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常防中風抓牢4個小動作

腦中風原本是個中醫的病名,它形容這個病像風一樣,變化莫測。西醫把這個病叫做腦卒中,是指腦部的血管或者破裂堵塞而引起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的一系列腦部疾病。中風是老年人的多發病,許多老年人在養生中都需注意,尤其是是當出現一些中風前兆時,尤其要引起重視。那中風在發病前往往會出現哪些預兆。

老人如何防止中風

1、哈欠連綿

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風發作前5至10天內,頻頻打哈欠者可達80%左右,是重要的報警信號。

2、流涎

流涎癥狀是說話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風跡象,可能會突然發病。

3、一過黑蒙

即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數秒鐘或數分鐘即恢復,還伴有噁心、嘔吐、頭暈及意識障礙。最近,挪威醫生科蒂在18例一過性黑蒙的病人中,發現11例有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4、視物模糊

即表現為短暫性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多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科蒂對出現短暫視力障礙的10例病人進行了眼底檢查和腦血流量測定,發現其中有3例視網膜中心動脈閉塞,7例為視網膜分支動脈閉塞。

5、剃刀落地

是指自己持刀刮鬍子時,頭轉向一側,突然感覺手臂無力,剃刀落地,1至2分鐘後完全恢復。這是由於轉頭扭頸時,引起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了狹窄,導致了顱腦供血不足所致。

6、偏側麻癱

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嚴格說來,這已是最輕型中風。據追訪觀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3至5年,約有半數以上的人發生缺血性中風。

7、一側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無力、嘴歪、流口水

這是由於大腦供血不足,使大腦支配軀乾的神經通路受損。

8、突然感到眩暈,搖晃不穩

這是由於小腦供血不足,影響其平衡功能。上述預兆可以是暫時性的,過些時候就消失,也可能反覆發作,或逐漸加重。

9、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這是由於大腦皮層供血不足,影響了語言中樞,導致說話等功能受到影響。

10、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

這是由於大腦缺氧所導致,使得神經及器官暫時麻痹。

日常防中風抓牢4個小動作

按摩頸部少中風

按摩頸部可促進頸部血管平滑肌鬆弛,減少膽固醇沉積,促使已硬化的頸部血管恢復彈性,並改善大腦供血,預防中風發生。做法是: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摩頸部左右兩側,速度稍快,以皮膚髮熱發紅為宜。

搖頭晃腦防中風

專家從油漆工人很少發生中風的事實分析認為,這與工人勞動時搖頭晃腦的工作特點有關。頭部前後左右旋轉,可增加血管的抗壓力,有利於預防中風。做法是:平坐,放鬆頸部肌肉,然後前後左右搖頭晃腦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壓患者平臥做。

聳肩防腦梗塞

聳肩可使肩部神經、血管和肌肉放鬆,活血通絡,為頸動脈血液流入大腦提供人工驅動力。做法是:每天早晚做雙肩上提、放下的動作,每次做4~8分鐘。

空抓手防腦溢血

研究發現,腦溢血與患者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有關,缺少鍛煉的右腦血管壁異常脆弱,易發生破裂,因此患者應多活動左手。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