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氣養生|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播放GIF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從立夏的三個物候現象可以看出,入夏後,氣溫大幅度升高,大自然的動植物都進入了瘋長期,人們常說春是生的季節,那麼夏則是長的季節。

立夏養生

中醫專家建議,

立夏養生需「養血補心」,

其次「培補腎氣」

◎起居養生

宜晚睡早起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立夏以後人們要順應氣候變化,每天晚上睡覺時間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順應陰氣的不足;早上應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

堅持睡午覺

立夏後因晚睡早起,晚間睡眠時間相對不足。加之立夏後白氣象溫較高,人體汗出增多,正午氣候炎熱時,人體血管擴張,使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加上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人在午後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頻頻。因此立夏後人們應該養成午睡的習慣。

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預防多種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病的發生。但午睡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以內為宜。對於中午不能午休的人來說,最好以聽音樂或閉目養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播放GIF

◎運動養生

多做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立夏以後,人們應該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隨著氣溫的升高,人們容易出汗,如果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因此,立夏後宜選擇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常練養心功

此功宜在農曆弦朔日(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日為弦日,初一為朔日)的清晨,

朝南方端坐,去除心中雜念,叩齒9次,然後將口中津液鼓漱3次,意念中想南方有紅色氣體從鼻入口中,並將此氣與口中津液一起分3次咽入丹田。

常練此功法可使人在夏天神平體安,增強心臟功能而不傷及肺臟。

◎情志養生

立夏後氣象漸漸變得炎熱。「暑易傷心」,高溫氣象易使人「心躁」。因此,立夏之後尤應重視情志養生,力爭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養成急事不驚、煩事不爭的心態。正如三國時養生學家嵇康在《養生論》中所說:

「(夏季)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也就是告訴我們,夏天要使自己做到心靜自然涼。總之,立夏後我們應保持神清氣和、心情舒暢,切忌大喜大悲,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經絡養生

立夏節氣應重點養護心臟。因為人體「心」臟與四季中「夏」相應,夏季時心陽最旺,功能最強,所以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氣象的變化,重點養護心臟。

立夏養生,多按按這幾個點吧

1、勞宮穴

位置:握拳,中指尖處即是勞宮穴。

中醫認為,勞宮穴有「清心火,除濕熱,涼血息風,理氣和胃,鎮靜安神之功」。經常按摩勞宮穴,可以強壯心臟功能。

2、內關穴

位置:在腕橫紋三根手指,兩條筋正中間的就是內關穴。

按揉內關穴能夠緩解心悸、胸悶、胸痛,起到養心通血脈的作用。按摩時,一隻手的拇指放在對側手臂的內關穴上,稍微向下點壓用力後,保持壓力不變,旋轉揉動,點揉1分鐘以後再換對側。按摩時以產生酸、麻、脹感為最佳。

3、足三裡

位置:位於膝蓋前外側下方凹陷處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刺激此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慾,改善心臟功能。常按揉足三裡穴能預防和減輕很多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嘔吐、便秘、高血壓等,並對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顯。

◎飲食養生

常食蔥薑以養陽

俗話說: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薑性溫,屬於陽性藥物。立夏吃薑有助人體陽氣生髮,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的觀點。薑可解表祛寒、化痰止咳、健脾暖胃。現代研究表明,生薑不僅含有薑醇、薑烯、檸檬醛等油性的揮髮油,還含有薑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物質,有興奮提神、排汗降溫等作用。

立夏後吃薑可緩解酷暑帶來的疲勞乏、厭食失眠等癥狀,同時,適量吃薑還可開胃健脾、增進食慾,防止肚腹受涼及感冒。蔥的藥用價值和生薑類似。因其含有揮發性蔥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時,能輕微刺激這些管道壁的分泌而起到發汗、祛痰、利尿的作用。

播放GIF

晚飯宜食粥並可少量飲酒

立夏後人體陽氣漸趨於外,新陳代謝旺盛,汗出較多,氣隨津散,人體陽氣和津液易損。晚飯時可經常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養護脾胃,可謂一舉兩得。

另外,還可少飲啤酒、葡萄酒等,可暢通氣血、消暑解渴。除此之外,立夏後應適量食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以補充蛋白質;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適當搭配粗糧以均衡營養、促進消化。

送你幾個健康養生餐,快拿筆記下來

益氣養陰茶

太子參12克,麥冬8克,五味子4克,煎水當茶飲,老少皆宜,可益氣養陰,是出汗較多的夏季最佳飲品。

另外,還可配合葯膳進行調養。

山藥棗豆糕

山藥50克,扁豆30克,陳皮絲5克,大棗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適量。

先將山藥、扁豆洗凈放入鍋內煮熟,大棗肉切絲,將粘粉加適量水和成漿,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倒在盤中,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山楂麥芽飲

山楂15克,生麥芽30克,太子參15克,淡竹葉10克。

將山楂、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凈,用水煮沸,浸泡15分鐘即成,代茶飲,隨意飲用,有益氣清心,健脾消滯的功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