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證報頭版:股市改革演繹“加速度” 融資結構革新進行時

在這個初秋的見證下,一整套旨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總體方案適時成型。“開弓沒有回頭箭”。作為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組成部分,年輕的資本市場正在並將繼續演繹“國之重器”的改革發展“加速度”。

在這場自我革新的奮進中,一次有望鼎新融資結構的蝶變蓬勃蓄勢。“芳林新葉催陳葉”。作為澆灌實體之軀的金融活水,傳統的融資體系正在並將繼續譜寫結構優化的新篇章。

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之一。在諸多監管部門人士、業內專家看來,其中的關鍵在於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下大力氣補短板,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給效率。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已基本成型。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改革將著力於更加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加快監管職能轉變和加快資本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四個方面。此外,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正醞釀出爐,科創板試點的可複製經驗將適時推廣,退市制度“剛性”將不斷增強,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無疑將精彩紛呈。

爬坡過坎融資結構優化展新顏

目前,我國融資結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但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發展,直接融資佔比持續攀升,融資結構優化在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等方面呈現新面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曾表示,當前我國融資結構具有三個鮮明特徵。一是儲蓄率高。二是儲蓄主體與投資主體匹配程度比較低。三是間接融資佔比較高。

“改善社會融資結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是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比重。”陳雨露說。

綜合來看,在不斷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下,融資結構優化保持良好勢頭。一是直接融資比重緩慢攀升。數據顯示,全口徑直接融資規模佔社會融資總額的比重,在2007年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由2002年的4.95%上升到11.09%,“十二五”期間提升到16%左右,目前是約18%的水準。

二是股票、債券市場發展迅猛,特別是股市從無到有,逐步擔當直接融資主陣地重任,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成型。“我國股票、債券和期貨市場規模體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資本市場成為促進資本形成的最重要制度機制,資本形成機制也成為資本市場一個重要的功能與制度保障,也成為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基礎。”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說。

三是金融改革不斷深化,資金“脫實向虛”現象得到遏製。金融市場供給主體不斷豐富,創新產品日益增多,近10年來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比翻了一番,領跑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而針對金融業泡沫化傾向、亂象式增長、錯配式發展,監管部門及時采取去杠杆、治亂象等措施,力促金融業發展回歸服務實體經濟初心。

天風證券董事長余磊說,要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高債務、信用創造機制不暢等問題,改變金融體系脆弱性,創造足夠的信用增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亟須改變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建立強大的資本市場,通過直接融資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

砥礪前行資本市場發展顯新意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經過近30年發展,資本市場已站在邁向成熟市場的新起點。目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最大新意就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

已平穩運行滿月的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支點。此次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也明確提出,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為突破口,優化資本市場供給,推進關鍵制度創新,以實際舉措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預期,以科創板試點可複製經驗為抓手,資本市場的發行、交易、重組、退市等各環節現行規則都有可能進一步改革。

此外,資本市場戰略地位的明確有助於拓寬發展新空間。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楊德紅說,從境外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互動關係的歷史經驗來看,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大格局中的戰略定位越高,直接融資體系越發達,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就越強,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也越順暢。當前全球主要創新型發達經濟體的背後,都離不開功能強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

業內人士分析,“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組成部分、國之重器的組成部分都有利於從更高的戰略層面認識資本市場,也必將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凝心聚力。

總體而言,目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呈現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特徵,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產品服務不斷豐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服務實體能力不斷提升。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國資本市場與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還不匹配,在服務經濟創新轉型、完善創新資本形成機制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創新空間。改革仍是未來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主題。

任重道遠深化改革期盼新突破

未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不斷深化。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曾表示,優化金融市場體系結構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快金融機構改革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大力發展普惠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發展“新金融”;提高金融產品質量和可獲得性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促進金融監管提質增效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就資本市場而言,安青松認為,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加快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需要一條貫通的邏輯主線,就是要提高金融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主要從提高市場效率、制度效率、創新效率、監管效率四方面著手。其中,在提高市場效率方面,他建議,針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應當統籌平衡好五個方面的關係,即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均衡發展關係、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的協同發展關係、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的協調發展關係、中介機構能力與責任的對等匹配關係、激勵創新與防範風險的適度相容關係。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先進行‘增量改革’,再由‘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余磊說,通過增量改革化解我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積累的一些根本性矛盾,建立長期健康的向好預期,使我國經濟逐步以資本市場為中樞而得到新的發展動能。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化,將撬動金融業推陳出新,金融市場體系機構、金融機構改革、金融產品質量和可獲得性都將呈現新面貌。正如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所言,從世界各國金融體系結構演進來看,並不存在理論上所謂的最優金融結構,“要形成一個金融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良性循環的融資體系,還需要我們共同探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