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抒穴——治療骨關節炎的特效穴!

古時候,女性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織布。織布的那個梭子就被稱為「抒」。大抒穴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中國古人最善於將不好懂的東西,用相類似的東西來比喻,讓人們一見就明白。「抒」保暖是輸的意思,我們說背後的脊柱就像人體最重要的一根軸一樣,所以椎骨也被稱為抒股骨。最大最突出的那個就是大椎,脊椎兩旁凸出的橫骨和織布的梭子的形式很像,它又在大椎的旁邊,所以就被賦予了「大抒」這樣一個稱呼。

在人體當中和大有關的穴位往往都很重要,如大椎穴就是督脈上很重要的穴位,大抒穴也是如此,它隱含著「機抒」的意思,也就是關鍵、機要之處。這個穴位是八會穴中的骨會,也就是說所有的骨頭都匯聚於此,骨在人體上就如同房屋的屋基,是最核心層的東西,就好像抒軸一樣很重要,因此大抒穴雖然不像大椎穴那樣名揚四海,但也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穴位。作為骨會的大抒穴,在治療骨關節炎及骨關節疾病方面有特效,比如骨頭疼痛、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等,都會敗在大抒穴的手上。

大抒穴出《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就膀胱經的穴位。大,大也,多也。抒,古代指織布的梭子。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背俞各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雖散熱冷縮為水濕成分較多的涼濕水氣,但在本穴的變化為進一步的吸熱脹散並化為上行的強勁風氣,上行之氣中,水濕如同織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抒。

久坐辦公室或長期使用電腦的人正確的姿勢,過度的緊張很容易導致膀胱經經氣受陰,大抒穴氣血不通,同時姿勢不良也會對脊柱產生壓力,時間久了,就會發生骨質增生,更會加重大杼穴氣血不通的情況。這在中醫上被稱之為骨病。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治療骨關節疾病之法,刺激大杼穴。

取穴時需低頭,這時可以發現,頸背部交界處的椎骨有一突起,並能隨頸部左右轉動,這是第七頸椎,向下一個椎骨,即是第一胸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大約兩橫指的肌肉凹陷處,即使大杼穴。

刺激大杼穴,可以採用點按的方法,將拇指的指腹按在大杼穴的位置,頸椎不好的人一般會有較明顯的壓痛,逐漸用力深按,保持十秒,然後鬆開,一壓一松為一個循環,點按大杼穴5-10分鐘。按揉的方法也常用來刺激大杼穴,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壓在大杼穴的位置,然後保持一定的力度,進行旋轉按揉,以局部酸痛感明顯為佳,每次按揉5到10分鐘。

刺激大杼穴,也可以採用拔罐法,這種方法對於刺激大杼穴功效尤為顯著。一般留罐10-15分鐘後即可起罐,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拔火罐操作方法過於專業,一般來說不建議自己在家裡操作,以免造成意外的燒傷或燙傷。也可以用梅花針敲打大杼穴,每次五分鐘,疼痛持續出現時,再在穴位處拔罐5到10分鐘。除此之外,大杼穴對於緩解膝關節疼痛也有很好的效果,在大杼穴附近往往能摸到如同蚯蚓般粗條索狀物,用手指點按、按揉、彈撥後膝關節疼痛便會得到緩解。總之大杼穴對我們身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治療各種骨關節疾病,不妨長期加以刺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