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悅讀|治療過敏性疾病,最常用的藥物是這些,用對了才有效!

?

《淺談過敏預防》連載12

治療過敏性疾病的常用藥物

主編:

劉光輝

副主編:

徐姍姍、劉遷、楊永仕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過敏反應的發生需要經過致敏、激發和效應三個階段,而過敏性疾病的治療也是針對過敏反應的不同階段進行的。

如避免接觸過敏原就是從源頭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靶向抗IgE治療可結合機體內引起過敏反應的IgE抗體,使血清遊離IgE水準迅速下降;抗組胺葯、白三烯受體調節劑等,可在效應階段抵抗引發機體反應的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質。

在臨床上,通常將抗過敏藥物分為非抗組胺類抗過敏藥物和抗組胺類抗過敏藥物兩大類。非抗組胺類抗過敏藥物主要包括白三烯藥物(如孟魯司特、扎魯司特等白三烯受體調節劑)和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如色甘酸鈉)等,而抗組胺類抗過敏藥物目前臨床使用的就有近百種。

因此,了解各類抗過敏藥物的特點有助於臨床安全用藥,對於提高療效和維護患者健康非常必要。

1

抗組胺類抗過敏藥物

組胺又名組織胺,是由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胃黏膜壁細胞、肥大細胞、嗜鹼粒細胞等細胞的組氨酸脫羧酶從L-組氨酸合成而來,通過其4種組胺受體(H1、H2、H3和H4)產生效應,在人體健康狀態(如免疫調節、過敏性反應、炎症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見下圖)。

2

抗組胺藥物的聯合應用

(1)兩種以上抗組胺葯的聯合,最常用的是第一代抗組胺葯與第二代抗組胺葯聯合,如撲爾敏與氯雷他定的聯合,一般為早晨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葯,患者在白天可繼續工作和學習;晚上服用第一代抗組胺葯,患者在夜間能有比較良好的睡眠。

(2)抗H1受體藥物與抗H2受體藥物聯合,對個別慢性蕁麻疹患者可用這種組合,往往比單用抗H1受體藥物效果更好。

(3)抗組胺葯與其他抗過敏藥物的聯合。這種聯合方法應用最多,如抗組胺葯加維生素C、抗組胺葯加葡萄糖酸鈣、抗組胺葯加糖皮質激素等,用於蕁麻疹、濕疹、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葯疹等多種皮膚變態反應性疾病。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李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