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區塊鏈十年:各種各樣的層

如果以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系統上線運轉,區塊鏈技術即將迎來新的十年。

在這十年中,它帶來了很多變化。

我發現,比較有意思的觀察視角是,各種層的變化。

我們曾經開玩笑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是分層的,一是不分層的。

這個圖文結合的短文,就來梳理一下看到的各種層。

01

作為協定層的區塊鏈

面向一般性的讀者,我最喜歡用的是三層討論:

互聯網是三層:

上層是應用,網站和APP。

中間是協定層,是WWW。

底層是網絡傳輸。

而區塊鏈帶來的變化主要是協定層的變化,並且我建議把新增出來的稱為:

區塊鏈協定層(the trust layer)。

協定層(the trust layer)我初次了解是威廉·穆賈雅提出的。

02

比特幣系統的三層

所有關於區塊鏈的討論,必然都會回到比特幣系統上去,它其實包括了三層:

上層是比特幣。

中間是發行和交換比特幣的協定,比特幣協定。

底層是分布式账本與去中心網絡。

這個比特幣系統分層,我最早是看到梅蘭妮·斯萬提出的。

03

區塊鏈自身分層:比特幣版

常見的區塊鏈系統分層是這麽幾層,比如比特幣系統的分層是:

應用層

激勵層

共識層

網絡層

數據層

這是1.0版的系統。

04

區塊鏈自身分層:智能合約版

以太坊之後,通常認為,增加了「智能合約」這一層:

應用層

合約層

激勵層

共識層

網絡層

數據層

05

區塊鏈技術三層結構

在火幣研究院關於區塊鏈可擴展方案的報告中,它做了一個有意思的調整:

把數據層放到網絡層之上。

這個是合理的。

而它分類的關鍵目的,是把區塊鏈分層三層尋找可擴展性方案:

Layer 2:Off-Chain 應用擴展

Layer 1: On-Chain 底層账本

Layer 0: 數據傳輸

同時,它又用OSI體系7層模型、TCP/IP 4層模型做了一番對比。

06

把區塊鏈視為TCP/IP的一層:價值層

如果我們再聚焦TCP/IP的四層,特別是上面的「應用層」的話,我們會看到,有可能區塊鏈是把原來隻專注於資訊傳遞的應用層,分出來一個專門用於價值轉移的新層。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TCP/IP四層拆分成了五層。

這是我在新的一本關於區塊鏈的書中的探討。

07

對比比特幣、以太坊、EOS的分層

一般認為比特幣、以太坊、EOS是區塊鏈1.0、2.0、3.0的代表,如果去看它們的分層也很有意思:

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增加了合約層。

從以太坊到EOS,因為採用DPOS,激勵層實際上合並到了共識層。

而EOS增加出來兩層:

工具層,以讓在其上更容易開發應用;

生態層,它自身的定位是一個開源軟體,那麽其他人可以用它的開源軟體建立行業鏈、領域鏈。

08

區塊鏈內部分層

徐忠、鄒傳偉寫了一篇央行工作論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區塊鏈,試圖給出一種Token範式。

其中,實際上他們給出了一個分層模型,這回是內外分層:

裡層是共識,又分:Token、智能合約、共識算法;

處在共識邊界與區塊鏈邊界,是區塊鏈內的其他資訊;

處在區塊鏈邊界之外,是互聯網和實體世界。

09

EOS網絡分層

一些系統為了提升性能,其實對它的分布式網絡也進行了分層。

也就是,不是所有的節點都是平等的。

比如,以下是EOS的分層。

10

自商業七層模型

而為了讓區塊鏈變得有用,又有人從其他視角進行討論。ENChain.Asia的朱峰在BAO白皮書中提出了「自組織商業體7層模型」,這個模型又被在《通證經濟的模型與實踐》(0.2)報告中引述,稱之為「自商業七層模型」。

合規層

仲裁層

治理層

激勵層

工具層

共識層

網絡層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激勵層」,和我們通常說區塊鏈的激勵層,有相似之處,又不一樣。

之前我們討論激勵層,往往是在公鏈原生代幣的角度討論的,而這裡的激勵層,則是通證層面討論的。

11

區塊鏈應用四層

火幣研究院在2018年12月的一份報告《區塊鏈四層應用模型的構建與解析》中,給出了一個四層的應用模型,很有意思:

第四層:資產數字化

第三層:通證激勵體系

第二層:價值傳輸網絡

第一層:分布式账本

12

APP的模型

如果更具體到應用APP,我則有個觀點是,可能沒有DAPP(分布式應用),只有APP。

在威廉·穆賈雅的討論基礎上,在新書裡,我繪製了這樣的對比圖,未來不是圖A,而是圖B。

13

區塊鏈1.0到3.0

區塊鏈還有一個常見的模型是1.0到3.0。

梅蘭妮·斯萬的原始討論是:

1.0,貨幣

2.0,合約

3.0,應用

我在新書中,對之進行了一番改造,我的改造是根據實際的運行情況,畢竟她提出這個模型的時候區塊鏈發展仍處早期。

1.0:數字現金

2.0:數字資產

3.0:價值雲服務

未來:價值基礎設施

14

Web1.0到3.0

在最近的兩篇文章中,古千峰則試圖梳理所謂的Web 3.0。這篇文章是:《Web3.0:能否開啟未來10年創新創業創富大門?》

而從中其實可以看到我們探討很多年的Web 2.0的繼續演化:

1.0:隻讀

2.0:可寫

3.0:分布式

15

一個相關的:平台與社區

在討論互聯網平台時,我們發現平台是“新”的企業,並回到科斯《企業的性質》,梳理這樣的三層:

平台

企業

市場

這是方軍、程明霞、徐思彥所著的《平台時代》的觀點。

而現在我看到,區塊鏈可能帶來新的變化,就是在上面增加一層:

社區

平台

企業

市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