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蔡依林被嘲“華語樂壇的體操健將”,但始終屹立不倒

去年年底,蔡依林發行了第14張個人專輯《Ugly Beauty》。從最初的少女偶像,到後來成功轉型為唱跳歌手,蔡依林一直以來都是娛樂圈的寵兒、口碑界的毒藥。

尤其是從《舞娘》專輯開始,因為蔡依林更多將關注點側重於視覺內容,再加上她經常會在MV和演唱會上融入有體操元素的舞美,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一些媒體嘲諷為華語樂壇的體操健將。

但就是這麽一位“體操健將”,卻在華語樂壇一直屹立不倒,甚至成為台灣地區流行工業的一種象徵,這其實已經不能用單純的包裝、行銷來解釋。如果說一個歌手,能夠在最開始出道時,憑著一時的顏值、才華、音樂與造型的新穎度,甚至那些幕後的八卦新聞和炒作,來贏得一時的人氣、流量及話題,那麽能夠一直走到很後面的歌手,一定是努力與實力缺一不可。

蔡依林就是很好的例子。

聽到台灣流行樂的現在和未來

《Ugly Beauty》雖然是一張蔡依林的個人專輯,但其實與她之前的幾張作品有點類似,這其實還是一張團隊集體創作的專輯,甚至可以說,這張專輯是當今台灣地區流行樂審美和水準的一種展現。

在這一點上,其實現在的蔡依林和陳奕迅非常相像。只不過前者代表台灣地區的流行樂,而後者代表香港地區的流行樂。

和中國內地更為多元和龐大的產業體量不同,目前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音樂行業,相比之下更像是一個小圈子。除了像周杰倫這樣的唱作人,會在自己創作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合作團隊之外,像蔡依林、陳奕迅這樣演唱屬性更突出的歌手,則就會充分利用自己的樂壇地位,去爭取最好的資源合作,讓作品在自己的主場擁有絕對的優勢資源地位。

比如這幾年陳奕迅的粵語專輯,幾乎已經和所有香港頂尖的音樂人合作,比如郭偉亮、C.Y.Kong、盧凱彤、恭碩良、岑寧兒、鄧建明、蘇德華、劉諾生、黃貫中等等。想要知道現在的香港流行音樂的創作和製作水準,聽陳奕迅的粵語專輯,就是對當下港樂最好的了解。

而在蔡依林這張專輯裡,雲集了吳青峰、阿信、宋念宇、剃刀蔣、陳星翰、倪子岡這些新老音樂人,他們也代表著目前台灣流行樂的頂尖創作水準。現在的蔡依林除了會用頂級資源之外,更把自己的專輯當成一個資源平台,從而在《你睡醒再看》這樣的作品裡,順勢推廣了像黃子源、何宇勝和米奇林MCKY這樣更新生代的音樂人。

要知道在如今的台灣音樂圈,能夠運用如此頂級本地音樂人資源的女歌手,除了蔡依林,也就只有另一位天后張惠妹了。

用另一種方式製作專輯

在蔡依林的身上,常常會包括多元化的融合。比如從《舞娘》時代開始,蔡依林的音樂就不那麽“純粹”了。別的歌手唱歌就是唱歌,但蔡依林卻在自己的作品裡,融合了大量的視覺元素,這些元素甚至已經成了作品主題和內容的一部分,成為創作中另一種形式的詞和曲。

這其實也可以說是多媒體藝人的顯著特徵,而這種音樂的多媒體化,蔡依林遠非孤例。像歐美天后Lady Gaga就是此中大神,甚至一直被認為是人文搖滾象徵的“平克?弗洛伊德”,他們的搖滾樂,其實同樣常常和視覺相結合,從而讓迷幻搖滾更迷幻。

而到了《Ugly Beauty》這張專輯裡,還可以看到另一種多元特徵,那就是音樂創作的集體化。比如整張專輯沒有一首作品來自於同一個音樂人進行詞曲創作。甚至很多作品,都是由超過三四位的作者共同創作。這也是目前歐美樂壇非常常見的創作模式,讓原本表達單線條的作品,可以呈現更多複合性的特徵。

與此同時,蔡依林也參與了《玫瑰少年》《你睡醒再看》等作品的創作。雖然並不是獨立完成創作,但這種創作參與,其實也讓蔡依林在自己的新專輯裡的角色定位不再僅僅只是一個歌手,而是一個團隊的領隊,主導概念的方向和執行,也讓專輯的音樂美學有很強的個人印跡。

專輯裡的音樂國際語境

雖然大部分都由台灣地區本土的音樂人完成創作和製作,但《Ugly Beauty》同樣是一張有著國際化語境的專輯。而這,也可能是未來幾年華語樂壇的主流操作。

蔡依林這次在新專輯裡,除了繼續重用上張專輯就有合作的“音樂鬼才”陳星翰,還主推剃刀蔣這位新銳的嘻哈製作人,再加上米奇林MCKY等參與的作品,也使得這張專輯有了一定的嘻哈元素。而在如今的歐美主流樂壇,這種融合嘻哈和電音的跨界玩法,早已經蔚為主流。

其實,剃刀蔣和米奇林MCKY等人,此前就已經在台灣四大嘻哈音樂廠牌:本色、混血兒、人人有功連和顏社之外,組建了堪稱第五大的廠牌:新樂園(ForbiddenParadise)。而這個廠牌的建立初衷,就是突出旋律性和音樂性為主的R&B及嘻哈音樂。

這也讓蔡依林和剃刀蔣等原本的獨立音樂人,完成了主流與獨立音樂的互相滲透和轉換。蔡依林可以憑借剃刀蔣等音樂人,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特立獨行,而剃刀蔣等獨立音樂人,又能夠借助蔡依林平台,推廣嘻哈音樂文化,以及更高級的流行樂。

於是,這張《Ugly Beauty》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型格,至少在台灣地區的主流音樂領域,這張專輯在同領域已經做到沒有競品。《惡之必要》和《怪美的》裡的Trap、《玫瑰少年》裡的Tropical House、《你也有今天》裡的Moombahton等等元素,體現的就是當今國際化語境下的製作邏輯。

不再是台灣樂壇傳統的抒情芭樂,也不再是早幾年阿弟仔那樣的鄉土電音,《Ugly Beauty》已經是一張完全基於EDM時代的流行唱片。而即使你可以用電音舞曲來稱呼這張專輯,這張專輯裡的舞曲成分,也因為Trap元素的大量融合,早已經和街飲及休閑服飾店裡的那些迎客曲,有了本質的區別。

一張高級的流行唱片

Lady Gaga在2013年曾經發行過一張名叫《ARTPOP》的專輯,其實這張專輯的名字,同樣可以用來形容蔡依林的新專輯。再往前推,另一位老資格的歐美天后麥當娜,做的其實也是類似的事。那就是:她們雖然做的都是流行樂,甚至包括了很多舞曲成分的作品,但她們卻嘗試在流行作品裡,承載更多思想的內容,讓音樂因此同樣可以有波普文化的特徵。

這次的蔡依林,在《Ugly Beauty》中解讀的,恰恰是她眼裡的Beauty。《惡之必要》在音樂呈現上的暴力美學,所突出的就是一種壓抑與釋放的矛盾情緒;《如果我沒有傷口》則是對於愛情問題更複雜、深邃的探討;《消極掰》則是用一種看似消極的情緒,表現出一種積極的能量……

和上一張專輯呈現社會現象不同,《Ugly Beauty》是一張以女性視角自問自答、自我探尋的唱片。這裡沒有大而空的人文情懷,卻是對當代女性視角和世界,一種很典型的標本記錄。真實中又富有想象力,讓流行音樂可以跳出單純情歌的無趣,從而有一種更立體的外延。

這對於一張流行音樂唱片,其實已經足夠了。

文 | 愛地人

本文刊載於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C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