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相距百公里半年見一次 留守兒童說都快忘記爸爸的模樣了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楊亦靜)“不知道爸爸什麽時候能回來,我都要快忘記了他的樣子了。”7月上旬,來自浙江、安徽、湖北的31名孩子跟隨公益組織來北京遊覽參觀,行程過半,有團隊老師問孩子們想不想爸爸媽媽時,10歲的鑫鑫一邊這樣說,一邊用手抹著眼淚。事實上,對於這31名孩子而言,他們家鄉所在的深山區並不只是意味著貧困,同時也使得他們成為了留守兒童。在他們寫給爸爸媽媽的話中,小小的少年們卻總會先表達慚愧,說自己對父母的了解不及他們了解自己的十分之一,“我連你喜歡吃什麽都不知道,可我好想你。每次知道你要離開我,我都會在被窩裡偷偷哭泣。”

孩子們講述印象中的父母。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原來他們是在“騙”我

7月上旬,浙江省星創公益基金會出資並策劃組織31名貧困山區的孩子到北京遊覽,這是這群10歲左右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出遠門。行程的第五天,老師問孩子們想不想爸爸媽媽,來自安徽金寨的鑫鑫說當然想,“可是我不知道爸爸什麽時候能回來,我都快忘記他的模樣了。”

10歲的鑫鑫說自己的爸爸很少回家,每半年才能和爸爸見一次面。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隨後老師們安排了家長和孩子視頻,當螢幕上出現正在簡陋工廠裡工作著的父親,設備裡傳出他囑咐孩子注意安全,努力學習的聲音,鑫鑫一下用手臂擋住了自己一側的眼睛,然後似乎是隱忍著慢慢抽泣起來。“知道爸爸的工作是什麽嗎?”老師一邊安慰著鑫鑫,一邊問他。

“知道,他是印刷廠的工人。”鑫鑫告訴記者,每年寒暑假,自己會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去看他。從家到那裡有多遠呢?鑫鑫說不遠,爸爸工作的地方也在安徽,可即使這樣,在自己的記憶裡,爸爸也很少回家。“爺爺奶奶總說,爸爸的工作一點都不累。可我現在知道,他們是在‘騙’我,他們是不想讓我擔心。”

小朋友跟爸爸視頻後很有感觸。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這樣的傷心和想念,在場的孩子中不單單只有鑫鑫能體會。事實上,這31名來自貧困山區的孩子,同樣也是31名與父母分隔兩地的留守兒童。對於他們來說,簡單的電話和問候,即使次數再多,也無法比肩與父母觸手可及帶來的幸福。

我一定努力學習

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大多數10歲左右,“爸爸媽媽每天不在家,在外面做什麽工作?”其實是很多孩子沒有思考過的問題。

當天的活動中,很多家長都錄製了自己工作的環境給孩子們看。記者注意到,大部分的家長都從事著體力勞動,有半夜還在外開大卡車拉貨的父親,有每天飯點最忙碌的服務生母親,還有許多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的家長,他們像電影《摩登時代》裡的人物一樣,重複著辛勞又繁重的工作。

看到視頻中的父母,孩子們難掩淚水。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看著自己的爸爸在昏暗的燈光下,將一個個平鋪的硬紙殼用熟練的手法折成盒子時,孩子淚流不止,只能在嗚咽聲中擠出一句“我一定努力學習”。

當天,另一位來自安徽金寨希望小學的梓涵和老師同學分享了自己寫給父母的一封信,“我知道你很辛苦,你是身不由己的,但雖然你常常會打電話給我,但我沒有見到你本人,我還是很想念你。”

祝要離開的你一帆風順

對於孩子們而言,即使旅程結束,回到家中,也並不意味著和爸爸媽媽的團聚。當天下午,在視頻中見到父母后,老師也會鼓勵孩子們將自己在北京的見聞,和想對爸爸媽媽訴說的話寫在紙上。可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發現,孩子們在訴說想念的時候,卻是以自己滿滿的愧疚作為開頭的。

“您那麽了解我,但是我連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麽都不知道。”桃桃說,每次爸爸媽媽要離開家外出打工的前一晚和當天晚上,自己總會躲在被窩裡默默流淚,“可是我從來沒有和爸爸媽媽說過,我怕他們擔心。”

“我也很希望您可以回來陪陪我,可是生活不允許。”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默默流淚”幾乎是留守兒童的集體記憶和經歷,這樣讓人心碎的時刻不止發生在爸爸媽媽離開的前夜,更會猝不及防的出現在孩子們生活中的許多片段裡。小鈺說,雖然爸爸每年只能陪伴自己一小段時間,可在他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己每次看到有父母接送的孩子,自己總是會陷入落寞和遺憾。而另一位叫做君寶的小少年則直接會在寫給爸爸的話裡問,“您知道我的孤獨嗎?”他說,見到別人和自己的父母在一塊時,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想到爸爸。

想到什麽程度呢?“有時更會到一個地方默默哭泣。”

唐朝孟郊在送別好友崔爽時,曾寫過一句詩,“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最初是祝福朋友旅途順利的意思,這也才有了現在“一帆風順”這個詞。而在閱讀孩子們寫給爸爸媽媽的話時,記者也發現,“一帆風順”會出現在這些話的末尾處。問及孩子們,他們隻說“希望他們能在路上能夠順順利利。”或許在孩子們的印象裡,自己的父母總在離開和歸來的路上。“回來的時候,除了順利,我也希望他們能走的快一些。”小女孩在最後補充道。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楊亦靜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