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隨著夏天的到來,太陽簡直是「火力全開」,現在出門唯一的感覺就是熱、熱、熱!氣溫變化是心腦血管的「勁敵」。天越熱,心腦血管越容易崩潰!


夏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

室內外溫度差異不能過大

調查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2℃時,最好減少體力活動,可採取多種方法調節居室內溫度,如啟動電扇、通風換氣、地面灑水或使用冷氣機,使室內溫度調節在26℃左右,室內外溫差控制在6℃~8℃。

近年使用冷氣機的家庭越來越多,居室內外形成溫差。從家裡走出戶外時大幅的溫度變化使心腦血管病人很難適應,因為溫差的急劇變化會引起人體血管不斷收縮和舒張,導致血壓變化,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誘發心血管病和腦卒中。

因此,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人應注意適當減少戶外活動,多在室內休息。

不要猛然回頭

頸動脈狹窄、斑塊是心腦血管發病基礎之一。在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異常的夏季,這一危險因素更需重視。

頸動脈內不穩定的斑塊一旦脫落,會給心腦血管造成重大打擊,甚至引發腦梗、心梗,並有可能威脅生命。

40歲以上、高血脂、血壓不穩的人,對此要尤為注意。猛然回頭這一動作,可能會成為令心腦血管崩潰的導火索。

保證水分充足

專家指出,血液粘稠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時補水,這樣才能防止血液變粘稠。

夏季人體活動量大,因此會隨之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於很多人都沒有經常喝水的觀念,就直接導致出現血液粘稠的情況。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如半夜醒來時也可適量補充水分,此舉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的可能。

平衡飲食

心腦血管病患者要注意平衡飲食,做到有規律、有限度。膳食中應注意限制鹽的攝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內為宜。少食用肥肉、辣椒、生薑、大蒜、烈性白酒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物。

血壓偏高、動脈硬化患者可以多吃,黃色蔬菜(胡蘿蔔、蕃薯、蕃茄等,富含胡蘿蔔素、番茄紅素)和綠葉蔬菜,能減輕動脈硬化。同時吃適量的白色食品(燕麥粉、燕麥片等)和黑色食品(黑木耳等),對降低血黏度、膽固醇有明顯效果。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到您,您還可以打開微信,關注公眾號【天一健康講堂】(TYJKJT)獲取更多心血管健康知識!

如果您有心血管方面的問題或者疾病還可以添加微信(TianyiBiom)或者加入QQ群:647802209進行詳細顧問,在線幫你解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