沒風險

喜歡李詠的人都知道,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懶惰的人。相反的,他的生活中充滿著運動的氣息。

在讀大學之前,李詠曾是一名短跑運動員,是當年新疆四個最傑出的年輕運動員之一。父母怕跑步耽誤他的學習,所以才放棄了成為專業運動員。

雖然如此,但是李詠愛運動在圈子裡是出了名的,我們從他日常微博發布的好身材就可見一斑。

除了跑步,游泳、海釣他也樣樣在行,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運動達人。

不僅如此,在李詠的帶動下,他的妻子和女兒都迷上了運動,微博的互動常常是以「自虐跑步」為話題,一邊喊著運動辛苦,一邊努力堅持著。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這樣健康的生活狀態應該與疾病徹底絕緣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他的離開,成為家庭永遠不可彌補的傷痛和缺憾。

再反觀跑圈,曬馬拉松、曬獎牌的比比皆是,但其中也不乏愛運動的跑者突然插出疾病,生命垂危的案例。

運動至此還不能保得平安,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影響癌症的主要因素呢?

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是成功的一半

什麼才是癌症的決定性因素?沒有任何一個權威機構可以給出一個讓世人信服的答案。而現在普遍科學認為,癌症和基因有非常明顯的關聯。簡單來說,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有患癌史的家族,那麼在同等情況下,你的患癌風險比其他人要更高一些。

除此之外,有外國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際關係才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

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從研究對象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一些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並發表新書《長壽工程》。該書列出了「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

排在第一名的並非戒煙戒酒或者堅持運動,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書中認為:「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佔50%以上,合理膳食佔25%,其他佔25%。」

同時,書中表示: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人類65%至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令壓力激素水準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製和摧毀。

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到底該不該堅持運動?

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禁心生疑惑,既然無法證明運動對抗癌有直接幫助,那麼究竟還要不要「痛苦」的堅持運動?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長期的研究和預防乾預實踐證明,自然衰老、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環境汙染和感染等是常見的致癌因素。尤其是吸煙、飲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運動等非健康生活行為方式導致腫瘤病發的主要原因。

對於愛運動的人來說,運動和呼吸一樣重要,是生活中快樂的重要來源。很多人從運動中找到友情、愛情,化解痛苦和悲傷。運動可以說是生活最棒的調味劑。是上蒼賜給我們最寶貴的壓力出口。

如果你本身不愛運動,只希望通過運動來保持健康,那麼也請繼續堅持。雖然運動對預防癌症沒有指向性的幫助,但是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指出,只要能夠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預防接近50%的癌症,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健康平衡的膳食飲食和積極的身體活動。

專家認為:即使被診斷為癌症後,身體運動仍然不可或缺,同時也成為規範的癌症治療的重要補充。

運動可以從少量和溫和的類型開始,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體力而行。慢跑、游泳都是非常溫和的運動方式。

對於健康人,美國醫學會的推薦是每天至少三十分鐘,每周至少運動五次。這種運動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患病風險。

別用別人的死亡來成為自己努力生活的動力。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明天是否有災難發生,但是我們可以讓今天的自己盡量健康、快樂和幸福。

珍惜家人、珍愛生命,這是我們對自己和生命,負起責任的證明。

轉載前請和跑步聖經聯繫【微信號:runningbibile】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