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港股市對內地新經濟企業還有多大吸引力?

昨日小米股價重挫逾7%,創上市以來新低,相對發行價跌幅達30%;同樣被譽為新經濟代表的美團點評,上市以來股價跌幅逾36%。成交方面,2018年12月份以來,小米日均成交額3.35億港元,美團則維持在3億港元左右,被稱為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的華興資本同期日均成交額僅184萬港元,成交均陷入低迷。

實際上這並非個例,幾乎成為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後的普遍現象。經緯中國聯合創始人張穎在朋友圈表示,近一年多在港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包括美團、小米,日均交易量基本只是同級別公司在美股的1/5甚至1/10。面對這樣尷尬的現狀,在A股科創板即將創立、創業板面臨復甦之際,港股市場還有多少競爭力?

仔細分析,造成這種大面積破發尷尬局面的部分原因主要來自新經濟企業本身。

首先,大部分新經濟企業上市之前經過多輪融資,招股時估值已經偏高。比如美團在招股時市盈率已超過50倍,2017年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如眾安在線、雷蛇、易鑫等,在缺乏盈利能力基礎下以約50倍市盈率大幅超過同業估值招股,當市場炒作新經濟的熱潮降溫後,高估值的新經濟股無疑將面臨價值回歸的過程。

同時,香港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比較貼近歐美市場,且以機構投資者參與為主,他們更青睞以低風險、高效運營和管理來獲得市場競爭力,創造高額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新經濟企業缺乏盈利模式,只是用流量和未來商業前景撐起高估值,很難成為機構高配的對象。

除去自身原因外,外部因素也是造成新經濟企業大面積破發的一大誘因。2018年下半年,香港IPO(新股首發)募資總額達2361.5億港元,市場資金被新股擠佔的比例較大;另一方面,2018年以來香港的資金成本上升,也減弱了投資者買賣股票及打新股的欲望。

香港資本市場是資金自由流通的市場,而這個優勢是A股目前所欠缺的。而且,香港市場外資參與程度及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投行能夠幫助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收購合並,在推動公司國際化方面也有優勢。加上去年4月底啟動上市制度改革,目前的運作機制與歐美市場並無實質區別,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於香港市場也高度認可並充分參與。因此可以說,即使遭遇大面積破發、新股交投不活躍,也不會顯著削弱港交所在吸引新經濟企業方面的競爭力,香港仍將是內地公司海外上市的首選。在新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階段,內地新經濟企業存在強勁的融資需求,從IPO排隊情況來看,仍然有源源不斷的內地新經濟企業準備2019年赴港上市,香港作為海外上市地的競爭力依然十分強勁。雖說A股即將推出的科創板會將部分優秀的新經濟企業留在境內,但港股和A股市場之間並不構成競爭關係,而是給了新經濟企業更多的選擇機會。

市場有跌就有漲。近期新股表現低迷,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看只是周期的一個階段,一旦大市回暖,新股表現也會水漲船高,我們相信市場的自我平衡與修複能力,經過市場的調整和積累,圍繞這些新經濟企業,將會慢慢形成一個健康、專業、理性的投資生態圈。(羅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