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簡單,生命最高級的存在方式

  我們活得很累,有時候是源自生存壓力,讓我們身心疲憊到無力呻吟。壓力一部分來自於外界的施加,而另一部分則來自於你的內心,計較可以適度的計較也是你前進的動力,但用力過猛則適得其反。你有沒有想過,很多時候你沮喪的源頭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感染,有的人還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想的太多,固然很累。

  行走在人群中,我們總是感覺有無數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飛短流長的冷言,最終亂了心神,漸漸被縛於自己編織的一團亂麻中。於是,你不停的讓自己改變,很用心的去迎合對方。殊不知,你是活給自己看的,沒有多少人能夠真的把你留在心上。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一人一世界。你只是你的小小世界的中心點。

  無法改變風向,你可以不斷的調整風帆;無法改變世界,你就改變觀念吧;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雞蛋碰不過石頭,無法改變事情,如果覺得無能為力,退一步率先改變心情,退一步海闊天空,風平浪也靜。無法改變e人的看法,可以改變自已的想法。對我好的我虛心接受,抨擊我的我可以不聽,不看。

  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世界。不是說世界因你而變,而是你可以選擇看見幾方碧空。人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人最好的狀態是,臉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三五歲、心理比實際年齡成熟三五歲。

  而越是看起來極簡單的人,越是內心極豐盛的人;內心空白,才要裝出一臉世故。

  簡單到極致,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生活簡單才能精神自由

  智者都有兩個共同點

  一方面,閱歷不斷的累積,到了最後他們往往直觀的一眼看清物質快樂的有限,從而他們扭轉了對未來的看法,再少的物質也能使他們感到滿足。比較是人之常情,但簡單的人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才是最好的參照。

  他們很渴望無限的精神自由,追求內心的愉悅感,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他們輕易滿足。

  把複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定律。——牛頓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使手機,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平板電腦和數字出版六大產業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相繼而來的名和利讓他年紀輕輕便步入了億萬富翁的行列。

  本以為有錢人的世界都是揮金如土,極盡奢侈,然而著名攝影師給喬布斯拍照時,發現喬布斯的家中幾乎沒有什麽家具,極為簡單,這一發現令他大吃一驚。

  喬布斯說:“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茶、一盞燈和一個音樂播放器而已。”

  蘋果手機只有一個按鈕的簡單設計,原來就來源於喬布斯簡單的生活理念。

  《極簡》中有這樣一段話:“擁有更少物品的生活總能讓人感覺自由,給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們充滿希望目標。它使人們在精神層面得以拓展,不僅僅是作為物品的累積者而生活。”

  其實,簡單才是一種最高級的生活方式,在這個用生命換取物質的社會,我們應該學著去放下一些多餘的東西,輕裝上陣。不為物欲所奴役的人,才能保持精神的自由。要知道工作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不應該是你生活的全部。否則你終將成為生活的奴隸。

  人到中年,我們的焦慮不斷增加。調查得出他們的焦慮都來自於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以至於生活中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秒變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有老,下有小。而如今女性在職場上打拚又處處受限,連帶妻子那份負擔一下子落在男人身上,他總是想給家人創造更好的條件,為此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但是殊不知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主動的迫使自己走進了一個死胡同,開始一段周而複始的死循環。

  越來越大的壓力導致我們越來越焦慮,越焦慮,壓力越大,越壓力大,人就易產生精神負擔,而很多疾病的最初,大都有生活不規律,心情不順暢兩種起因。你要知道你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別人用命換取的,很多中年人都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甚至用命換錢。

  網上隨便一搜,關於熬夜猝死的新聞不勝枚舉。

  華為海思高管王勁猝死,終年42歲;途牛高管李波猝死,終年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猝死,終年44歲;阿里巴巴總監歐吉良猝死,終年34歲。

  還有無數個年級輕輕由於熬夜、壓力過大、生活習慣不良等引起癌症的病例……

  如今因為調節不好工作壓力,死亡率也呈現出年輕態。

  《島嶼書》書裡有一句話:“沒有什麽比自我選擇的孤獨更能解放人了。”

  這裡自我選擇的孤獨就是從物質的死胡同中走出來,回歸簡單。

  “回歸簡單”,並不是指讓人不思進取,不追明日,庸庸碌碌無所事事,而是捨棄複雜,回歸到最簡單,最本質,最健康,最高效的生活中去。其實,生活的本質是簡單的,就是你要懂得知足,及時行樂。不論多忙,記得留一份空白給家人,再留一份空白給自己。

  平時不注意,恨不得一天24小時通通奉獻給工作崗位上,等你生了場大病你就懂了。我甚至看到一則讓人聽後熱血上湧的案例故事,男人年輕有為,一路坐上高管位置,本以為往後的職場路會順風順水,不想命運與他來了個天大玩笑,癌症。因為病痛他慢慢的處理公事表現出力不從心的態勢。最後當老闆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後,並沒有一句安慰而是將他降職降薪處理,月入近萬,只因疾病一下子跌到1500。到頭來,你猛然驚醒,人與人間利用價值大於一切。那些拚命打工的人,為了工作再搭上健康,值得嗎。

  很多疾病,一旦發病便不可修複,這可是任你有多少積蓄都無濟於事的,死神面前可曾放過誰呢。無論你的生活壓力多大,請一定做到勞逸結合,不要過度操勞。“留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921年,愛因斯坦受邀到荷蘭萊頓大學執教時,他婉拒高等待遇,選擇只有牛奶,餅乾,水果,一把小提琴,一張床,一張寫字台,一把椅子的簡單生活。

  他也曾要求普林斯頓大學將年薪從16000美元降到3000美元,他說:“依我看每件多餘的財產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是給我創作的原動力。”

  愛因斯坦不求上進嗎?

  不!他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太明白物質上的欲望只會加重生命的重量,順帶剪短生命的長度,慢慢的拖垮自己。

  智者的特點是:一方面,很少的物質就能使他滿足,另一方面,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他滿足。

  人的深度不是你付出多少體力,腦力勞動換得的,它隻取決於你的眼界格局。

  其實,我們能看出來愛因斯坦的心思並沒有完全投入到工作上,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愛因斯坦選擇不降薪,而是讓自己深陷工作疲勞,這世上還會有如此偉大一個愛因斯坦嗎?

  精神的豐盛,足以抵抗現實無奈,懂得活得簡單的人才是生活中的智者,他們懂得活出自我,不過分追外在富庶,只求生活品質。

  簡單從放下開始

  簡單就是放下。

  有個老和尚,佛理精奧,有一小和尚慕名而來,求取佛法。

  老和尚往缽盂中倒水,水滿則溢,小和尚道:師父,水已滿,為何還倒?

  老和尚說:缽中有物,不能再容,所以水滿而溢;不放下心中之物,如何求經學法?

  小和尚聽之頓悟,彈身靜坐,聽其講經。

  這就是佛經上有名的經典故事:佛說放下。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年輕的時候我們不斷的積累閱歷,並從中品讀生活,解讀自己?而在你走出萬裡後,你開始厭煩,你發現一切都並不如你的設想那麽好,於是你有些失望了。我曾看過一副圖,思想程度低的人容易收獲小幸福,而程度適中的人,往往看穿了全部黑暗,這類人易悲觀,因為他們的格局決定了他們只能看到這一層面。而真正智慧的人,能在亂中靜心,有一個詞叫刪繁就簡,他們有選擇性的選擇合理的生活,並善於規劃人生。

  我們光溜溜的來到世間,不帶一針一線,卻在這個世間一路撿起很多欲望,因此他們活得疲憊。人類還是人累。

  我常想,假如上帝給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什麽呢?或者我將怎樣享受這份幸福呢?當我這樣想的時候,也請你順便怎樣想象一下吧,請想想這個問題,假定你也只有三天光明,那麽你會怎樣使用你的眼睛呢?你最想讓你的目光停留在什麽地方?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將盡可能看看我那些珍愛的東西,你一定也想讓目光停留在你珍愛的東西上,以便在黑暗即將來到之前把它們一一記住。

  正如《極簡主義》中說的:“我們在這世上只有有限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積攢金錢財富,也可以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其實追求精神財富並不一定會妨礙人們追求物質財富,但對財富永無止境的追求並不能將我們帶向有意義的生活。其實很多看似無法割捨的事物,正是生命沉重的原因。放與不放,放多少不取決別人,而是你自己。

  是啊,仔細想想,人這一生計算下來只有26280天,人僅有一個胃,為了持續生命而存在,人僅有一個軀體,為了完成生命而存在。而生命是屬於你的,你的私人財富。

  “能在經歷過這些之後,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遠方的景色走近了,就是自己現在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放遠了,就是別人眼中的風景。簡單生活,不是要人去過貧苦、簡陋的生活。簡單是能有一顆平靜的心,接受這個世間不可改變的一些現實。

  看透,看開,看淡;不念,不爭,不懼。”(加措上師語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