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品小型車在華“水土不服”傳鈴木將撤出中國

  精品小型車在華“水土不服”傳鈴木將撤出中國

  文/ 朱耘

  山雨欲來風滿樓!

  20多年來,中國的汽車市場一直是合資品牌佔主流,自主品牌居弱,而隨著自主品牌不斷“向上”,對不少合資品牌銷量、市場佔有都帶來了較大的衝擊,2018年以來,不斷有個別合資品牌將退出中國的消息傳出,其中鈴木是呼聲最大的品牌之一。

  今年6月,北汽昌河官網掛出的消息顯示:昌河鈴木經過股東雙方友好協商,日方股東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並已獲得政府部門批準。此次轉讓之後,昌河汽車將會持有原昌河鈴木的100%股權,原日方將不再擔任新公司包括市場產品在內的任何責任,昌河汽車承擔新公司的相關責任,並將繼續支持公司新的發展。

  而鈴木在華的另一家合資公司:長安鈴木將何去何從,成為了關注的焦點。最近一周,鈴木將徹底退出中國,與長安鈴木的合作亦將結束的消息爆出。

  中方未發聲

  鈴木退出中國的消息,源自日本《朝日新聞》,8月24日,日本《朝日新聞》發布消息,大致意思為:鈴木決定退出停滯不前的中國業務,專注於印度市場。在合資企業重慶長安鈴木汽車的股份中,已將鈴木50%的股份調整為長安汽車,即使在取消合資企業後,鈴木也將與長安汽車簽署許可協定,暫時生產標有鈴木的乘用車。中國降低了汽車關稅後,有繼續出口銷售的可能性。”

  在該消息中,鈴木稱最近的中國市場SUV等大型車很受歡迎,而鈴木專注生產和銷售緊湊型轎車,銷量一直在下滑。

  而長安汽車方面一直在保持緘默,一位接近長安汽車的內部人士向《商學院》記者坦言,即使是鈴木撤資,還有很多監管、政策方面的後續事情,不到最後一刻敲定,長安汽車方面不便發聲。

  就在雙方分手問題傳得沸沸揚揚之時, 8月27日,長安鈴木維特拉星耀版登場,有網友認為這是鈴木站的“最後一班崗”。這並非臨時起意,而是雙方早都在計劃之內的事情。維特拉在小眾車主中有著相當不錯的口碑,其越野性、操控性都很不錯。傅先生就是該車的擁躉,但他也向記者坦言,聽到鈴木將退出中國的消息,就算這車再好,也會慎重向朋友推薦,一是怕買了車,後續的維修、保養麻煩,配件進口等的時間比較長,另外鈴木近年來在中國銷量越來越低,經銷商數量縮減,服務能否保證是個問題。再有就是小型車在中國不叫好,以後賣二手車都是問題。

  此時長安鈴木推維特拉星耀版,未來的市場表現,大家都捏了把汗。

  在華“水土不服”

  鈴木如今在華的表現,不禁讓人唏噓。早些年,鈴木是很多車主第一輛車的首選,無論是當年的奧拓都市貝貝,還是雨燕,都是中國消費者津津樂道的“經典車型”。但是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新一輪增長的大背景下,鈴木沒有“踏對步點”。

  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鍾師認為,鈴木一直堅守做精品小型車戰略,對是現在中國的消費者期待比較寬大的車型,緊湊型的車不受歡迎,這也是鈴木在華銷量表現欠佳的主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各大合資車企在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研發的車型中,都不約而同地開發了“L”即加長版車型,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向記者坦言,中國消費者買車,基本都是滿足全家人的用車需求,二孩政策放開之後,對車內的太空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夠放下兩個兒童座椅,其他乘客坐起來也較為舒服的大太空車需求很大。而鈴木的車型以緊湊為主,因此市場銷量一降再降。

  數據顯示,2017年長安鈴木在華銷量為8.4萬輛,同比下滑27%,而2011年是長安鈴木銷量最高的年份,這一年銷量高達22萬輛,如今年銷量不及最高時的一半,可以說是“節節敗退”.

  鈴木在華的另一家合資公司昌河鈴木,更是命途多舛。曾經昌河汽車亦屬“長安系”,隨後在政府主導之下,2013年,昌河北上,北汽入主。彼時董事長徐和誼對昌河鈴木寄予了厚望,期待“將昌河汽車打造成為北汽集團汽車板塊的新支柱”。今年6月15日,昌河汽車在官網發布公告,稱昌河鈴木經過股東各方有好協商,鈴木汽車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並經征服主管部門批準,已於2018年5月30日完成了股權以及公司名稱的登記變更手續。

  鈴木這些年在華銷量下滑,多數人看來是產品老舊,沒有跟上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步伐。但清華大學全球長官力項目秘書長顧常超認為,鈴木作為日本汽車企業,中國只是其海外市場之一,中國表現不佳不代表其他市場不行,在戰略上鈴木一直堅持“精品小車戰略”沒錯,因為在一些特定的市場,小型車有著自身的發展需要,例如未來鈴木將深耕的印度市場等。

  對於中國市場,過去合資品牌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自信,合資品牌的日子大不如前。相比較而言,自主品牌更“懂”中國消費者,比如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在SUV市場,正是抓住了消費者期待價格相對便宜,但太空大、內鉓豪華的需求,合資品牌在這一領域沒有對應的產品打出的“翻身仗”。未來合資品牌與中國自主品牌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鍾師認為,抓不住用戶的需求,沒有好的產品,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市場淘汰賽會愈演愈烈。

責任編輯:陳合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