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的建築是村莊裡的“酵母”

上坪古村水口區域,通透的廊亭和七彩的“彩雲間”小房子為古老村莊帶來一點戲劇性的“衝突”。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的“別苑”,地處大別山腹地,它不是純粹的民宿,而是有一種農舍感,令人隨性放鬆,親近野趣。

西河糧油博物館,一個由建築師和工匠共同完成的立面,少了幾分精準,多了幾分生動。

“爺爺家”青年旅社,夯土牆與半透明的陽光板房間相映成趣。

【鄉村振興·藝術實踐】

建築在村莊裡處於什麽位置,發揮什麽功能?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教授何崴從2006年開始參與新農村規劃,他一直秉持“弱建築設計”理念,把建築當成鄉村改造的“針灸術”。何崴認為,好的建築是村莊裡的“酵母”,起到活化劑的作用。他總結,鄉村建設需要具備五個要素,即有的玩、坐下來、住一晚、帶著走、可以曬。建築切入到五要素的每個環節,作為一種“觸媒”,以點帶面,帶動全村的活力和振興。

建築活著比好看重要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它都是地點、環境、人造物和人的集合,不應該將建築孤立地看待,更不可能將建築作為一個孤立的行為來進行。但作為建築師,又必須在很多時候,將視角、精力和行為聚焦在建築本體上,而且從近期的鄉村建設現象中不難發現建築往往起著前導的作用,關於它的矛盾也是最為顯性的。

建築(也可以拓展為村莊環境太空)在鄉村建設中的位置既是前端,又是末端。

所謂“前端”,是因為建築的改變往往都是前置的,是鄉村變化中最為明顯,也是最早完成的行為。同時,建築作為行為的載體和容器,也決定了鄉村振興的一系列後續行為是否能展開和完成,因此也必然是前端的,最早介入的。

正如筆者團隊完成的河南省信陽市新縣“西河糧油博物館及村民活動中心”項目中,場地原有建築——20世紀50年代的西河糧油交易所的改造是最早開始和完成的,也正是因為建築改造項目的完成,新太空的實現、新功能的植入,才帶來了後續村莊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服務業的興起。

所謂“末端”,是因為建築作為一種物理呈現,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國大部分鄉村的建築多處於閑置狀態,其原因不簡單是建築風格或品質問題,而是因為農村人口的大量外移,常住人口減少,以及村莊原有經濟產業如農業的增收能力減弱等造成的。因此,在進行建築改造或者新建過程中,應該透過建築表面探索其背後的成因,並對這些成因進行乾預、改善。

單純的改造建築,創造一個美麗的“空殼子”,並不是鄉村建設的正解,建築太空必須和事後的使用、經營和產業掛鉤,在某種情況下甚至要服從後期經營的需求而使自己“變醜”,建築活著比好看重要。

設計給村莊帶來流量

在鄉建進程中,要十分警惕村莊的景片化、純旅遊化。試圖把一個村莊打造成消費型景區,製造“一條街”,是十分危險的,往往會傷害村落生態和自然環境。我所從事的鄉建項目都是小的、插入式的,這些改造如同針灸,也如同酵母,我們稱之為“觸媒”。好的建築是滴入村莊的活化劑,融入村落肌底的酵母。建築師所做的設計往往會成為村民學習的樣板,產生示範和帶動效應,與此同時,它也可以增加村莊的知名度和外界關注度。

我參與的許多改造項目都在國家級貧困村或者傳統村落,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在媒體傳播時代,好的創意和設計如果能夠給這個村莊帶來“流量”,帶來關注,帶來人,是非常難得的。如果建築有一些特點,成為一個地方的“引爆點”,這個時候交通就不是問題了,一定會有人為此跨過山河大海。

在浙江麗水市松陽縣,我們設計改造了一座約有百年歷史的夯土民居,建成“爺爺家”青年旅社。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希望傳遞一種自己對於老建築改造的態度。這種態度不是簡單機械的“修舊如舊”,更不是“修新如舊”,它更趨近於運用對比的手法,用富於衝突、表現張力的方法來保護古建築,即用“新”來突出“舊”,使舊者更凸顯其價值。

在設計理念上,我們希望在保持傳統外部風貌的基礎上,又不拘泥於傳統形式。新建築應該在尊重歷史和環境的前提下,面向當代。這也就促使我們在處理建築外觀和室內的時候,採用了看似迥異的手法。

外觀上,為了保持村莊的整體風貌,爺爺家的外部形態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幾乎未作改變。

與謹慎對待外部形態不同,我們對室內進行了較為“大膽”的改變,從而使建築滿足新的使用需求。

二樓的“房中房”是整個設計的亮點。它的實際功能是青旅的居住單元,每個居住單元可容納4-6人。設計特意採用了半透明的陽光板材料作為界面,它是相對便宜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可以營造一種柔和的、模糊性的效果,與原有建築剛性的生土材料形成對比。為了營造更具戲劇性的效果,房中房的表皮上開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洞口。這些洞口一方面將相對單一的界面變得活躍起來,另一方面也為界面內外的使用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在最近幾年的運營中,經過媒體和口碑傳播,“爺爺家”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被評為“中國最美民宿”,獲得世界範圍內的各項建築大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當地民宿的經營開發、老百姓收入的提高。

給你留下來的理由

鄉村振興特別是以鄉村旅遊為主要目標的鄉村建設需要具備五個要素,即:有的玩,坐下來,住一晚,帶著走,可以曬。一個村莊如果能具備,或者通過建設創造這五個要素,則能夠初步具備激活鄉村的條件。

村莊要吸引外來人必須有一個“召集”的理由,即村莊要成為旅遊目的地,而不是過境地。因此,“有的玩”是村莊成為旅遊目的地的前提條件。

對於很多具有旅遊資源的村落來說,特別是傳統村落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遊客在遊覽完村莊後,不會在村莊中停留,甚至不會在村莊中進行任何消費。這種“過境式”的旅遊對村莊的傷害是很大的。

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上坪古村,建築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坐下來”的問題。和大多數傳統村落情況類似,上坪古村也面臨“有的看,無停留,有客人,沒消費”的尷尬局面。針對這個突出矛盾,建築師將村莊中的多個小型廢棄農業生產設施,如豬圈、牛棚、雜物間、閑置糧倉等利用起來,植入新的功能業態,如酒吧、咖啡、茶室、書吧等。這樣的處理,對村莊的干擾不大,前期投入也可控,但解決了主要矛盾。

要吸引人住在村莊裡,就必須給消費者一個住下來的理由。安靜的環境,新鮮的空氣,輕鬆的氣氛……總之要有說服力。在民宿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光有這些還不夠,設計師應該幫助村莊創造有特點的夜景觀,或制定一些活動,誘導消費者住下來。

“帶著走”指的是旅遊紀念品,它是旅遊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它是當今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內容,在某種意義上講,能夠有“帶著走”的東西,比太空的改造更為重要,因為它是連接純粹旅遊和傳統農業、新農業、手工藝、非遺文化等一系列內容的橋梁。

鄉村的旅遊紀念品不應該是簡單的“義烏小商品”,而應該具有鄉村的特性,從在地性出發,挖掘原生的資源,加以再設計,形成具有現代性和附加值的鄉村文創產品。這樣,鄉村旅遊產業鏈會被延長,農業會因此受益,傳統文化也可以被保留和發揚,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曬什麽?這裡的“曬”不是曬太陽,而是曬圖。在鄉建中,大部分鄉村都處於半封閉狀態,往往資訊的不暢通,外界不了解鄉村發生了什麽,鄉村也不知道世界是什麽樣子。所以,鄉建被“曬”是件好事,是幫助農村獲得資源和關注的手段。

建築師在從事鄉村建築設計的時候應該從多種角度切入,從多個層面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唯建築論。在鄉村建設中,保持“弱建築設計”的原則是必要的。建築師主動放棄固有的強勢地位,在鄉村建設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導師,而是工匠的平等對話者,建設的參與者和地域文化的學習者和改良者。基於此,建築和當地人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能夠恰當地融入村落,而不是剝離村莊的原始生活和環境,它將作為一種“觸媒”,以點帶面,帶動全村的活力和振興。

(作者:何崴,系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