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幣創近1年以來新低 央行首次表態!

  人民幣創近1年以來新低,央行首次表態!一文get你所持資產的危與機

  綜合

  7月3日,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340點報6.6497,創去年8月25日以來新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2關口,較上日夜盤收盤大跌超500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3,日內跌超400點。機構表示近期人民幣走弱的主要原因還是美元指數的強勢上漲。

  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中國有信心讓人民幣在合理區間保持穩定。中國有豐富的政策工具,中國外匯儲備充足,中國經濟增長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韌性增強。這是人民幣近期貶值以來央行官員首次對人民幣表態。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從6月19日到6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報價由6.4235貶至6.6166。《證券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账,以2018年6月1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4235為例,當時兌換5萬美元需要321175元人民幣,而如果在6月29日兌換,則需要330830元。短短10天時間,多花費9655元。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一個投資者在6月19日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在6月29日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10天的年化收益率約為110%。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幾乎不會出現。首先,匯率的波動變化受到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可能總是如近階段這樣單邊劇烈波動;第二,目前部分銀行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還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第三,普通儲戶幾乎不可能正好在匯率的波峰波谷進行恰當的操作。

  而且,對於多數儲戶來說,如果不會打理,只是換完美元放在銀行並不劃算,美元的存款利率不高、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不高。

  當然,對於接下來有出國留學、旅遊計劃的儲戶而言,可以趁美元便宜的時候換一些;對於一些高淨值客戶,一定比例的外匯資產還是不可缺少的。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從六月下旬開始,人民幣大幅貶值,幅度超美指升值幅度。近期人民幣走弱的主要原因還是美元指數的強勢上漲,美聯儲一方面對於美國經濟的預期向好,一方面為了預防未來的通脹 ,在今年會有多次加息。央行6月24日實施定向降準,增加貨幣供給,並未跟隨美聯儲加息使得中美利差收窄,央行結構性偏鬆的貨幣政策和美國的貨幣政策方向相反,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加大。人民幣貶值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外資在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情況下,在股票市場上有資金流出的情況。

  下半年匯率將怎麽走?

  招商證券首席巨集觀分析師謝亞軒預計,2018年下半年美元指數處於90至100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在6.25至6.75的區間內波動。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今年內跌破7的概率,目前看來依然較小。

  華泰巨集觀李超認為,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之一為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只是實現此最終目標的中介目標,不存在一個明確需要調控的匯率點位。目前我國國際收支仍基本平衡,主因是經常項下企業仍有較強的自發結匯意願,資本項下資本尚未出現明顯大幅流出壓力,因此近期國際收支壓力並不大。未來只有當外匯儲備大幅下行,國際收支平衡目標受到挑戰時,央行才會加大調控力度,穩定貶值預期及資本流出。歷史數據顯示,人民幣在6.95附近才會出現明顯的資本流出壓力,因此預計本輪人民幣貶值大概率不會突破7。

  海通薑超研報判斷,預計年內人民幣對美元仍將有一定幅度的貶值。考慮到今年歐洲面臨的風險要大於美國,且經濟上美強歐弱,美元指數還將保持強勢;國內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的潛在威脅,國內貨幣政策寬鬆加碼,年內人民幣對美元仍然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

  研報同時強調,和2015年相比,本輪人民幣貶值壓力相對可控。

  興業研究魯政委研報表示,展望下半年,美元指數頂部探明後呈現震蕩貶值的可能性較大。需要耐心等待“美強歐弱”的格局扭轉,而在等待的過程中美元指數或階段性突破95高點,但並非重返牛市。

  因此,“美元錨”影響下,當美元指數頂部探明繼續下行後,人民幣相對美元將再度面臨升值動力。而“利差錨”暗示當前匯率與利差仍存背離,將使得美元指數高位盤整或是上行波段中,美元兌人民幣階段性上行。

  民生銀行研報表示,展望下半年,預計人民幣匯率在走勢上將繼續跟隨美元指數反向波動,人民幣匯率仍有階段性貶值的壓力。首先,當前美元指數仍處於強勢,仍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壓力。其次,中美貿易摩擦更新將增強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最後,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也有所加劇。

  報告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的中樞有望回落至6.55附近,而雙向震蕩的區間有望在6.9至6.4之間。

  從匯率角度看各大資產的危與機股市:4行業受正面影響大,3行業負面影響大

  長江證券研報分析稱,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市場走勢影響微弱,不存在顯著規律,需要綜合考慮市場即時環境。從邏輯上看,匯率貶值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影響市場整體走勢:匯率貶值預期加劇資本外流,減弱市場流動性;匯率貶值促進出口,增厚盈利,兩種效應的強弱決定了對市場的綜合影響。

  從歷史上典型貶值區間看,除2014年1月至5月,伴隨著人民幣貶值,上證綜指震蕩外,在所選其他主要貶值區間內,上證綜指大多趨勢上行。一方面證明貶值對市場的影響並不顯著,另外,也表明人民幣貶值並不是市場的核心矛盾,國內資本账戶尚未完全開放,人民幣貶值相對可控,使得流動性緊縮效應後續或邊際企穩。

  不過不同行業由於其內部產業結構、國內外市場佔比和收入成本端對現金流影響等因素的差異,導致在人民幣貶值情況下行業綜合反映有所差異,整體來講,主要受益行業有以下三大類:海外業務佔比較高且收入以美元計價的、上遊資源類受益進口替代的和有大量外匯敞口的行業;受損行業主要包括一些由成本端上升而使利潤受損較為嚴重的行業。

  長江證券以“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額/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這一指標,來刻畫匯率波動對公司現金流的影響情況發現,家電、銀行、電子和交運現金流受貶值正向影響較多,而非銀金融、休閑服務和鋼鐵受貶值負向影響較多,這與經濟邏輯也較為一致。

  樓市:保匯率還是保房價?不存在

  對一般老百姓來說,討論匯率的時候,主要是在研究房價走勢,當網上出現“房價和匯率二選一,只能保一個”的話題時,就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在保匯率還是保樓市這個艱難抉擇上,曾經有兩個鮮明的案例:日本選擇保匯率,俄羅斯選擇保樓市,後來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中國何去何從,是關注也是考驗。

  實際上,在幾年前,這個話題也討論得分外火熱。有部分投資者甚至將理財產品轉換成為了美元,後來,討論漸漸熄滅。因為我們做到了雙贏,匯率回升,房價也沒有出現大幅下跌。

  中信證券研究部研報指出,兩個話題具有討論性是因為外匯與樓市長期通過經濟基本面、短期通過資金流動和貨幣政策調控而在走勢上具有一定規律性。

  首先,一國的經濟基本面對資本吸引起主要作用,基本面向好,投資增加,房價、匯率也隨之上升;基本面惡化,資金外逃,二者也隨之下降。

  從短期的資金流動看,浮動匯率製與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匯率升值時吸引外部資本的流入,資金供給增加推高房價,引發更多的本幣需求,匯率進一步升值,與此同時房市衍生出的貨幣供給增加則對幣值構成貶值壓力;固定匯率製與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房價上漲吸引資金流入,央行通過調控維持匯率穩定,但不斷增加的貨幣供給將進一步推升房價,直到房價預期下跌、泡沫破裂。

  從貨幣政策調控上,如果要維持匯率,則央行需要加息,從而對房地產造成打擊;否則匯率將崩潰、資本外逃。這也成為所謂“匯市”和“房市”的兩難,但這是從短期思考匯市和房市問題,我國采取的是房市限售抑製需求、加大外匯管控實現穩定。長期來看,2013年前房地產價格走勢與GDP增速走勢更接近。2016年英國脫歐後房價與匯率的雙跌則正是外資不看好脫歐後經濟發展的體現。因此匯市和房市並不必然存在因果關係,而是更多靠共同因子呈現一定相關性。

  證券時報刊文指出, 從過去兩年的經驗可以看出,“房價和匯率只能二選一”是一個偽命題,從資金流動的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期內或許呈現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長,但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後,兩個目標是可以同時實現的。

  除了日本和俄羅斯,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的經驗:在1995-2001年間,美元指數和房價同向上升;2002-2007年,美元貶值、房價上升,兩者負相關;次貸危機後,美國的房價和匯率齊跌;而從2011年底開始,二者又呈現出同向上升的趨勢,所以,這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兩者的根基實際取決於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只要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足以支撐,二選一的局面永遠不會發生。

  債市:今年來風險情緒的傳導和共振更明顯

  利率和流動性是聯繫外匯與債市的橋梁。根據拋補的利率平價理論,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因此從理論來說兩國利差在長期會給匯率一定的貶值或升值壓力,但現實中外匯可由央行調控或受兌換管制而並不會明顯與利差走勢吻合,例如2012年、2015年和2016年中美利差快速收窄時,人民幣匯率既有貶值也有升值。從流動性角度,與股市類似,匯率變動導致的資本流動通過影響債券供需關係進而影響債券市場。

  通過研究2013年以來離岸人民幣匯率單日跌幅超200個基點與當日股指和10年國債收益率變動情況,75次觀測中股指下跌、國債收益率下行次數均為40次,股指上漲、國債收益率上行次數分別為35次和33次,未呈現顯著的規律性。但是2018年以來,當匯率貶值幅度較大時,國債收益率下行和股票下跌的傾向性更強,特別是貿易摩擦出現反覆以來,各類資產之間風險情緒的傳導和共振更加明顯。

  美元:4大理由告訴你不能換

  最近人民幣兌美元跌的比較猛,不少投資者心癢癢要不要換點美元。

  個人投資者買入美元時,至少在潛意識中相信在持有期內,美元對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會超過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利差。

  如果天不遂人願,在持有期內,美元對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沒有超過同期二者的利差,那麽美元投資就虧了,這時即使美元已經對人民幣升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點位。

  說簡單點,從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最大升值幅度達到6.2%,同期美元兌人民幣最高才升值了大約2.5%,如果這種行情延續下去,美元兌人民幣要想突破6.5或者更高,美元指數可能需要爬到99或100附近。

  所以,市場分析人士指出:

  1.除非您百分百確定,今年美元指數一定還能繼續強勢反彈到100左右,否則現在買美元就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

  2.高拋低吸說起來容易,但一考慮機會成本,就會令人束手束腳,患得患失。

  3.再加上外匯市場的行情轉向往往會突然到來,轉換之快超出想象。

  4.每年只有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這裡還有手續費用。即便你做多了方向,其收益可能還不如銀行理財產品。

  (來源:綜合證券日報、證券時報、Wind、各大券商研報)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