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築大師們設計涼亭是大材小用嗎?

B.I.G(Bjarke Ingels Group)《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6年

氣象已經轉涼,你有沒有一點點懷念落下帷幕的夏天?相比於坐在屋裡吹冷氣機,在公園的涼亭裡納涼似乎已經成了有些年代感的記憶。但如果有一群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們,專門為夏天設計了亭子,你會不會願意在室外坐久一些呢?

未拉上拉鏈的牆

過去的一個月,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一處新建起的裝置賺足了眼球。這件高約14米,長約27米、寬約12米的裝置好似一座形狀如未拉上拉鏈的奇特亭子,遊客們可以從它中間穿行而過。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8年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8年

這件裝置不僅僅是展示品,在夜間它還有著作為活動太空的實際功能。這間展館的南北正面是一個完美的矩形,東西面的輪廓卻起伏不平。而且從東西方向看,這座建築是完全不透明的,從南北朝向看卻又是完全透明的。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8年

這件作品由1802塊玻璃纖維模塊彼此堆疊而成,這些半透明的“磚”使得光線透過每一條縫隙滲入展廳之中,也讓參觀者們的視線可以在建築物的內部與外部之間交錯,創造出一個光與影、人與人、人與光的多元互動太空。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8年

這間神奇的亭子被命名為《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是丹麥設計事務所B.I.G(Bjarke Ingels Group)的作品。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8年

B.I.G事務所由比雅克·英格斯(Bjarke Ingels)創立,這位出生於1974年的建築界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於2005年創立了B.I.G。該團隊將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學概念融入設計之中,堅持反傳統的設計理念,山巒、雪花都可以是設計素材,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

B.I.G為瑞士手錶品牌愛彼(Audemars Piguet)設計的博物館

B.I.G在台灣花蓮推出的“山區住宅”項目效果圖

《未拉上拉鏈的牆》將在多倫多停留至11月30日。然而,這並不是它第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它第一次對外呈現是在2016年時作為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的夏季展亭,出現在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6年

B.I.G《未拉上拉鏈的牆》(Unzipped Wall),2016年

這裡的亭子“十八彎”

蛇形畫廊最原始的建築是一座建造於1934年的古典風格茶館,這座建築於1970年被改造成畫廊。自2000年起,蛇形畫廊每一年都會邀請一位建築師為它設計一座夏季展亭。夏季展亭是臨時建築,隻於5月至10月之間開放。

蛇形畫廊主展館

多倫多地標性建築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的最新擴建部分由波蘭、猶太裔美國建築師丹尼爾·裡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設計。而這位設計師也於2001年為蛇形畫廊設計了夏季展亭《十八圈》(Eighteen Turns)。

丹尼爾·裡伯斯金為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設計的最新擴建部分“Michael Lee-Chin Crystal”

丹尼爾·裡伯斯金現在是美國公民,但他出生在波蘭,是猶太種族滅絕幸存者的後裔。建築師弗蘭克·蓋裡(Frank Gahry)曾評價他說:“你能在建築中感受到他對種族滅絕的憤怒。”

丹尼爾·裡伯斯金《十八圈》,2001年

丹尼爾·裡伯斯金52歲時才有了人生第一座建築作品。其實他自小學習手風琴,多次登台演出,19歲之前一直想成為一名音樂家。曾經的音樂背景使他的建築設計也具有了古典音樂的韻味。

丹尼爾·裡伯斯金《十八圈》,2001年

丹尼爾·裡伯斯金此次為蛇形畫廊設計的《十八圈》完全由組裝飛機的鍍鋁金屬板組成,充分體現了建築師最大的風格特點——金屬感與折紙般鋒利的棱角。

丹尼爾·裡伯斯金《十八彎》概念模型

展亭的金屬板被以一種具有動感的秩序排列,沒有一個角度相同。鏡子一般的金屬外層反射出周邊的景象,使這個極具未來感的建築與周圍的自然巧妙融合,也使遊客們以一種新的角度來欣賞蛇形畫廊和周邊公園中的景象。

丹尼爾·裡伯斯金《十八圈》,2001年

建築內部的曲折結構也帶給參觀者們冒險般的新奇感。展亭雖小,卻將曲折、扭曲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丹尼爾·裡伯斯金通過他的建築想要表達的:這不是對未來感的憧憬,也不是對設計才能飛揚跋扈的炫耀,而是對傷痛記憶的撫慰。

丹尼爾·裡伯斯金《十八彎》,2001年

丹尼爾·裡伯斯金曾說過一句非常不像出自一位建築師之口的話:“吸引我去探索的,總是那些被叫做空洞的東西。那是一個社會被消滅,或是個人自由被踐踏,當生命進程的結構被永遠地扭曲變異,而導致的那種壓倒一切的虛無感。”

丹尼爾·裡伯斯金《十八圈》,2001年

鋼管支撐的雲

2013年,日本設計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為蛇形畫廊用白色的鋼管架構起一個可以供人們在裡面社交的亭子,並命名為《雲》。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藤本壯介《雲》設計概念草圖

1971年出生的藤本壯介從人造環境與自然太空之間的關聯之中得到了許多有關設計的啟示,特別是對複雜體系之邏輯的領悟。

藤本壯介《PrimitiveFuture House》概念模型,2001年

鋼管和雲聽起來是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質地,前者生硬沉重,後者柔軟輕盈。藤本壯介表示,這組由鋼管組成的雲,是他對自然與人造物之間邊界的討論。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藤本壯介介紹說:“我被公園的綠色環境深深感染,希望創作出一種介於自然和建築之間的透明的綠色建築太空,盡可能地融入周圍的綠色大背景中。”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藤本壯介將白色的鋼管疏密不一地排列,隨著遊客們觀察角度的變化,這個裝置的透明度也隨之改變。這種設計,使生硬的鋼管架構物給人以輕盈通透的感覺,仿佛真的是一朵飄落在公園草坪上的雲。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蛇形畫廊的這些夏季展亭不僅僅是藝術品,更為人們提供了社交太空。遊客們可以坐在《雲》周圍或者下方的座椅上,甚至攀爬到鋼管間,整個裝置化身為休閑遊樂設施,供人們在一起交流、休息,感歎人為藝術與自然之美各自的動人之處。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藤本壯介《雲》,2013年

藤本壯介甚至還周到地通過在柱網單元間嵌入透明的聚碳酸酯光碟,來解決了亭子的遮雨問題。這種聚碳酸酯的“雨棚”不僅可以遮雨,還會在微風拂過時輕輕擺動,讓整個裝置顯得更加柔和靈動。

藤本壯介《雲》,2013年

每年邀請一位不同的設計師來設計夏季展亭,這無疑是蛇形畫廊為新舊參觀者提供新鮮感與保持吸引力的絕佳賣點。但是這些短暫而小型的建築卻濃縮了設計師們的風格精華,也為參觀者提供了充足的想象太空,去憧憬建築形式的無限可能。

[編輯、文/余姝萱]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