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實拍深山古法“貢紙”作坊,一張紙120道工序,只賣2元錢

2019年2月24日,湖南瀏陽大圍山腳下,張坊鎮古老的造紙作坊裡,黃隆根在造紙。由於長時間造紙,黃隆根的十根手指,已經全部被染成黃色。

52歲的黃隆根是湖南瀏陽市張坊鎮古山造紙坊的主人,起於宋元,興於清康熙年間的古山貢紙曾在乾隆年間素有“貢紙”之稱,去年被列為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從17歲開始,黃隆根便從父親手中繼承下這門古老的純手工造紙技術,到他手上已經是第五代了。

史料記載,瀏陽張坊鎮的竹紙生產歷史可追溯至宋元以前。清朝乾隆年間,瀏陽紙被朝廷官府納用,始有“貢紙”之稱。而整個張坊鎮,古法造紙的多達300余家。

上世紀80年代,在新機器紙的衝擊下,紙坊衰落,張坊鎮的手工藝人多出去闖蕩,黃隆根也去了沿海跑運輸打工。2014年,朋友的偶然求購加上憂心祖傳手藝的荒廢,黃隆根開始重操舊業。如今,古山貢紙只剩下他一家,傳承古老的手工做法,生產高等級貢紙。

“我現在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來製紙,其余時間用來做農活。”由古山造紙坊申報的瀏陽手工造紙製作技藝,已入選了長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作為傳承人的黃隆根,大部分時間仍在堅持造紙。

一張貢紙的製造工序有120多個,從上山砍嫩竹,到劈竹片、擔竹麻、踩竹麻、上簾床……最後焙乾、齊紙、打捆成擔,每一步都需要心定、神靜。黃隆根介紹,手工造紙工序複雜,從砍伐筍竹到成品,其中主要工序30多項。

每年小滿前將筍竹砍下來,經過歸堆浸製後,洗出絲、殼,晾乾挑回家裡。將絲殼浸上石灰,漂淨石灰,再用鹼蒸製成紙料,再用腳磨擦成竹蔴,而後手工做成水紙,烘乾後方為成品。

“每天早上五點開工,一天連續十一二個小時,也只能製作700張左右。全家人齊上陣,累一年也才賺個三四萬元。”黃隆根認為,年輕人不再學習這門手藝,也是基於現實上的考慮。

“你擔心這門手藝會失傳麽?”面對這樣的問題,黃隆根堅定地相信“不會”。兒子喜歡做貢紙,村民們也有在學習手藝的。黃隆根說。幾年前,貢紙價格一刀100元,而去年,已漲到200元。這也讓黃隆根一家六口的收入從幾年前的三四萬元漲到現在十幾萬。

唯一的困難是,這古法造紙太過複雜和辛苦,一般年輕人扛不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