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芝麻衚衕》《都挺好》憑什麼「跨過長江」?

電視劇行業一直有一個說不明道不清的現象——以某個地域為背景的電視劇,往往離開了故事依附的地域就很難受到其他地域觀眾的歡迎,尤其是以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為背景的電視劇,常常被人們稱之為「跨不過長江」。這話裡的意思是,以北方地域和文化為背景的電視劇,在北方播出的效果再好,在南方也難得被觀眾認可;而以南方地域和文化為背景的電視劇,在南方的收視率和口碑再高,在北方也很難引發觀眾的共鳴。

但最近正在播出的兩部電視劇,卻打破了這個局面。

這其中一部,是以老北京為背景的《芝麻衚衕》。電視劇以經營老字號醬菜的嚴振生為主線,鋪陳開了一家幾代人在不同時代經歷的種種生活。嚴振生的醬菜店名叫沁芳居,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後,嚴家幾代人不僅在生活中磕磕碰碰,發生了好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一家人的命運也隨著時代的遷移,經歷了舊時代的動蕩,迎來了新時代的新問題。這些瑣碎家事裡,可以看到中國人在舊時代與新世界裡生活和情感的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亙古不移的仁義禮智信。

《芝麻衚衕》從2月22日起開始播出,很快就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雙雙蟬聯了收視率榜首。電視劇還引發了熱烈的話題效應,老北京人的生活習俗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在南方一些地區,追劇的觀眾還跟著劇情學起了北京話兒和北京禮儀。

電視劇引發的熱潮,讓編劇劉雁也著實震驚。剛開始準備寫醬菜時,他心裡沒底,他對醬菜這行不了解,但他覺著老百姓在那個時代離不開醬菜,小小的醬菜裡可以看見老百姓人生的底色。於是他讓劇裡的嚴振生說,生活就是一個大醬缸,每個人都得去醃製歷練。後來他又怕劇裡的人物說北京話,其他地方的觀眾看起來有障礙,但一咬牙一跺腳,北京話就這麼拍了出來,京味兒的生活反而成了電視劇的看點。

就這麼著,以北京生活為底色的《芝麻衚衕》跨過了長江。而另一部以江南生活為背景的《都挺好》,也同時在北方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都挺好》講的是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在強勢的母親突然離世之後,家裡的種種矛盾瞬間激化,而且愈演愈烈。母親在世時重男輕女非常嚴重,這讓小女兒打小就留下了心理陰影,成人之後也與原生家庭格格不入;大哥從小是個學霸,少年時就離家去美國求學,多年未歸,已經擔不起經營家庭的責任,同時也陷入了難以同時顧及大家與小家之間的困境;二兒子是典型的啃老一族,因此在大家庭和小家庭裡都被責怨;老父親的處境則更是離奇,老伴兒在世時性格和情緒長期被壓製,最終變得膽小、自私、不敢擔責任……這一家人的生活裡,暴露出當今社會的種種人生課題和生活困境——啃老與贍養、重男輕女的觀念、孩子的培養、親情的權衡、面子與攀比等等。

《都挺好》播出後,迅速成了社會關注的熱敏話題,不論南方還是北方,許多觀眾都從電視劇裡看到了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找到了真切的代入感,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會責任。對於「家」的討論,賦予了這部看起來一地雞毛的電視劇沉甸甸的重心。在這個重心面前,地域不是問題,人生才是課題。

為什麼這兩部地域色彩濃厚的電視劇都一個向南、一個向北跨過了長江?不得不說,還是因為它們捕捉到了中國老百姓生活和情感中最纖細最敏感的特質,回應了中國人骨子裡始終放不下、始終追求的傳統和情感。

有人將這兩部劇的創作手法稱之為「生活流」,這讓人想起文學創作中的「意識流」,創作者看似想到哪寫到哪創作到哪,但實際上故事的主心骨卻一直沒變,無論是作為年代戲的《芝麻衚衕》,還是作為當代劇的《都挺好》,都講的是中國人的普遍生活和普遍情感,討論的是各個時代中國家庭和社會都會遇到的重大命題,而這也是這兩部電視劇打開市場、走進觀眾的密鑰所在。

實話實說,一定的地域特色是每部電視劇在創作中都逃不開的現實背景,但這背景是不是一定會成為不同地域觀眾之間的文化壁壘,卻也未必。電視劇裡的地域特色寫好了、演足了,那就是在為電視劇裡人物和生活的質感加分;但若是創作中失去了心懷社會、思考人性的格局,作品也就只能僅僅囿於地域本身,失去了故事的魅力和傳播的效率,自然逃不開「跨不過長江」的宿命。

從《芝麻衚衕》和《都挺好》可以看出來,觀眾需要冒著熱騰騰的生活氣的作品,創作者要真正走進生活,想觀眾之所想,體會觀眾之所體會,才能創作出觀眾真正愛看、愛討論的作品。對於觀眾來說,「長江」從來都不是硬生生橫亙在眼前和心裡的障礙,只有創作與生活之間的親疏、創作格局與情懷的大小,才是決定觀人是否認可和喜愛一部劇的關鍵所在。

希望更多的創作者從這兩部劇中獲得啟示,讓觀眾看到更多見得到生活、跨得過長江的好作品。

本期編輯:金正波、王令瑤

一周精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