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鳳雅事件:錙銖必較的愛心走向了刻薄

與歸 時評作者

最近,發生在河南太康縣的“王鳳雅事件”被持續關注和熱議。原本這只是一起普通的網絡眾籌,波瀾起於王鳳雅患病去世前後,網上有人指控其家人“詐捐”15萬元,並將善款挪用於小兒子治療兔唇。事後,經媒體、慈善平台和當地警方證實,家屬募捐數額實為38000多元,且已將剩餘款項捐給公益機構。

目前,事情的真實面目已被還原,當地警方作為權威第三方,已經宣布挪用不存在,“詐捐”不成立。這也就等於,王鳳雅的家人應從輿論的風口浪尖中被宣布“無罪釋放”。然而,依然有不少網友留言,繼續質疑、吐槽、否定鳳雅家人。他們要求提供花銷開支明細;認為不能用善款買奶粉只能治病,等等。

總之,這種聲音認定了這家人行為上是有不妥的,道德上是有虧欠的,甚至來一場公開道歉他們都不覺得過分。我不知道,何以要如此錙銖必較;還是因為一開始站錯了輿論隊、跟錯了方向,即使新聞反轉了,還要一意孤行、繼續尋找些許微末的細節,來為自己當初選擇的“戰隊”辯護?

不知從何時起,輿論的道德評判尺度開始變得斤斤計較,不放過每一個可以批駁對方的細節,這其實是在強求道德完美,容不下人性瑕疵。然而,眾生皆凡人,怎能指望每一個在困境中掙扎求助的人,都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用好每一分善款?

互聯網放大了很多細節,也放大了很多情緒,我們似乎不再喜歡一個綜合的、立體的人,而是一個標準的、完美的人。但其實,有點缺點、有些不足的人才更有血肉。我們都是俗世中人,哪怕鳳雅父母有些小偏心、小貪心、佔了點小便宜,都是可以理解和寬容的,這才是真實的人間,真實的人。

很多人揪住鳳雅家人“重男輕女”的莫須有窮追猛打。當善款並沒有從女兒身上被挪用到兒子身上得到澄清和證實時,一些網友並沒有放下這個靶子,而是繼續“計較”:已經有好幾個女兒了還繼續生兒子,就是典型的超生、重男輕女嘛。

我兒時曾親眼目睹一位和小鳳雅家庭(生了三個女兒繼續想生兒子)很相似的小女孩溺亡,當她弱小的屍體被打撈上來時,其父其母哭天搶地、求醫拜神、悲痛欲絕到不知所措的情景,讓我記憶深刻。女兒溺亡時他們的表情,分明是人間至痛呀,而至痛背後不就是至愛嗎?

事實上,我敢保證,沒有人比鳳雅父母更愛鳳雅,包括所有網友和慈善家。我們僅僅揪住一些不知虛實的細節,去揣測他人的父愛母愛,這得多麽缺乏共情、共理心。

在苦難的現實中,人們是無法做到道德完美的,大家還記得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飾演的母親嗎?上天給她出了一道考題:一塊沉重的石板下,女兒兒子只能救一個。最終,這位母親選擇了小兒子,後來的故事我們也看到了,親情還是走向和解,母親沒有選擇你,但永遠記得你想吃的紅番茄呀。

在這起波瀾的結尾,有一個細節讓人很觸動,鳳雅家人最終退還剩餘善款金額為1301元。這當中的“零一元”,如果是鳳雅家人主動退還,我覺得這是本分、是體面;而如果是輿論主動去索取,要求每一塊善款都精準無比,那就是過分、是難看了。

鳳雅去了,似乎很少人再去關心、想象這個剛剛喪女的家庭本身,大家專注於詐捐不詐捐、錢買了奶粉還是藥。而我們似乎忘記了,愛心為何出發,又要抵達哪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