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個絕美小眾古村落,大美中國

古村,細雨。

細雨綿綿,雨隨風落,潤物無聲。

那些被時光遺忘的絕美古村落,在煙雨斑駁淋漓的水汽彌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發微妙而意境豐富,宛若一幅幅古樸的江南水墨畫卷。

坡村

始建於公元955年,現存的蒼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國師李時日設計的,有八百多年歷史。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筆架山、墨池、硯台、筆街、紙村,整個典雅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寶,靜居山水。

前村

深藏海拔900米的群山之中,常年矗立雲霧之中,層層疊疊梯田加黃牆黛瓦的古村。有些遂昌本地人都不知道這裡,自“2013車前國際攝影大賽”後,這個隱匿於山中的村落,才漸漸為人所知。如今隨意每幢房子前,都有拿著單反創作的攝影師們。

▲車盤坑

一個已有48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因全村村舍沿溪而建,環繞兩山之間,形如車盤而名。傳統的堅守留下醉人風景,車盤坑人不但保留下滿村的梨樹,還完好保留著村後100多畝古樹林,宛若深山佳人,天生麗質、風華絕代。

茶園坑古村

建村已有600多年,村莊建築古色古香,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依山而建,呈梯級上升,再加上村莊兩邊是隆起的小山崗,所以從溪對面向村莊望去,仿如一把古代皇帝坐的“金交椅”。

大柯村

這裡空氣清新,生態完好,黃牆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地鑲嵌於山坡梯田間,形成獨特的明清浙南山區古村風貌。因為是有名的攝影創作基地,走在村裡的路上,偶然遇見老人家,見我們這樣帶著相機前來的,會熟門熟路地告訴我們最佳拍攝點在哪。

埭頭古村

始建於明朝憲宗成化年間。古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古村以陳氏大宗到臥龍崗為中心區,分布著陳氏宗祠、積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後祠、屈廬等古建築。山環水繞,田地肥美,環境清幽,風光旖旎。

東屏村

村東有山,形似帷屏,故名東屏,為三門縣陳氏聚居第一大村。元朝,陳氏先祖遊山玩水至此,見此地風景秀麗,舟船通便,遂遷居於此,至今已傳三十二代。村保存有300多間較為完整的古建築,古街沿溪而建,民宅隨地勢而築,錯落有致。

獨山村

烏溪江畔古村落,以天馬山獨立於東岸而得名。明代,該村文風卓盛,名士輩出,勝跡日辟,村容大壯。遺存的明代建築群,聞名遐邇,昔日的古街、石碑坊及塞門、塞牆,延續並保存著歷史文化脈絡,素有“明代一條街”之稱。

大濟村

大濟有一個更亮堂的名字,進士村!這個歷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卻先後湧現出26名進士!徜徉於村中,走近雙門橋、進士府第、迎旨門街、接官亭、扁鵲廟……仿佛連空氣中都散發著詩書文禮的氣息。

大窯村

明代前稱琉田,龍泉青瓷的起源地和中心產區。

村落在群山環抱之中,溪水穿村而過,水聲轟鳴,村中的房屋用土坯夯築,土坯牆上混雜了大量古瓷片、窯具,指尖劃過土坯粗獷原始的紋理,歲月仿佛也成了觸得著的東西。

芙蓉村

始於唐代末年,是楠溪江古村落中年代最久、最負盛名的。村莊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牆,長2000余米,高2米,整個村莊猶如一座小城堡。走在小路上環顧四周,仿佛一個古老未醒的夢纏繞在房前屋後。

福德灣

村落因采礬、煉礬而生、而盛。

早在宋末,發現明礬礦,開始成村。村中有不少煉礬遺址,現存清末民初民居60座,均磚木石構造,建築活潑、樸素自然,與地形結合緊密,村落格局保存完整。

公盂村

公盂村舊名貢盂,最早有記載是在明代。

四面奇峰環繞,梯田層層疊疊,老村散落其中。這現只有15戶人家居住,徒步2小時才能到。這裡不通公路,部分路段沒有手機信號。原始的泥路和石階,是上山唯一的一條路。正因如此,這裡保存著最原始的風貌,以及最為可貴的寧靜。

高遷村

高遷建於元代,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四合院式的建築一個連著一個,白牆黛瓦,窄窄的弄堂宅院、門堂,巷道深深,很有江南的韻致。在門堂裡、窗欞上隨處可見的雕刻,做工十分精細,或古拙、或飄逸、或簡、或繁複,無一不恰到好處。

根坑石寨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雲和建縣之前就有人居住。走進石寨的小巷,一堵堵石牆撲面而來,讓人猝不及防。卵石砌成的村道,彎彎曲曲消失在小巷深處。石寨有一條地下暗河,並在地表上形成了兩口泉井,泉水清澈,常年不竭,掬水而飲,如嚼冰雪。

管山村

隋朝時,天台宗五祖灌頂大師來此傳經,後人為紀念而將此地命名為“灌山”,俗稱“管山”。10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歷史文化遺跡到處可見,頗具規模的“井”字形古民居保存完整。單體四合院古民居零星地點綴於幢幢新樓之間,古祠堂雖稍有破損,但格局、風貌基本保存完整。

黃檀硐村

村子800年歷史,四面環山,除東南西北四處寨門外,別無路徑出入。一旦發生戰亂,這裡易守難攻,也因此大量的明清建築得以保存。村口的古關隘,古石刻,古山道,山石牆、駁岸、房屋及跨溪小橋等就地取材,極少修飾,無程式化和脂粉氣,淳厚自然。

河陽古民居

至今留存著1500余間明清古屋、15座古祠堂、6座古廟宇、一座清代大橋……雖無徽州明清建築氣派,但勝在原汁原味:馬頭牆巍峨高聳,詩詞壁畫比比皆是,青磚黑瓦的明清小院屋牆斑駁。

黃林村

清代古村落,村莊依山就勢,現存晚清建築近百間。背山面水,環境清幽,風光古樸,黃林三條嶺,條條通天頂。過去的黃林,與外界幾乎隔絕,像是世外桃源。

胡氏大院

始建於明天順年間。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以三和院為平面布局,規模龐大、做工精致,江南少有,具有很高的文物綜合價值。

花崗漁村

門前大海屋後青山慢悠悠。

漁村有150年歷史,位於五島沿線中部,四面環海,嶴口眾多,景觀優美。兩百多間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石頭房,顯得古樸典雅,充滿濃厚海島漁村村落的氣息。

暨家寨

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近400年歷史。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整個村子建在山頂小盆地上,下臨絕壁,只有一條山路出入,地勢十分險要。

庫村

有記載的開村歷史已有1200多年。古村布局沿襲唐宋特色,村中縱橫交錯的路線一律是用鵝卵石鋪設,路的兩側也是一律的卵石牆。有的卵石牆因為常年雨淋,表面呈色黑色,但大部分還能保持原色,不過歷經幾百年的風霜雪月,略有剝落,更顯些許滄桑。

考坑村

建於1488年,迄今500余歷史。座落300多米海拔高山上古屋都是用不規則的溪石砌成。鵝卵石砌築的街巷縱橫交錯,和石頭房相互映襯,自然怡人。石木混搭的房舍不僅外形古樸,內裡也保留著較原始的生活方式。這裡的老人健康長壽,有“長壽村”之美譽。

岩頭古村

介於蒼坡和芙蓉間,蓄水堤建於明嘉靖年間,清末長堤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商業街,太平天國時遭火焚,近年重修。長300多米,有90多間店面,是一條木製結構的古樸典雅長廊,有屋簷披蓋,用鵝卵石鋪就。

林坑古村

700年歷史,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

民居都有100年以上的歷史,最古老的一座木屋早已超過200年。造型玲瓏剔透的木屋掩映在青山綠水中,古樸自然;依山而建的民居,錯落有致,和諧統一;小橋流水人家,炊煙嫋嫋,讓人不知身處何處。

嶺上古村

這座有著400余年歷史的村莊,背山面溪,四周山色青翠欲滴,房屋建築依山拾級而建。建築屋面是黑色的片瓦,立面主要為木材或竹材圍合而成。當夜幕降臨地時候,村落的燈籠整齊劃一地全部點亮,《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感覺,也有它獨特的夜色之美。

南閣村

未進南閣,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便在眼前延伸開來:清清的雙溪似飄帶從村前流淌,背靠巍巍青山,村舍向兩邊自然鋪開,背山面水。南閣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7座牌樓看盡滄海桑田的變幻,遺風猶在,依然彰顯著400多年前鄉裡章綸一族四代三進士的榮耀。

平田村

平田村海拔610余米,水汽充沛,雲霧繚繞,古民居呈階梯式層層鋪開,斑駁的牆體在陽光下泛著金黃。村中卵石、塊石的巷道四通八達,或與人家相接,或與田梗相通,或與遠道相連,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在光陰中不斷生長,不斷延伸。

▲勝坑村

南宋右相杜范之侄杜滸率領台州四千精兵,跟隨文天祥抗元複宋。失敗後,杜家村人紛紛扶老攜幼,遠走他鄉,其中一支避禍至此。700多年來,村民們沿溪以石頭築屋,以石塊鋪路,以石條造橋。嶙嶒的石頭,經過風雨的打磨,歲月的銷蝕,不少已成斷壁頹垣,有的隻留下了一堵外牆,還依稀保留著昔日的輪廓。

山下陽村

清朝初期,張氏先祖舉家遷入便開始進行嚴謹的布局。村莊布局宛如八卦迷宮,與自然風水緊密結合。老屋鱗次櫛比,巷弄曲曲折折,高大巍峨的馬頭牆使得巷道逼仄而幽深。懸浮著一派盎然的古意,宛若一幅被現代文明遺落的歷史畫卷。

石倉古民居

錯落有致的泥瓦青牆,古宅雕梁畫棟,綿延十餘裡。泉水井、大水缸、硬山頂、馬頭牆,雕梁畫棟、泥牆青瓦,這裡將數百年的時光沉澱,斑駁的老宅喃喃低語的是客家百年前的輝煌故事。

坦頭村

坦頭人因撐排而出名。這裡溪水潺潺,世代相傳的撐排人便以石作階、臨水而建,造就了這個盛極一時的交通樞紐——排位。不知從哪一年起,當地的匠人就地取材,堆砌起了這黛瓦石牆的房屋、鋪就成了這錯落有致的卵石街巷……

塔頭底村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泥牆黑瓦,磚木巧構的塔頭底古建築群雖談不上巍峨堂皇,精美絕倫,但也是錯落有致,極具匠心。隨腳踏進一個又一個大院,令人不由自主追尋著大屋往昔的輝煌。所有的大院都是大門敞開的,甚至房門也都沒上鎖,鄉村淳樸是為遠古遺風。

五裡嶴村

在上世紀80年代,央視曾在此拍攝漁村專題片,石屋即享有盛名。這裡的石屋渾然天成,屋咬山,山抱屋,有的乾整重疊,有的突兀而了,高低有序,極富節奏感,構成一個迎風搏浪的石雕群體。充滿濃厚海島漁村村落的古樸氣息。

梧溪村

梧溪以溪為名,始建於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歷史。溪流過境,“梧溪橋”凌空橫架,猶如彩虹,把東西兩莊連成一體。現存富相國祠,文昌閣等多處名勝古跡。同時,該村也是一個佘族文化村。

碗窯村

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當時浙南青花瓷主產地。該村融民居、古陶瓷生產線、古廟古戲台於一體,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商品經濟萌芽時期以手工業工場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態,堪稱人文景觀一絕。

下樟村

下樟史稱雲塢古村,有千年歷史。

坐落“雙龍飛瀑”頂端半山塢坳之中。“滿塢白雲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描繪了這裡田園風光的無限意境。村內天然景點連綿不絕,秀水奇岩怪石、白雲茂林修竹,宛若人間仙境,恰似世外桃源。

小佐村

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至今古木環繞,古屋層疊,保留著最古樸的容貌。建在巨大的梯田之上,用最原始的木石材料建造,兩層樓屋,清一色的懸山大屋頂。歷史上文人輩出,村中清乾隆年間建造的嚴氏宗祠裡懸掛著“序倫堂”、明朝的“耆德壽跡”、清朝“選元”、“貢元”等古匾,門外還立著四對旗杆石,是明清時期小佐村的“四貢”所留。

西坑村

這處清代古村落海拔700余米,四面環山,古民宅特色濃鬱。因獨特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呈現一副雲蒸霞蔚,龍騰虎躍,變幻莫測之仙境。這裡的雲霧負氧離子爆表,聞起來有新鮮藍莓的甜味,它們不僅能看,還摸得著。

下南山村

始建於明代萬歷年間,村內50多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壘石而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均為泥木、青瓦屋結構,具有明顯的明末清初建築遺風,極具觀賞和旅遊價值。80年代電影《女大當婚》、《藍天鴿哨》曾在此取景。

小竹溪村

村落歷史悠久,四面環山,山上竹林鬱鬱蔥蔥,一條清澈見底的竹源溪從村中穿過,可謂山清水秀。古老的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傳承,提起它,總繞不開“小竹溪排祭”民俗活動,每年正月舉行的盛大民俗節慶,已傳承140余年。

徐底嶴村

宋宣和年,方臘作亂,徐震(泰順人)率兵抵抗不幸犧牲,扶柩返鄉途中,經此地顯靈,天降甘露,名“徐嶴”以紀念。村落古樸自然,街巷縱橫,路鋪鵝卵石,民居錯落有致,頗具韻味。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顯得寂靜而荒涼,當年的繁華已經凋零,令人惆悵。

▲楊家堂村

已有350多年的村史,階梯式建築格局被人譽為江南之“布達拉宮”。古民居建築比較樸素,最大的亮點是每幢老屋的院牆上都有毛筆書寫的《詩經》、《論語》等經典詞句及古訓,字跡雋永飄逸,落筆生風,仿佛書家剛剛落筆,還帶著清香的墨汁。

嶼北古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始建於唐代,布局採用“濯清漣而不妖,出汙染而不染”的思想來規劃,整村的地貌及建築布局猶如荷花綻放。村內幾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稱,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絕無僅有。

圓州古村落

清代,江西黃氏先祖為避免南昌豐城擾亂,且聞浙甌山水名勝,遂入泰擇而遷。村子曾經繁榮一時,百年來由盛而衰,現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布局中後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為護砂,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玉帶水”曲流環抱,形成了一個前方略顯開敞而又相對卦閉的環境。

岩龍古村

地處楠溪江源頭,是一座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資源豐富。古民居、古街巷、古祠堂、古橋、古墓、古樹,處處皆古。這些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雖無豪門大族,但也自有小村小戶的靈動之氣。

▲岩下村

《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浙江最美的五個古村落之一。

坐落巍峨險峻的百丈岩下幽谷中,石頭壘築而成石屋依山傍水,呈點狀散列,被山間林海所環繞。別具一格、渾然一體的石屋、石橋、石道、石磨坊用材簡潔,古樸粗獷。現存的石頭屋有200余,古民宅28處,最老的四合院已有300余年。

岩坑嶺頭

這個村名就算在松陽也是相當古樸,村落已有400余年歷史。村口一路柿樹,每每秋風起時,遍黃紅間錯著搖曳迎客。

酉田村

始建於明朝中期。一個不大的古村落,但其中隱藏些大戶人家,青山之中,黃黃的色調,高高的馬頭牆,令人流戀忘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