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絡神曲簡史:聽一遍,記一輩子

“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出場自帶BGM的一句話,念著念著就唱了出來。

今年5月份,歌手楊臣剛參加一檔名為XX加油站的時尚節目,應邀為節目創作一首歌,楊臣剛邊奏邊唱,“加油站,我愛你,就像老鼠愛上大米…”。不同的旋律,卻是熟悉的配方,此時,距離《老鼠愛大米》這首全民神曲意外爆紅,已經15年。

90後往前的一輩人,幾乎沒人敢說自己沒聽過《老鼠愛大米》。這首歌在2004年像一聲巨雷,炸開了網絡歌曲的黃金年代。

給你一張過去的CD,你會看到《豬之歌》、《丁香花》、《兩隻蝴蝶》、《別說你的眼淚我無所謂》、《你到底愛誰》、《一萬個理由》這些歌名組成的歌單。楊臣剛、香香、東來東往等一票草根歌手集體爆發,一瞬間霸佔了各大搜索榜。

他們的音樂通常短小通俗,朗朗上口,成為商場、唱片行、小吃店、車廂、街頭巷尾循環播放的BGM。這些病毒式歌曲輕易地就能鑽進我們的腦子裡,久久揮之不去。

多年以後,我們以為,那些魔音繞腦的旋律,和殺馬特的髮型,非主流的QQ空間,充滿火星文的QQ簽名一起,早就埋進了我們曾經青澀的回憶裡。可是只要音樂響起,我們還是能毫不費力(然而羞恥)地,哼出那些熟悉的歌曲。

1

站在風口,順勢起飛

2004年是華語樂壇無比輝煌的一年。

飛兒樂隊憑借《你的微笑》、《我們的愛》大火,出道即巔峰;林俊傑以一首《江南》,奠定了江湖上“行走的CD”的名號;范瑋琪唱著《最初的夢想》,追夢的才女學霸人設令人羨慕;五月天的《倔強》,被評為當年年度十大金曲;周杰倫推出專輯《七裡香》,隨便挑一首歌都是經典;還有張韶涵的《寓言》、蔡依林的《愛情三十六計》、SHE的《痛快》都誕生在那一年,簡直是神仙打架的名場面。

然而實體唱片業的輝煌成績,都被《老鼠愛大米》打敗。

2004年11月,周杰倫的《七裡香》,每日搜索量是8萬人次,而《老鼠愛大米》的單日搜索量已突破20萬次,後來,這首歌以600萬人次的搜索量創下互聯網同一首歌同一時期的最高點擊記錄。

整個2004年,《老鼠愛大米》的全球搜索總量破億,成為年度中國十大網絡關鍵詞。

收割了《老鼠愛大米》的第一波紅利的,是翻唱歌手香香,她最早以女生版的《老鼠愛大米》在網絡走紅。

2005年1月,香香發行首張正式專輯《豬之歌》,銷量就突破100萬,創造了很多傳統唱片歌手都達不到的成績,由新人一躍成為當紅流行歌手。

對於自己的急速躥紅,香香自己也沒想到,她說“人算不如天算”。

潘瑋柏的《快樂崇拜》有句歌詞,“什麽年代吹著什麽樣的風。”當時那陣風,叫做互聯網。

2000年開始,互聯網逐漸普及,數字音樂製作門檻降低,民間音樂愛好者和草根音樂製作人集結在音樂論壇,稍微學習就可以製作簡單的音樂。

在低帶寬易傳播的方式中, Flash動畫開始流行,並逐漸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MV載體。最早在網絡上爆紅的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就有幾十個流行的Flash動畫版本。

這首歌後來成為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的片頭曲。

那是BBS的年代,也是電視點播的年代,薩達姆是新聞熱點,“非典”攪得人心惶惶。有一台帶和弦的手機,就可以在小夥伴前耀武揚威。

2003年,中國移動推出了彩鈴服務,每次打電話,總有一個機器女聲提醒你,“喜歡這首歌嗎?編輯短信XXX發送到XXX就可以把這首歌設為你的彩鈴哦……”。無數的網絡歌曲作為彩鈴,綁定了很多人的手機。

那時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音樂盜版資源,無需付費就能下載,傳統唱片行業因此受到巨大衝擊,雖然還有好作品,但銷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而彩鈴作為音樂收費項目,在一開始被認為是“拯救音樂行業的稻草”,帶來巨大經濟收益,傳統音樂公司也願意加入新市場分一杯羹。音樂人宋柯當時找刀郎談合作說,“你把這個版權給我,我能給你換一套別墅”。

天時地利人和,海量的網絡歌曲井噴出現,在時代的風口舞蹈。

2

越俗越火,越火越俗

《老鼠愛大米》的原唱楊臣剛一下子就火了。他回憶說,從2004年的9月到11月,至少有幾十家唱片公司對他拋出了橄欖枝,“甚至連當初曾經拒絕過我的唱片公司,現在也回頭來找我。”

成名之前,楊臣剛有過許多辛酸的經歷。

作為一名普通的賣唱歌手,名不見經傳的他曾被許多唱片公司拒之門外。為了推廣自己的歌曲,他鋌而走險多次倒賣《老鼠愛大米》的版權,直接導致了後來的版權風波。

他組建樂隊,夢想成為像Beyond的黃家駒一樣偉大的搖滾歌手,卻靠著一首他自己都不看好的《老鼠愛大米》走紅。

此後的十幾年,他再也沒能創造出比肩《老鼠愛大米》的作品。

命運的饋贈短短地閃了一下光,就迅速熄滅了。

當年在爭搶楊臣剛的競爭中勝出的唱片公司,叫做飛樂。早在其他唱片公司還在觀望網絡歌手的時候,他們已在04年8月就簽下了第一位網絡歌手香香。

大學肄業的香香,原本只是業餘在家用十幾塊錢買的話筒翻唱歌曲唱著玩,直到一個飛樂的電話改變了命運。在公司的包裝下,她靠著《豬之歌》《香飄飄》等歌曲打開了知名度,登上了富比士富豪榜,廣告、節目各種演藝邀約不斷,被稱做一代網絡天后。

生命的軌跡,總在不知不覺中就轉了個彎。

在《丁香花》走紅之前,唐磊在深圳做了四五年的IT工作,直到2003年,《丁香花》席卷全網,他華麗轉身,成為了一名職業歌手。

現在在網上搜索《丁香花》,還能找到唐磊與一名絕症女孩淒美的愛情故事。不過,所謂的感人故事都是謠傳。唐磊說,當時朋友的女友車禍身亡,觸發了他寫《丁香花》,意在提醒人們要珍惜眼前人。

隨後幾年,唐磊推出數張專輯,幸運之神卻沒有再度垂青,為他帶來像《丁香花》那般的讚譽,對此,他很坦然地說,“人生就像買彩票一樣,誰都不能保證每一張都能中獎”。

雖然網絡歌曲和歌手們在當年紅到發紫,卻一直甩不掉身上的標簽和既有印象:低俗。

S翼樂團的《QQ愛》張口閉口一夜情;謝軍的《那一夜》被質疑在開車的邊緣瘋狂試探;

胡楊林的《香水有毒》在原配與二奶之歌的爭奪戰中被批三觀不正;甚至連龐龍自己都曾因為《兩隻蝴蝶》的歌詞過於俗氣而拒絕過演唱,轉而推薦他人。

網絡和手機的普及,讓原本隻屬於一小部分人的音樂領域有了更廣泛的閱聽人。

唱片公司和中間商發現,光運作傳統流行歌曲無法滿足相當一部分普通大眾的需要,而他們喜歡的是像《兩隻蝴蝶》一樣內容通俗,簡單直白,旋律洗腦的歌曲。這部分數量龐大的聽眾用真金白銀做出了選擇,反過來促使音樂人向錢看,優先迎合聽眾的需要製作歌曲。

《等一分鐘》的演唱者徐譽滕說,“從前我自認為是一個比較純粹的音樂人,現在變成了一個80%向錢看的人,從前非常討厭那種功利的音樂人,可是現在我正在變成那樣的人。”

音樂性與接地氣,變成了魚和熊掌,這是現代音樂傳播的悖論。

3

遠去的神曲

2018年,楊臣剛推出了自己的新專輯《我的前半聲》,並以119首歌的驚人數目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合起來可播放十幾個小時。他迫不及待把自己的積累全掏出來給大家看,然而即使有吉尼斯的噱頭,網友對他的音樂已經不再感冒。

他努力地將自己與每一個當下熱點相連,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互聯網時代的老人”,有些想法已經過時。

不是每一塊石頭,都能激起水花。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太快。

唐磊和龐龍選擇了當老師。

唐磊被母校濟南大學聘為音樂學院副教授,龐龍是沈陽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和浙江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教師,他們都在教書之餘堅持演出和創作,影響力卻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

刀郎近年來淡出了娛樂圈,除了偶爾在貼吧和線下與自己的粉絲互動,為人非常低調。他從台前轉到幕後,為雲朵等一批樂壇新人製作專輯。演唱《傷不起》的王麟和《愛情買賣》的慕容曉曉,還在出新歌,參加各種商演和節目,玩抖音也玩直播, 但是在大眾眼中,她們已經過氣。

屬於彩鈴和網絡歌曲的瘋狂時代落幕了。

移動互聯網興起,年輕人們的口味悄然改變。如果說傳統流行歌手還在紅與不紅的邊緣苦苦掙扎,那麽網絡歌手早已成為流行浪潮的過去式,如今的光芒,屬於網紅、主播和時下最嫩的小鮮肉。

當年一曲爆紅的歌手們,少部分利用名氣成功轉型,而大部分由於製作水準的局限和聽眾口味的變化,再也沒能重現當年的輝煌和熱度,只是反反覆複消費原來的歌曲,直到作品的商業價值被徹底榨乾。

曾經風靡的神曲,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消散在風中。那些唱著神曲的歌手們,在轟轟烈烈地攪動歌壇之後,終於與我們的回憶一起慢慢褪色。

如今,當我們漫步在城中村的某個小店,或者經過廣場舞大媽們集聚的街頭,偶爾還能聽到那些似曾相識的旋律。

原來那些年“不管有多少風雨,我都會依然陪著你”的網絡神曲,已經離開很久了。

這一刻,恍如隔世。

作者 | 堯葭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