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越來越多職場人,陷入了貧窮和忙碌?

顏小敏是秋葉寫作訓練營的負責人。很拚。

她家住漢陽,每天早上 5 點起床,奔波 2 小時上班,晚上 9 點~10 點回家。

5 點起床,往返通勤 3.5 小時,工作 10 小時。

日複一日,激情高效。

我總感覺她是一個頭上隱隱有「王」字的女孩。

昨天下午,超意外。

顏小敏一臉無精打采,向我提了一個問題:「佳少哥,怎麽才能像秋葉老師那樣高效?」

我有點懵,因為我達不到秋葉老師的高能境界。

我問:「小敏,你也會嫌自己效率不高嗎?」

她說,「當然會啊,要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又太少,被困在日常忙碌中喘不過氣,你懂?」

我懂。怎麽會不懂。

工作人啦,時間排得滿滿當當,隻消一個不起眼的突發事件,比如家庭原因,健康原因,就能讓你所有的安排徹底打亂。

一旦落後,更加落後。能不焦慮嗎?

怎麽辦?

我正在讀一本《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或許能給出答案。

《稀缺》由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 Sendhil Mullainathan、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 Eldar Shafir,兩人合寫。

他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真相: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進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

01

急症醫院的手術室

一家急診醫院,手術室的使用率達到了 100%,依然不夠用。

當遇到需要緊急醫治的患者時,醫院不得不將很早以前安排好的手術時間往後推。

手術量已經遠遠超越了手術室的接納能力,員工們也因為睡眠不足和工作壓力而煩惱不已。

醫院請來一位顧問。

顧問換了一種眼光對整件事情進行分析。他給出了讓人驚訝的解決方案:預留一間手術室待用(不排期)。

醫院的手術分為兩種:計劃中和計劃外的。

醫院缺的是手術室——不管如何重新安排,計劃中的手術室都不夠用。

醫院同時缺另一種東西——非計劃的手術也需要安排手術室。

所以顧問建議:如果醫院知道會時不時地來急症病人,就應該預留下一個專門應對不時之需的床位。

醫院采納了顧問的意見,竟然發現業務開始好轉。

單獨一間手術室用來接納急診手術後,醫院的手術接診率上升了 5.1%,醫院收入也得到了增長。

這個故事給我啟示:

時間的稀缺,讓每個人在事業的貧困線上岌岌可危。

如果你的日程太滿,突發事件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式倒塌。

預留緩衝時間,能有效改善業務並發進程。

02

大行李箱和小行李箱

馬上要出差,你會用一個行李箱來收拾行李。

你一開始將必需品裝進了行李箱,洗漱用品、正裝、數位設備。很快它就滿了。

於是,你將東西重新拿出來,堆疊、拚湊,騰挪有限空間,試圖合理布局重新裝箱。

你將襪子包裹手機充電器,裝入鞋子裡面,擠在行李箱側壁邊。

這樣一來,行李箱就多剩下一點點富余空間。

此時你會想:要不要帶上毛衣?雨傘呢?運動鞋呢?

用小行李箱打包行李時,你不得不做出權衡:

裝入一樣東西的同時,就必須拿出另一樣東西。若想帶上跑鞋,就需要從行李箱拿出某樣東西,以騰出空間。

這就是稀缺產生的「管窺效應」。

管窺效應:專注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一些重要但不是很緊急的事物,導致我們的視野變窄,就像是「管中窺豹」。

為什麽不能是「我全都要」?

同一次旅程,你需要的僅僅是換一個大行李箱。

這個故事給我啟示:

你之所以不得不選擇,是因為你給自己預設的空間是有限的。

稀缺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力。

03

四點半起床俱樂部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提到一個觀點:

日理萬機的人這星期很忙,下星期依舊會很忙。

處於稀缺狀態下的人,不僅現在有這樣的體驗,一般之後也會持續生活在這一體驗中。

時間永遠是稀缺的,你想改變,只能換一個更大的行李箱。

秋葉書友會的小夥伴們最近玩一個很瘋狂的遊戲:「4 點 30 分起床俱樂部」。

我是完全不理解世界上還有一群人每天早上 4 點 30 分就起床。

起這麽早到底是為什麽?有什麽用?精力跟得上來嗎?起得早很了不起嗎?

秋葉書友會的負責人王小夜跟我說,她也是早上 4:30 起床。

這樣才可以保證至少 2~3 小時屬於自己的時間。

王小夜告訴我,她早起可以:

冥想、寫日記、做計劃、做早餐、早操;完成一段時間內自己主動的學習或產出(寫作、閱讀、學語言等)。

我懂了。

每天擴充一些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留一些主動權在自己手中。

唯有這樣,才能讓改善稀缺狀態,用余閑產生複利,走出當前困境。

這才是秋葉書友會「4 點 30 分起床俱樂部」的意義。

04

窮人為什麽貧窮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論證更多的是一個重要命題——窮人為什麽窮?

作者認為,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

窮人的稀缺心態,是導致他們無能的主要原因。

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那麽多心思去顧及其他事情了,比如教育、存款、投資。

就像城市中的馬路,如果汽車佔據了過多的道路資源,留給自行車、行人的道路資源就相應地變少了。

當稀缺成為大腦負擔時,窮人會對當下困境更加關注,會不斷「借貸」,把未來的資源去填補現在的空缺。

這也意味著是給自己的將來挖下了更深的坑,形成了「今天的稀缺,將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的局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