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學者首次證實:我們的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來源:環球科學

撰文 | 李曉慧

如果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人類文明。作為中國文明載體的漢語,承載著中國人對世界的獨特體驗,蘊藏著中國智慧。但是漢語從何處來?又是怎樣演化的?一直以來在語言學界充滿著各種假設和爭論。

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南北起源之爭

漢藏語系是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按照使用人數計算,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系,它包含超過400種語言和方言,總使用人數達到15億左右,漢語、藏語、緬甸語都屬於該語系。

對漢藏語系從何處何時起源,之後又是如何演化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史前的語言發展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了解語言的演化過程對於回答歐亞大陸東部人口遷徙等問題也至關重要。

此前,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語言學家們一直存在爭議。一種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研究人員認為來自黃河流域上遊和中遊地區的人們說的是漢藏語系的祖先語言,在4000-6000年前,一部分人向西遷徙到了西藏,向南遷徙到了緬甸,他們成為使用藏緬語言的祖先;另外一部分人向東、向南遷移,最終成為說漢語的漢人。這種觀點被稱為“北方起源假說”,大多數歷史語言學家傾向於這一假說,並認為漢藏語系的擴張與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另外一種被稱為“西南起源假說”的觀點認為,漢藏語系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西南部地區,主要包括現在的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以及印度東北部一帶。這種假說進而又分為兩種假設,一種認為說漢藏語言的人群起源於13500年前的四川西南部,在大概9000年前分化為兩支:一組人群前往印度東北部,另外一組人群向北前往黃河盆地地區,後一群人被認為是當代中國人的前身。另外一個假設認為漢藏語言起源於大約9000年前的印度東北部。

證實北方起源假說

此次,上海複旦大學教授金力及同事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詞匯中詞語的字根意義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結果與“北方起源假設”一致,同時研究人員得出的結果與遺傳學、考古學、人類學等學科收集的證據能夠相互驗證。

研究人員認為,漢藏語系的分化主要與中國北方的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有關。漢藏語系分化為漢語言首次出現於約5900年前,發生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而藏緬語的分化大約出現於4700年前,發生在馬家窯文化中期。同時,藏緬語言的分化時間與來自Y染色體的遺傳證據一致。2000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分析了漢藏語言人群的Y基因組之後,認為在一萬年前的黃河中上遊地區生活的古代人群,發展了東亞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他們是現代漢藏人口的祖先。

考古學證據表明,漢藏語言的分化與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可能歸因於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農業的發展。黃河流域的大量考古遺址以及森林砍伐情況表明,在大概6000年前這一地區出現了人口的快速增長,這一情況在5000-4500年前加劇。

此外,研究人員認為,漢藏語言的傳播可能與小米農業自6000年前起的地理分布有關。小米(又稱粟)農業的發展主要出現在的中國北方,特別是黃河流域,之後並向西部、南部,沿著青藏高原邊緣傳播。

此次研究的作者之一、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人類學博士後張夢翰表示,在史前,語言的分化和傳播都是依賴於人的活動來進行。所以能夠看到在史前,語言的分化或多或少也能反應那些群體或者說這些語言的先民的活動情況。

語言學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潘悟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東亞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他們向北遷移,在黃河中下遊形成漢藏語系的祖先。這些祖先一部分向東南遷移,到達中原地區,形成漢語。第二部分向西南遷移,主要就是藏民。此後,由於氣候和北方長期戰亂的原因,漢族的分布、遷徙大部分是從北向南,“我們的語言反應出來的大體上也是這個情況。”潘悟雲說。

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鑰匙

在同刊發布的評論文章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Randy J。 LaPolla表示,這一研究成功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對漢藏語系的研究歷史遠沒有印歐語系時間長,因此,關於漢藏語系很多基礎性的關鍵點一直以來並不確定,比如漢藏語系的起源問題。“此次研究,作者加深了人們對漢藏語系基礎性問題的認識,這可以讓其余學者在此基礎上更深入地探索這一語言家族地歷史,”Randy J。 LaPolla寫道,“除此之外,這項研究還有助於其他學科的研究,比如考古學及歷史學。”

從方法學上來說,此次研究也是一次創新與突破。據潘悟雲介紹,此次研究採用了貝葉斯系統發生學方法,取代了傳統的語言年代學方法,使得語言年代的確定從猜想走向實證。

複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論文作者之一嚴實認為,此次研究對未來進行漢藏語研究以及中國各種語言的演化研究做出了一個理論框架,知道了漢藏語系,包括中國、緬甸、印度的源頭在哪兒。通過這個問題未來還可以研究很多語言學的其它問題,比如考古學、民族學,甚至還可以拓展到社會演化、文化演化等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我們之後的目標還是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來繼續研究整個中國、東亞地區的人群起源、混合、發展、演化的過程。”嚴實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