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蒙古千年古塔修繕滯後面臨倒塌 當地回應下個月將完成修繕方案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武安州白塔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近日,這一千年遼代古建築因為長期得不到修繕而受到關注。據新華每日電訊此前報導,武安州塔裂開至少18道黑縫,生出100多個黑空,岌岌可危,而敖漢旗有幹部稱在7年前已經提交了修繕計劃,但一直沒有實際行動。4月2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了解到,文物局已委派工作組到敖漢旗,已明確搭設腳手架,對面磚脫離等病害進行排查,采取臨時穩固等措施保護白塔,並已明確下個月完成修繕方案,立即啟動白塔修繕工程。

內蒙古一遼代白塔破損 提交修繕計劃多年沒有實質進展

據媒體此前報導,武安州白塔已有1000年的歷史。目前這座塔上目前有上百個大大小小的空洞,18條明顯裂縫,最多的一個塔面上有近30個空洞,最長的裂縫縱穿5層塔簷,甚至面臨倒塌危險。據一名幹部透露,當地向上提交修繕計劃可以追溯至2013年,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4月21日,曾去過武安州白塔的李明(化名)對北青報記者稱,他在2016年去的時候看到塔已經比較殘破了,不少磚塊脫落,白塔塔身上有裂縫,塔的頂層也有損壞。李明稱,當地村民也有人曾將塔上的磚拿回家使用,除此之外,因為武安州塔年代悠久,所以自然因素也是造成白塔破損的原因。

北青報記者查詢看到,由來自遼寧美術館、遼寧省文物局以及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的三名工作人員曾發表《武安州塔形製及建築年代考》文章,作者稱,武安州塔內部是遼代中期修建的八角空心式塔,這是現存遼塔中始建年代最早、具有遼代中期建築特色的磚塔,是研究遼代中期佛塔建築形製的重要資料,對於研究遼代中期磚塔的建築手法、建築特點等也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當地村民曾取磚修建兔舍 青磚曾被大量盜拆

這篇文章作者還介紹,該塔由塔台、塔座、塔身、密簷等四部分組成。由於塔座及塔身部分磚體坍塌脫落,塔台埋於積土之下。塔座外部殘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當地村民到塔上取磚修建兔舍,塔座外部青磚被大量盜拆。據當地村民介紹,在上世紀中期時,塔座尚較完整。由於塔座殘損嚴重,且歷史影像資料缺乏,原形製已無法複原。此外,據村民介紹,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塔座南面,原有券門通往塔心,並可通過天井,爬到塔身券洞內,後因盜取塔磚,將券洞拆毀。

文章中提及,武安州塔塔身高2.78米,塔身整體保存較差,面磚大部分脫落,僅有西南和東南兩個隅面殘存少部分面磚。武安州塔現殘存十二層簷,殘高約 20 米。一層大簷已經脫落,僅能看到出簷殘痕及角梁孔洞。

北青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網站上看到,白塔所在的武安州遺址屬於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在2016年8月,國家文物局就曾發布了武安州塔保護加固工程立項的批複,回復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表示原則同意武安州塔保護加固工程立項,請內蒙古文物局組織專業機構根據相關意見和《文物保護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試行)》的有關規定,編制工程技術方案,委託或組織第三方谘詢評估機構進行方案技術評審,並依據第三方谘詢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進行審批。請文物局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切實加強武安州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做好日常巡查和看護,確保遺址安全。

當地回應已明確采取臨時穩固等措施 下個月完成修繕方案

對於武安州塔沒能得到及時修繕的情況,21日,北青報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高度重視赤峰市敖漢旗武安州遼代白塔修繕滯後存在損毀的情況。4月12日至14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為該塔的修繕保護事宜專門委派工作組到敖漢旗,召開現場辦公會,共同商討針對性修繕措施,已明確搭設腳手架,對面磚脫離等病害進行排查,采取臨時穩固等措施保護白塔,並已明確下個月完成修繕方案,立即啟動白塔修繕工程。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表示將全程跟蹤監管,指導、協調各方推進相關工作落地落實,回應媒體和社會群眾關切。

(北青報記者 郭琳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