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獵毒人》天毅:90後導演的“創新”與“個性”

90後導演天毅執導,於和偉擔任藝術總監並主演的現實主義緝毒題材大劇《獵毒人》將於今晚收官,該劇題材的特殊性和深刻的現實性獲得了警察部的發文肯定,諸多實力派演員演技在線也頗得好評,在播出之後反響熱烈,收視口碑一路高漲。近兩年《湄公河行動》等影視劇的出現讓市場更加重視緝毒題材,如何將緝毒題材影視劇做到深入人心成為一個難題。速成速配的流水線化出產,其配方大約都是流量明星、虐心情節、唯美畫風、優異管道等。這樣的“快餐式電視劇”雖然會擁有一大票觀眾基礎,卻很難讓人印象深刻。導演天毅將創新進行到底,以創造“非快餐式電視劇”為目標,通過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嘗試,打造了《獵毒人》這樣有情節、有情感、有情懷的現實主義緝毒佳作,他善於將自己的創新想法融入到不同題材的作品中,盡可能拓寬創作太空,個性十分鮮明,而他本人對於電視劇創新的想法也令人印象深刻。


獵毒人今晚收官 - 複件.jpg


談題材:聚焦於“人”的緝毒行業劇

Q:《獵毒人》屬於現實主義題材緝毒劇,與其他的同類型電視劇相比,您覺得《獵毒人》的亮點和優勢是什麽?

A:這是我們國家第一部以平民為主人公的緝毒題材電視劇,在我國99%的緝毒劇主人公都是警察。從平民切入多了很多的戲劇性,呂雲鵬這個人物前期的很多行為都算得上是“花樣作死”,在和小毒販的周旋到挑戰大人物的過程中,他就像“更新打怪獸”一樣逐漸成長。他的很多選擇影響了劇情,而不是案件推著他走,所以《獵毒人》這部劇的亮點就在於,我們的側重點是體現人物的成長,這也就是我所說的聚焦於“人”。

 

Q:現實主義題材劇目前已經成為了熒屏主流,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麽?

A:我覺得主要是因為有了網絡這個環境,以前沒有網絡,電視台不願意做這個題材,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非常不喜歡,因為現實主義裡面會有一些比較殘酷、比較現實的東西,有些人就喜歡活在幻想中。現實主義對演員的要求比較高,需要一些實力派演員,前兩年市場是鮮肉當道,所以有些就做不好。隨著觀眾們審美提高,大家最終還是看品相和核心的東西,而不是外表和口號化的東西。

 

Q:對於現在強調的電視劇“兼具藝術文化與商品市場”的標準您是怎麽理解的,《獵毒人》是怎樣實現這個標準的?

A:我們希望通過生動具象的形式告訴大眾毒品的危害,這是社會意義。我們把大量的錢都花在刀刃上,花在了製作上,包括搭的景、演員的服裝等等都很講究,在製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先不說這個戲內容怎麽樣,至少看著就比較嚴謹,是比較高水準的製作,同時希望通過我們的創新,包括演員演技的支撐,可以證明我們的品相,絕對是可以站在市場比較高的位置上的,這是藝術價值。

 

以創造“非快餐式電視劇”為目標 - 複件.jpg


談拍攝:前期是“體力活”,後期是“智商戰”

Q:劇中於和偉老師飾演的呂雲鵬賣掉了自己的專利去給大哥報仇,到最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功勳臥底,您對這個人物有什麽樣的看法和評價?

A:呂雲鵬是非常生動的一個角色。前面是“體力活”,面對小嘍囉他用不上智商,光靠體力和錢就可以簡單粗暴地戰勝他們。他化學博士的身份設定是因為在中後期有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後期進入到境外,毒梟的內部臥底是需要用智商頭腦去周旋的,“體力活”完全失去了作用。在中間我設定了一個小過渡,就是他用錢賄賂一個小保安失敗了,那是他在明山第一次發現錢沒有用,那是一個小小的轉變,越來越接近真相,錢在慢慢失去作用,錢不是萬能的。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話是在呂雲鵬這個人物逐漸成長之後才被反映出來的,前面都是鋪墊,後面才到達戲劇高潮。在20多集開始讓人有種猝不及防的感覺,節奏和各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我是順著人物的成長和面臨的環境去設定的戲劇衝突和故事框架,在後面呂雲鵬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抉擇,和徐崢、王勁松等人的高智商較量,越來越燒腦,這是一個轉變的過程。

 

“兼具藝術文化與商品市場” - 複件.jpg


Q:選角方面首先考慮的是什麽呢?

A:最主要的當然是“合適”,我們想做反差,目前來看是很成功的,無論是趙毅還是蠍子,都給了網友很大的驚喜,以往徐洪浩的角色都是白面書生、一臉正氣,這個戲打破了傳統,讓我們看到了演員身上的韌性。“魏海”這個角色剛開始定的是比較邋遢的形象,但是選角的時候考慮,這種警察形象太過於臉譜化,所以最後反過來選擇了一個高顏值演技又扎實的演員,他有著臥底在毒窩裡的過去,這和他的外表形成了強大的反差,所以我們綜合考量之後就找到了張丹峰,張丹峰很陽光很溫暖,他身上有我與於和偉對魏海這個人物要求的東西。

Q:《獵毒人》在視聽語言和藝術風格上進行了哪些創新性的探索?

A:為了區別傳統商業劇,《獵毒人》沒有強情節,快節奏,在很多地方都有創新。作為導演我也有一個電影夢,我不想在長期電視劇的環境中忘掉我在電影上的想法、鏡頭語言等等,所以我一直在做試驗,將電影化的語言、敘事狀態、敘事手法融入到電視劇中,比如劇中的很多長鏡頭,在創新方面我做了很多試驗,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失敗的就都變成了網友吐槽的點。演員的演技足夠支撐起很多戲份,他們給了我很多自信和基礎,我更多是做好忠實的記錄者。我想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來呈現,所以很多鏡頭都是連貫的,會使觀眾有代入感。《獵毒人》整個後20集的內容全部發生在境外,發生在一個虛擬的國家,這個我相信在任何一個電視劇裡都是沒有的,一個全新的未知的環境,觀眾們看起來一定會有新鮮感。

我一直在嘗試創新,有人問我到底屬於什麽風格,我說我沒有風格,因為我一直在變。


高顏值演技又扎實的演員 - 複件.jpg

 

Q:在拍攝過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是如何克服的呢?

A:一個是氣溫和環境很艱苦,在常州拍攝的時候是冬天很冷,但是戲是發生在雲南邊陲,所以不能穿太厚的衣服,演員老師們很痛苦。尤其是女演員,因為鏡頭太高清,所以容易捕捉到穿隱形絲襪的鏡頭,他們只能都脫掉。還有就是戲特別散,場景量特別大,常州、南京、西雙版納、老撾、緬甸、曼谷等等,有的場景只能搭建,劇組到處翻山頭下溝尋找最佳地點,最後總結一共搭了70個場景,美術組很崩潰,因為挑戰太多,又有那麽多民族地域的色彩設計。儘管是這樣,這個戲殺青之後,大家卻都有一種成就感、愉悅感和滿足感。這是考驗一個團隊默契的過程,大家互相配合,相互信任,雖然過程有痛苦,但是痛並快樂著,所有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談個人:導演要跟上時代,跟上觀眾的審美

Q:於和偉老師不僅是這部電視劇的主演,還是藝術總監,和於老師合作有什麽感受和心得?

A:與和偉老師合作是一個很愉快的過程。殺青的時候我們兩個在河邊一邊喝酒一邊感慨,沒說什麽話但是擁抱了三四分鐘,情緒都在這裡。


所有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 複件.jpg

 

Q:作為90後新生代導演的佼佼者,您對於中國青年導演這個群體是怎樣看的?

A:現在閱聽人慢慢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團體在製作戲,我們確實和老一輩的導演在創作理念和表演方式上都會不一樣,因為我們受到歐美的影響比較大,觀眾們對全世界的作品都有涉獵,所以年輕一代導演如何去把東西做給年輕觀眾看,確實是挺難的,因為觀眾一直在進步,他們的審美更新換代太快,所以我們一定要“惡補”,努力去跟上觀眾的思維,跟上市場。

 

Q:《獵毒人》裡面雲集了很多實力派演員,比如侯勇、吳秀波等等,您在拍攝過程中,和這些前輩合作的感受是什麽?

A:作為一個導演看到這些好演員在一起演戲感覺很“爽”!因為他們的表演不光是到位,甚至是超出了原來的設想,這是很驚喜的。同時我也很有壓力,因為這些演員都是叔叔輩分的,畢竟我是導演,所以在現場覺得哪裡不合適我也會去說,剛開始覺得壓力很大,後來覺得大家也都是為了創作,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所以也就暢所欲言了。

談意義:拍出有情節、有情感、有情懷的現實主義佳作

Q:在您心中《獵毒人》是個怎樣的存在呢?對您來說有什麽意義?

A:《獵毒人》在我心中像是“出嫁的女兒”,我花了很多的心血來創造它,非常期待它的市場反應。《獵毒人》不是傳統的刑偵劇,因為很多人看到刑偵的題材是很抗拒的,所以它的閱聽人面比較廣,年輕人老人都喜歡看。我特別不喜歡用標簽把它框在一個框架裡,它不是一個“快餐式的電視劇”。現在的快節奏生活讓很多觀眾喜歡看簡單明了、上來就給結果的劇,我們不去排斥他,因為這是市場發展的需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娓娓道來的電視劇。我會經常看網上觀眾對作品的評價,他們給我的建議我都會欣然接受,希望能在後面的戲裡會有更高的提升。

 

努力去跟上觀眾的思維 - 複件.jpg


Q:您想通過《獵毒人》來起到什麽作用呢、傳遞一種怎樣的價值觀?

A:一個是禁毒,一個是對緝毒警察表示敬意。我們只知道口號式的東西,比如從小都知道遠離毒品,毒品有害。但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實沒有幾個人真正知道毒品到底是什麽,毒品危害到底是什麽。越是提防它就越是要了解它,《獵毒人》用直觀的方式來呈現出毒品使人墮落,生動的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告訴觀眾,這總比枯燥的口號起到更大的作用,我們不是在“吹噓”也不是在“謳歌”,是真真實實想“貼地氣”地告訴人們毒品的危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