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口大幅下滑,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韓國經濟發出警報

每經編輯:孫志成

在工業文明發源的時候,英國的煤礦工人在下井時都會攜帶一隻金絲雀,由於金絲雀對瓦斯等危險氣體極為敏感,所以一旦金絲雀發出預警,礦工們就會迅速撤離礦井。

而由於韓國本身資源匱乏、人口較少,所以韓國經濟非常依賴進出口貿易。如果世界經濟、特別是世界貿易出現下行壓力的時候,韓國經濟往往是率先出現反應,所以韓國經濟又被稱為“全球經濟的金絲雀”。

而現在,這隻金絲雀發出了警報。

韓國經濟低迷

由於全球投資者從韓國匯出股息,韓元兌美元下跌0.7%,跌至18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外媒援引兩位交易員稱,在股息支付之際,離岸和在岸交易員做多美元。美元/韓元觸及1144.95,為2017年9月以來最強。在市場彌漫避險情緒中,美元兌亞洲新興市場貨幣也上揚。

與此同時,4月2日,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韓國3月份全國出口總額為47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2%,自去年12月以來連續四個月下跌。

分國別看,主要是受到對中東、日本和中國等地出口大幅萎縮影響;分出口類別看,主要受到芯片及石油製品出口減少的拖累。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25%,為2009年3月以來最大同比月降幅,較前月24.8%的跌幅繼續擴大,石油製品出口下滑11.8%;對中國出口下滑12.6%,對日本下滑13.8%,對中東下滑19.7%。

據韓國央行3月5日發布的數據,2018年韓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7%,當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為3.1%,環比增速為1%,兩數值均達到2018年四個季度中的最高。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總的GDP增速僅為2.7%,是六年以來的最低值。

單從四季度數據來看,韓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暖跡象,特別是四季度同比增速較三季度的2%大幅回升了1.1個百分點,這方面增長超出了市場預期。這主要得益於政府支出的增加,推動了建築和資本投資的增長。

而韓國經濟統計處3月28日公布的3月商業調查指數(BSI)和經濟景氣指數(ESI)顯示,韓國3月經季節修訂後的BSI為73,環比僅上漲1個點,而ESI也為73,環比不變,其消費調查指數(CSI)為94.2,環比下降0.9個點。

據韓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3月份該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增長0.5%,環比增幅為0.4%。而上一次CPI如此疲軟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衰退期間,1999年7月韓國CPI隻增長了0.3%。而1月至3月期間的韓國CPI同比隻增長了0.5%,是自1965年以來漲幅最低的一個季度。

韓國政府在去年四季度的財政刺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出口收縮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據彭博社援引Hyundai Research經濟學家Joo Won表示,這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由於出口依然疲軟,今年的情況仍有可能惡化,最終導致投資的放緩。

在此背景下,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今年韓國經濟增長預期,標準普爾(S&P)和野村將預測值從之前的2.5%下調至2.4%,遠低於韓國政府2.6%至2.7%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於近期表示,為實現經濟增長目標,韓國或需大規模追加預算。

公務員成為青年最愛

韓國國策研究機構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在4月份的經濟動向報告中表示,由於近期韓國國內外需求減少,韓國經濟景氣正持續下滑。

據報導,2018年,韓國開發研究院首次提到“韓國經濟增速放緩”,時隔5個月之後,該研究院改以“不振”評價韓國經濟現狀,顯示其憂慮進一步加深。

韓國開發研究院指出,顯示內需景氣的各項指標低迷。2019年1月至2月,韓國零售額平均增長1.1%,相較去年同期的4.3%大幅減少。2月份設備投資減少26.9%,減幅較前一個月大幅上升。

同時,韓國2019年2月的失業率達到了4.7%,比1月上升了0.3個百分點,創九年新高。而美國3月的失業率也只有3.8%,韓國失業率已經超過了美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失業率,截至去年7月,韓國青年失業率達到10.7%,超過美國的8.6%。

根據2017年的一項政府調查,在韓國青少年和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職業是政府公務員,而不是自我創業或進入企業。

研究報告顯示,有多達50萬韓國人不參加工作,全職學習參加公務員考試。

分析師認為,這是韓國經濟增長放緩,並在出口導向型產業方面面臨中國競爭的現象。年輕人正在大量湧向他們認為無風險的政府公務員崗位,因為這些崗位不會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

韓國公務員考試競爭異常激烈。根據朝鮮日報報導,2017年韓國9級地方公務員(韓國公務員級別中最低一級)考試總共吸引了22萬人報考,最終能被錄取的只有1萬餘人,錄取率為4.67%,而首爾市9級公務員考試的報考人數達到了125000人,最終能被錄取的只有1514人,錄取率約為1.21%。相比之下,哈佛大學2018年的錄取率為4.59%。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