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受益於美聯儲加息、央行降準 中行淨息差回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514億元,同比增長1.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91億元,同比增長5.21%;不良貸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8月28日,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公布了2018年中期業績。

8月29日晚間,中國銀行在北京、香港兩地同時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中行新任行長劉連舸與副行長張青松、副行長劉強、副行長林景臻、首席風險官潘嶽漢、首席資訊官劉秋萬就經營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調整信貸結構

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集團資產總額、負債總額、股東權益合計分別達到20.29兆元、18.68兆元和1.61兆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4.25%、4.44%、2.16%。

存款方面,截至6月末,集團客戶存款較上年末新增6949億元,增長5.09%,增速快於貸款增速,在負債中的佔比較上年末提升0.48個百分點。

主要財務指標方面,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1.16%,淨資產收益率(ROE)15.29%。非利息收入佔比29.74%,成本收入比25.78%。資本水準保持充足,資本充足率13.78%。

中行副行長林景臻介紹,截至6月末,境內人民幣貸款較年初新增4145億元,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具體如下:

一是,適度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半年,境內人民幣公司貸款較年初新增1,561億元。新增貸款重點支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民生消費、節能環保、資訊技術等產業發展,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港)建設。

二是,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中行繼續執行差異化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優先支持居民住房自住性需求,保持個人貸款合理投放。上半年,境內人民幣個人貸款較年初新增2,101億元。

三是,做好普惠金融,緩解融資難融資貴。不斷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把普惠金融服務做好做大做出特色,維護就業主管道穩定。對普惠金融加大資源配置力度,提高考核權重。二季度普惠金融貸款符合MPA考核要求。

四是,發揮海外優勢,支持“一帶一路”地區建設。推動沿線國家與我國相互投資,累計提供授信支持1,159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取得重要突破。

淨息差改善得益於三個方面

2018年上半年,中國銀行集團淨息差達到了1.88%,比去年全年上升了4個基點,比第一季度上升了3個基點。其中二季度淨息差是1.90%,一季度1.85%,環比上升了5個基點。

張青松副行長表示,中國銀行集團淨息差的改善,主要得益於中國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

第一,受益於美聯儲加息,中國銀行境外資產收益率持續走高,推動了我行境外機構淨息差的上升。

第二,我行主動優化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境內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的佔比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境內人民幣活期存款平均餘額的佔比同比提升了1.1個百分點。

第三,央行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境內人民幣存放央行平均餘額在生息資產中的佔比同比下降了1.4個百分點。

展望2018年全年,張青松稱,中國銀行的淨息差仍面臨著一些有利的因素,一是,美聯儲將繼續進行加息,我行外幣息差有望保持上升趨勢。二是在當前強監管的環境下,對存款基礎較好,客戶基礎穩定,項目儲備相對充足的大型銀行而言,市場競爭力將會逐步提升,這將有利於淨息差水準的改善。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對客戶存款的爭奪日趨激烈,我們需要加強對存款成本的控制。總體而言,我們認為2018年我行淨息差將穩中向好。”張青松表示。

不良率降低到1.43%

資產品質方面,截至6月末,中行集團不良貸款餘額1633億元,不良貸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化解不良資產753億元,同比多化解18億元,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64.79%。

首席風險官潘嶽漢表示,今年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風險防控措施,巨集觀杠杆率增速放緩,企業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防範和化解風險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財政金融運營總體穩健。

潘嶽漢表示,中行的新發展戰略對於風險管理工作要求:一方面抓風險化解,另一方面下大力氣完善長效機制。

從風險化解方面來看,努力整合行內外資源,持續推進不良化解工作向精細化轉變,對潛在風險,持續推進監控預警系統建設,開展了多個領域、多個維度的風險排查,力爭實現潛在風險的早發現、早預警和早化解。

在長效機制方面,中行緊緊圍繞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努力提高行業研究和組合管理的前瞻性,持續優化信貸行業結構,對大戶風險突出的問題,加大了大戶集中度的管控,實行大戶信貸經營管理責任製,強化了各級機構管理者的經營管理責任。

“總體來看,我行集團口徑資產品質整體穩定可控,是我行堅持信貸結構調整,強化授信風險管控,加大清收化解力度等方面工作成效的體現。未來,我們將在上述方面持續努力,預計我行2018年資產品質仍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 潘嶽漢說。

推動數字化轉型

根據中行中期業績報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電子管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95.32%,電子管道交易金額達到106.69兆元,同比增長19.02%,其中手機銀行交易金額達到8.32兆元,同比增長72.74%,且加快網點智能化建設,智能櫃台境內網點覆蓋率達到93.6%。

“我行數字化發展戰略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科技引領,打造用戶體驗極致、場景生態豐富、線上線下協同、產品創新靈活、運營管理高效、風險控制智能的數字化銀行。”首席資訊官劉秋萬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具體舉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數字化推動重點業務發展。在對私領域將重點發展手機銀行,打造綜合金融移動服務平台;在對公領域將重點打造交易銀行,形成面向企業客戶的綜合服務平台;在網點轉型領域重點推進智能櫃台建設,目前已經完成智能櫃台的全轄推廣,覆蓋了33大類132個服務場景;在風險管理領域重點打造智能風控體系。

二是用數字化推動全球化金融服務。今年4月份,中行完成了覆蓋50家海外機構的海外藍圖工程實施,實現了海外資訊系統的整合上收和集中運營。

三是用數字化夯實科技基礎。中國銀行三大技術平台基礎建設今年將取得關鍵性的成果。

劉秋萬表示,中國銀行高度重視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研究,並將其與實際業務場景深入融合,推動流程優化,促進業務創新,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對於未來工作規劃,行長劉連舸表示,未來中國銀行將做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高品質發展要求,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為更有效傳導貨幣政策、更有力服務實體經濟作貢獻。特別是,我們將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二是聚焦手機銀行建設,力爭在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三是圍繞國家戰略,強化重大項目行銷。加大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持力度,持續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深度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海南自貿區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北京冬奧會提供金融支持。四是加強條線協同,加快個人金融發展。五是適應監管變化,推動資管業務發展。積極順應資管新規頒布後市場格局的變化,調整業務模式,提高投研能力,加強銷售能力建設,擴大海外資管規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