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我們逝去之後,社交账號等“數字遺產”該如何處理?

文/東方亦落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問卷網共同針對社交账號方面的問題調查了2001名受訪者。其中87.3%的受訪者有超過兩個的社交平台账號,78.4%的受訪者對於社交账號中的記錄可能會消失表示擔憂,而69.1%的受訪者想要了解自己社交平台账號的使用記錄。

這聽起來很怪異,難道自己的账號記錄自己都無法掌握嗎?實際上在互聯網愈發普及的今天,人們雖然有了越來越多的社交账號,但這些账號達到一定數量之時人們自己往往就不記得了,甚至有的账號已經無法找回,而那些曾經留在账號中的個人資訊和記錄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平台的關閉洩露甚至丟失,更多的資訊從此石沉大海。

其實每個社交账號背後都留存著許多人們難以忘懷的故事或不捨丟棄的回憶,對於廣大用戶而言,那不僅僅是一串冰冷的數字,更承載著一些重要的資訊和情感。

記得在QQ最火爆的時期,常常有人表示去世之後要把QQ號作為遺產傳給下一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後來LOL火爆的時候又有人說要把遊戲账號當成遺產傳下去。當時許多人隻當這是玩笑話,但隨著互聯網的發達,“數字遺產”也愈發重要,因為它不僅只存在於虛擬世界,而是和人們的現實生活關聯得更為緊密。

現下許多人日均上網時間已超過3小時,在各種場合都能看到很多人整天手機不離手。而年輕人花在互聯網中的時間甚至超過睡眠時間。互聯網涉及到購物、娛樂、出行、飲食等各個方面。因此“數字遺產”絕不再是一句空談,而應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不過關於“數字遺產”的歸置問題絕不是簡單地將账號和密碼傳給誰的問題。近日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將一個已故女孩的Facebook账號判給其父母的事件引發了爭議。2012年,這名年僅15歲的女孩在柏林被地鐵碾壓導致死亡。其父母向Facebook申請進入女兒的账號查看資訊但被拒,於是這對父母將Facebook告上法庭,該案件幾經波折得到了現在的結果。

從倫理、情感等角度來看,這對父母的做法會得到許多支持,但是對於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保護用戶隱私是第一要務,哪怕是父母子女之間未經同意也不能隨意調取個人資訊。

另外在人們注冊社交账號的時候獲得的是這些服務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所以一些觀點認為“數字遺產”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資產,而是更傾向於“數字痕跡”,即因技術的進步存留原本不會存留的資訊。

如果沒有互聯網,也不會有這樣的糾結。但既然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對“資產”的定義也會隨之改變。儘管這些“數字遺產”在傳統的貨幣價值體系中沒有太大意義,但從某種程度而言它是個體生命的一部分,對於親朋好友也是一種緬懷逝者的方式,所以其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

正因如此,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在近年來相繼推出了代理人服務,也就是允許用戶設定账號管理人,以便日後“數字遺產”可以有個歸屬。一些企業也敏銳地嗅到了個中商機,開始提供與“數字遺產”存儲相關的服務,用戶可以將账號密碼儲存並指定繼承人,甚至還有專門幫助破解已故親友账號的黑客。

不可否認,這些手段聽上去依然存在很大風險,但同時也說明“數字遺產”的處理方式正在逐漸規範化。畢竟在互聯網時代,這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讓承載我們情感的“數字遺產”得到妥善安置,所以政策、法律以及互聯網公司等多方面的推動是十分必要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