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傳已久的養生音樂 , 值得細細品味

授權圖片 | 陳卓 攝

文稿來源 | 收藏馬未都,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聽說過治病要吃藥打針,但你聽說過治病用音樂嗎?

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用音樂。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

《左傳》中更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而且,據說在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過去講究用樂如用藥,音樂可以舒體悅心,流通氣血,宣導經絡,與藥物治療一樣,對人體有調治的能力。

讓情緒興奮者聽平和憂傷的樂曲,是最常用的方法,還可以使樂曲與情緒同步,幫聽者宣泄過多的不良情緒。

角、徴、宮、商、羽五音,古人稱之為“天五行”。

這些音樂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解讀其養生效果。

養心曲目:《紫竹調》

養心氣最需要的是平和,中醫最講究睡子午覺,所以要在子時之前讓心氣平和下來。

養肝曲目:《大胡笳》

屬於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同時曲中婉轉地配上了較為合適的屬於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養木氣,使之柔軟、順暢。

養脾曲目:《十面埋伏》

這首曲子中運用了比較頻促的徵音和宮音,能夠很好地刺激我們的脾胃,伴隨著進餐以及餐後一小時內,欣賞此曲,效果比較好。 

養肺曲目:《陽春白雪》

這首曲子曲調高昂,包括屬於土的宮音和屬於火的徵音,隨著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間,裡應外合,事半功倍。

養腎曲目:《梅花三弄》

這首曲子中舒緩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經意間運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一曲聽罷,神清氣爽,倍感輕鬆。

振作精神樂曲

改善睡眠樂曲

茶室樂曲

靜心音樂

聽完這些音樂,是否內心得到了片刻的安寧?

但這與古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那個沒有音樂記錄儀器的年代,阻撓不了人們對音樂的喜愛,文人墨客們為了聽上一曲美妙的音樂甚至會來往出入尋花問柳之地。

就連課本裡必不可少的孔子,說起音樂來也是滿心歡喜。

而與一同樣可欣賞“高山流水”的知音,琴瑟相合,一同賦詩吟歌,也是他們一大樂趣所在。

音樂在人們心中,可謂是高尚雅致、美妙非凡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