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食物過敏與腸道微生物組成有關,腸道細菌可解決過敏癥狀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食物過敏與腸道微生物組成有關,腸道中某些特定細菌可保護人類免受食物過敏的煩擾。實驗顯示,腸道中一些特定細菌可逆轉小鼠的食物過敏癥狀。

近年來食物過敏在全球發病率不斷攀升。僅在美國,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人因食物過敏被送往急診室,目前主要依靠遠離過敏原來避免發病。

新研究的共同高級作者、美國布裡格姆婦科醫院病理科的琳恩·布麗說,這項研究「代表著食物過敏的療法將發生巨大變化」。

布裡格姆婦科醫院和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等機構研究人員首先以56名食物過敏的嬰兒和98名不過敏的健康嬰兒為對象,定期收集他們的大便樣品,並利用計算方法分析對比兩組便樣中微生物種類差異,從成百上千種腸道細菌中找出那些可保護嬰兒免於食物過敏的特定菌種。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開發出兩個具有保護效果的「菌群配方」,每個「配方」由5至6種梭菌或擬桿菌組成,它們都來自健康嬰兒腸道。動物實驗顯示,給雞蛋過敏的小鼠口服任一「配方」均可抑製它們的過敏反應,而口服其他種類腸道細菌起不到同樣效果。

為弄清過敏的病理學原因,研究人員還觀察了人類和小鼠的免疫系統,他們發現上述「菌群配方」能靶向兩條重要的免疫通路並刺激特定調節性T細胞,通過改變調節性T細胞的狀態增強人類和小鼠對過敏原的耐受性。

研究人員認為,了解與過敏相關的微生物及其靶向目標,有助於尋找更好的過敏診斷和治療方法。尤其對於食物過敏,這項研究有望發展為可靠的治療方法,將來可用於人類患者。

食物過敏患者感到焦慮、不知所措,這些都是心理疾病!

外媒稱,美國過敏治療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食物過敏患者有時會感到焦慮或不知所措,但心理專業人員卻很少給他們應有的照顧。

據路透社5月29日報導,研究小組在《過敏症和臨床免疫學雜誌》的臨床通訊中寫道,過敏專家和心理衛生專家應該共同努力,為患者獲得心理健康支持開闢更便捷的途徑。

位於黎巴嫩新罕布希爾州的小兒過敏症專科醫生馬庫斯·夏克說:「食物過敏是一種慢性疾病,你不會每天都承受它帶來的疼痛,但每次吃飯的時候,可能都會擔心發生不好的事情。」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消息,美國約有8%的兒童被診斷患有食品過敏。

在這篇論文中,由兒童國家醫療中心的琳達·赫伯特和華盛頓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醫生組成的小組描述了他們的調查結果。

這項調詢問了美國28個食品過敏研究所和教育臨床網路英才中心的協調員,他們講述了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和其他心理諮詢人員在執業過程中的情況。調查還詢問了人們對精神健康的看法,患者是否對食物過敏、過敏測試以及參與臨床試驗等問題感到擔憂。

在本次調查中,總共有22位協調員駐紮在醫院,其中16個只為兒童提供護理。在這些網站中,有5個網站有專職或兼職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半數以上的網站在其機構中有專業人員,可向醫院轉診病人。只有四個機構接受了與食物過敏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培訓。

參與調查的人說,他們觀察到患者存在與食物過敏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協調員還說,他們觀察到了與用藥、過敏反應、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腎上腺素和食品減震器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

研究報告的作者們寫道,過敏症患者和心理衛生社區應該合作,為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和初級保健醫生開設有關食物過敏的教育項目。

來自紐約食物過敏研究所的博士考克斯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談到慢性健康問題,父母和監護人必須觀察它如何影響去一個人。如果這限制了一個人的生活,給當事人造成了壓力,那就必須重視它,從而去發掘良好的應對機制。」

食物過敏是指進食某種食物後免疫系統對其蛋白質產生的排斥反應。輕微程度者會有咀唇或面部腫脹、蕁麻疹、氣管收窄或抽搐、嘔吐、肚痛或肚瀉等,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可能會突然猝死。多數的食物過敏涉及奶製品的酪蛋白,但也有其他食物可導致過敏,例如花生、蝦、蟹。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與食物中變應原性的強弱和宿主的易感性有關。

1、IgE介導的食物變態反應臨床癥狀出現較快,可在進食後幾分鐘到1~2h。有時極微量就可引起十分嚴重的過敏癥狀。就癥狀出現的次序而言,最早出現的常是皮膚、黏膜癥狀。呼吸道癥狀如哮喘出現較晚或不出現但嚴重者常伴呼吸道癥狀,食物誘發的哮喘在嬰兒比較多見,除吸入所致者外,一般均合併其他過敏癥狀。年長兒和成人食物雖可誘發多種過敏癥狀包括休克在內,但誘發哮喘的不多見。食物一般不引起變應性鼻炎,變應性鼻炎作為食物變態反應的惟一癥狀更是十分罕見。

變應性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病:其特點為胃或小腸壁有EOS浸潤,常有外周血EOS增多。EOS浸潤累及胃或小腸的黏膜、肌層和(或)漿膜。患者常表現飯後噁心和嘔吐、腹痛、間歇性腹瀉,幼嬰有生長髮育停滯。肌層浸潤導致胃和小腸變厚和僵硬,臨床可出現阻塞徵象。漿膜下層浸潤一般表現為EOS性腹水。該病的致病機制不明。其中部分患者在進食某種食物後癥狀加重,涉及Ⅰ型變態反應,患者十二指腸液中和血清中IgE升高多伴特應性疾病對多種食物和吸入物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可繼發缺鐵性貧血和低白蛋白血症。該病常累及6~18個月的嬰兒。診斷基於胃腸活檢,特徵性的EOS增多黏膜型患者常有特應性癥狀,血清總IgE升高多種變應原皮試和RAST、呈陽性反應外周血EOS增多貧血等排除過敏食物要多達12周癥狀才會消失,腸組織才會恢復正常。

嬰兒腸絞痛:表現為嬰兒陣發性煩躁不安,極度痛苦喊叫,腿蜷縮,腹膨脹,排氣多,一般於生後2~4周發病,到3~4個月痊癒。診斷依靠排除攻擊排除試驗

口腔(黏膜)變態反應綜合征(oralallergysyndrome,OAS):患者在進食某種或幾種水果或蔬菜幾分鐘後,口咽部如唇、舌上齶和喉發癢和腫脹,少數患兒出現全身過敏癥狀。多發生於花粉症患者或提示以後可能發生花粉症。這是花粉和水果或蔬菜間出現了交叉反應性之故。

2、非IgE(即IgMIgG或幾種抗體聯合)介導的食物變態反應Ⅱ,Ⅲ,Ⅳ型免疫病理均可涉及,但直接的證據很少,人們相信有些食物不良反應涉及非IgE的免疫機制。涉及Ⅱ型者如牛奶誘發的血小板減少;涉及Ⅲ型和Ⅳ型者,如皰疹樣皮炎、麩質致敏腸病、牛奶誘發腸出血、食物誘發小腸結腸炎綜合征、食物誘發吸收不良綜合征等。還可引起過敏性肺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等。

註:文章內的所有配圖皆為網路轉載圖片,侵權即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