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爭議:兒童可以閱讀LGBT繪本嗎?

pixabay.com

撰文 | 李博泓(性別與戲劇教育工作者)

責編 | 崔樂

繪本一般認為是給兒童看的,因此 Picture Book(繪本)有時也被稱為Children's Book(兒童書),或被歸入 Children's Book 的範疇。 兒童應該讀什麽?兒童可以閱讀LGBT(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即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內容的繪本嗎?或者,LGBT 主題的繪本是否是合適的兒童讀物?這些問題是這類主題繪本常會面對的爭議。這些問題往往隱含著一個前提:誰能決定兒童讀什麽?是兒童嗎?是成年人嗎?是立法者嗎?是教育者嗎?是宗教信仰者嗎?還是學校與圖書館人員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我們翻開一本本 LGBT 繪本時,可能翻開的是一場場紛紜複雜的意識形態鬥爭與政治力量博弈。本文將在同性戀愛情、同性戀家庭與跨性別者這三個主題中各選一本代表性繪本,介紹繪本與它背後的歷史。

01

同性戀愛情:一張男男接吻圖掀起立法不斷

繪本《 King& King 》2000年在荷蘭出版,內容作者是 Stern Nijland,繪畫作者為 Linda De Haan。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公開反對審查制度,因此協會的知識自由部(the Office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 OIF)每年都會公布十大最具挑戰性書籍的清單,這往往意味著一些書因為審查制度變成了禁書。根據美國圖書館協會公布的一份書籍審查研究報告,在1989年–2009年這20年間,因為 “同性戀” 主題而成為禁書的書籍清單上,《 King& King 》位列第四。而在其每年發布的十大禁書清單上,《 King & King 》在2003年和2004年都名列第八位,原因都是 “同性戀內容”。

其實,這本書最大的爭議是故事的最後一頁——在繪本中第一次出現了兩個男人浪漫接吻的畫面。

因為這個畫面,美國的恐同者積極行動起來。2005年可謂行動不斷:因為無法直接禁書,有議員提出 《父母賦權法案》,保障父母有權檢閱小學圖書館購買的書籍,這無異於是向學校直接施壓。俄克拉荷馬州眾議院通過了一項無約束力的眾議院決議,限制同志主題和其它少兒不宜的材料只能提供給成年人。75位該州立法院成員聯名致信該州城市圖書館系統(OMLS),請願將這本兒童書籍放在成人閱讀區,並且許多人認為 “展示脫離了傳統婚姻的家庭形式的少兒讀物是色情的”。 OMLS 執行董事雖然回應 “並不存在任何違法或色情問題”,然而迫於壓力,仍然決定將該書移到僅限成人閱讀的區域,這引起了圖書館工作人員和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反對。

直到2007年,民主黨在辯論中仍會被問及對於這本書的看法(奧巴馬表達強烈支持,希拉裡保守地表示這取決於父母的判斷)。發展到2008年,事情變得更加荒謬:俄克拉荷馬州眾議院進一步要求同志主題材料必須放置在約152厘米高度以上(60英尺)的地方,以防兒童能夠接觸到。 在一個書籍評論網站上,評論呈現兩極化。

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麽?一本繪本何以能夠讓恐同者掀起這麽大的反對能量?為什麽有人稱這本書 “最牛逼”,又有人認為 “這恨不得成了兒童讀物禁書”? 打開書,不過是老套的王子被母上大人逼婚(有趣的是,女王的逼婚理由除了希望兒子Bertie繼承王位,還因為厭倦了管教兒子),於是眾多公主前來相親的故事。在不同公主輪番展現各自才藝之後,最後一個登場的公主是由她的王子哥哥 Lee 陪伴來的。“此時,王子 Bertie 突然怦然心動。” 下一頁,是公主大大方方現身,哥哥 Lee 卻在門邊探著半個身子往裡探頭,配字是 “一見鍾情”。 再往下翻,是兩個王子互相表白:“多麽美好的一個王子啊!” 看到這一頁,我感覺似乎少了些什麽。我的第一反應是:一定是書頁粘連了,導致我跳過了一兩頁,沒看到故事重要的發展情節。於是,我用手搓著這一頁,試圖搓開粘連的書頁。搓了好一會,我才不得不確信:沒有!故事情節就是這樣的。 停下執念,我回憶起剛剛在自己腦中出現的種種。我自認為閱讀過不少描繪或研究同志的文字,對同志議題算是較有了解。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潛意識裡卻覺得這樣的同志感情 “似是而非”。比如,他們應該經歷猶豫、掙扎、地下情,或者至少先眉目傳情,怎麽可能如此光明正大地喊出對對方的讚美?! 然而,當試想 “假如換成異性戀,我還會覺得奇怪嗎?”,那種 “古怪” 的感覺明顯淡了許多。我看到的是 “當下的現實”,作者看到的是 “本來應該”;我只是在理論認識上 “相信” “本來應該”,卻並未將它培養成一種 “理所當然的感覺”。 後面的故事發展延續這一 “驚人” 風格:兩個王子舉行婚禮,之前逼婚的女王感動得流下眼淚。婚後,兩個王子變成“國王與國王”的身份,女王則擁有了私人時間,可以悠閑地曬曬太陽。 結尾,是 “老套” 卻也充滿挑戰意味的——“從此,每個人都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除了主線的同志愛情,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首先, 女王逼婚是為了給自己爭取私人時間,表達了母職和王職帶給她的疲憊與負擔,而非以(常見的) “男大當婚” 或 “為你好” 為借口。 其次,王子互相表白後,馬上舉辦婚宴。之前參與相親的公主們都參與這場盛事,而非 “相親不成便是路人”,或 “因為相親對象喜歡男人而憤怒離場”。 再次,在公主才藝表演環節,王子 Bertie 的男侍從愛上了來自丹麥格陵蘭的公主。在結尾頁,男侍從與格陵蘭公主坐在一起,兩人臉上都露出笑容。公主沒有因為相親對象愛上了男人而憤怒,反而因為這次相親也尋找到愛她的人。這裡講了同志議題,也連接了階級議題。

02

同性戀家庭:一本漫畫引發持續12年的恐懼

雖然《 King& King 》惹上巨大爭議,這些爭議反而刺激了銷量。兩位作者更是在出版社的邀約下,在4年後出版了《 King and King and Family 》(2004),講述同性戀領養家庭的故事,但這本書反響較小。 一年之後,一本以真實故事為原型的同性戀家庭繪本《 And Tango Makes Three 》(2005,內容創作者為 Peter Parnell 和 Justin Richardson,圖畫創作者為 Henry Cole)則引起了一些美國人至少長達12年的恐懼。在美國圖書館協會發布的1989年至2009年的LGBTQ禁書清單上,這本書位列第三。在美國圖書館協會每年發布的十大禁書清單中,這本書“戰績”如下:

2017年位列第九,原因是 “描繪了同性關 系”;2014年位列第三,原因是 “反家庭,同性戀,政治觀點,宗教觀點,不適合一定年齡群體”。另外的理由是“推進同性戀議程”;2012年位列第五,原因是 “同性戀,不適合一定年齡群體”;

2010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同性戀,宗教觀點,不適合一定年齡群體”;2009年位列第二,原因是 “同性戀”;2008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反民族,反家庭,同性戀,宗教觀點,不適合一定年齡群體”;2007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反民族,反家庭,同性戀,宗教觀點,性別歧視,不適合一定年齡群體”;2006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反家庭,同性戀,不適合一定年齡群體”。

然而,在國內的書籍評論網站上,這本書收獲的卻幾乎都是溫馨的評論。

這本 “驚世駭人” 的繪本講述了什麽故事呢? 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每年特定季節,企鵝們會尋找 “對的人”,以伴侶形式共同生活。企鵝Roy 和 Silo 跟大家一樣:一起散步,一起游泳,向對方點頭致意,唱歌給對方聽——不管 Roy 在哪裡,Silo 一定在它旁邊。但它們有一點不一樣:這是兩隻雄性企鵝,而且,它們很少跟雌性企鵝呆在一起(雌性企鵝也不怎麽跟它們呆在一起)。 作為伴侶,Roy 和 Silo 也想擁有自己的家。於是,它們觀察別人,有樣學樣,用石頭築巢,在那裡睡覺。可是,有一天,它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家還是跟其它企鵝不一樣:在其它家庭裡,企鵝媽媽能夠產蛋,然後和企鵝爸爸輪流孵蛋,最後,企鵝寶寶出生了。羨慕之下,Roy 帶回了一塊長得很像蛋的石頭。Silo非常謹慎地對待這顆 “珍貴的蛋”,小心翼翼地 “孵蛋”。它倆輪流 “站崗”,直到困到睡著。日複一日,它們小心呵護著 “蛋”,然而這顆 “蛋” 卻全無反應。 動物管理員 Gramsay 發現了它們 “古怪的行徑” 與 “難掩的沮喪”,便找來了一個需要被照顧的蛋,放入 Roy 和 Silo 的巢中。兩隻企鵝充滿愛意地呵護著這顆蛋,直到企鵝寶寶破殼而出。Gramsay 給寶寶命名Tango(探戈),因為 “Tango 需要兩人共舞”。 Roy 和 Silo 教 Tango 如何用歌聲告訴爸爸們它餓了,用嘴喂 Tango 吃東西,在夜晚來臨時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等 Tango 稍長大了些,Roy 和 Silo 帶著它一起游泳,跟其它企鵝玩耍。它們過著像其它企鵝家庭一樣的生活——依偎在一起,在夜晚安眠。 讀完整個故事,以為只是一本 “用動物形象講述同性戀故事” 的 “童話故事”。讀到書底的 “彩蛋”,才發現最大驚喜:“這竟然是一個真實故事!” 這個故事最早由《紐約時報》報導,被一對伴侶、也是書的兩位內容創作者 Peter Parnell 和 Justin Richardson 看到。Peter 是一名劇作家和童書作者,Justin 則是專注兒童性發展的精神科醫生。當兩人閱讀到這則消息時,敏銳地意識到這正是一個 “向兒童傳遞正面的同性戀概念” 的故事。雖然難以確認兩隻企鵝是否為同性戀,但是 Peter 認為重要的是 “這慶祝著不同家庭形式的到來”。

在書籍評論區中,有一個媽媽分享了她使用這本繪本的真實經歷:習慣了 “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的三歲女兒,無法接受這個動物界的真實故事。有熱心網友建議 “是否可以趁機教育一下孩子同性伴侶同樣可以創造幸福的家庭”,媽媽大方回應 “是啊,喜歡這種中立、無偏見的愛”。

在溫馨彌漫的評論區中,有一條評論提出一個 “尖銳的問題”:“所以孩子的親生父母怎麽辦?” 這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討論方向: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同性戀家庭領養制度? 這本書從無宣揚同性戀去偷搶別人的小孩,在繪本和真實故事中,Roy 和 Silo 沒有這樣做,是動物管理員 Gramsay 為它們找來了一個企鵝蛋。這個地方並沒有展開講述具體過程,隻說 “找來了一個需要被照顧的蛋,將它放入 Roy 和 Silo 的巢中”。 管理員有可能只是隨意拿了一顆別的企鵝家庭的蛋,也有可能找到一顆被父母遺忘或落下的蛋。如果是前者,我們可以討論如何建立合理的同性戀家庭領養制度,避免倫理問題,讓有意願好好照顧小孩的同性戀伴侶可以合法領養。如果是後者,這可視為社會孤兒、棄嬰的隱喻。比如,有些女嬰因為性別偏好的原因,被父母遺棄,沒能得到她們需要的家庭照顧。此時,如果能夠通過合法程序,進入有意願、有能力好好照顧她們的同性戀家庭,女嬰能夠有機會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健康快樂地生活,這是她們改寫命運的重要一環。

03

跨性別者:2歲覺醒了性別身份的真實人生

“榮登” 美國圖書館協會發布的2018年 Top11 禁書之首的,是描繪跨性別的兒童小說《 George 》。而在此前,2004年出版的一本講述跨性別兒童故事的繪本《 I Am Jazz 》也曾惹起不斷的爭議: 在《洛杉磯時報》評出的 “2015年十大禁書”中位列第三,理由是 “不準確,同性戀,性教育,宗教觀點,對特定年齡不適合”;在 Quartz 評出的 “2016年十大美國禁書” 中位列第四,位列前五的禁書都是因為出現了 LGBT 角色。在美國圖書館協會每年的十大禁書清單中,《 I Am Jazz 》排名如下:

2017年位列第十,原因是 “涉及性別認同”;2016年位列第四,原因是 “刻畫了一名跨性別兒童,並且因其語言、性教育意味和挑戰性觀點”;2015年位列第三,原因是 “不準確,同性戀,性教育,宗教觀點,不適合特定年齡群體”。

Jazz Jennings與本書封面合影。(圖片來源:I Am Jazz | Book,Youtube) 《 I Am Jazz 》源自生活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 Jazz Jennings 的真實經歷,Jazz 和 Jessica Herthel一起創作了本書內容,圖畫作者為Shelagh Mcnicholas。 2000年出生的 Jazz,在2歲的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真實的心理性別,4歲被確診為性別焦慮(舊稱性別認同障礙,指一個人因為出生時的性別指定而遭受的痛苦)。目前以女性身份生活的她是一名 LGBT 運動家,致力於為跨性別兒童發聲,製作了 “Transgender 101” 系列視頻介紹跨性別者的概念與生活,在Youtube 擁有65萬粉絲。除此之外,Jazz 還出版了《 Being Jazz: My Life as a (Transgender)Teen 》;其同名電視節目從2015年7月開播,至今已有5季,獲得反歧視同志聯盟 GLAAD 第27屆同性戀媒體獎的最佳現實類節目獎。 在這本書出版的11年後,2015年11月,美國威斯康辛州一所小學在與本校跨性別學生的父母討論之後,原本計劃將《 I am Jazz 》納入學生閱讀書單,以幫助該校一名6歲跨性別女孩的同學理解她的身份,表達學校對跨性別學生的支持。跨性別女孩也正在計劃著向朋友們出櫃。然而,就在信件發出的隔天,學校收到一封長達五頁的譴責信,宗教群體對學校的做法表達了強烈不滿。最終,迫於宗教團體的壓力,學校最終還是在書單中刪除了這本書。隨後,女孩的母親向媒體表示:她的女兒想要的僅僅是被接受,被包容,並且不被霸凌。

這個事件引起了巨大爭議,幸運的是,跨性別女孩得到了本地社區的堅定支持,社區居民專門開辦兩場閱讀《 I Am Jazz 》的活動。其中一場活動吸引了超過600人參加,包括本書作者 Jessica Herthel。 這本書的內容以Jazz的真實生命經歷為主。這個喜歡粉色、銀色和綠色的小女孩,熱愛唱歌、跳舞、畫畫、化妝、踢足球和假裝自己是個明星。她最喜歡美人魚,有時會穿著美人魚套裝入水。小時候,每次媽媽誇 Jazz 是個 “好男孩” 時,Jazz 都會糾正她 “不,媽媽,是好女孩!”。家人允許她穿女裝,但只限於家庭範圍,一旦外出,Jazz 就必須穿回男裝。 後來,醫生診斷出 Jazz 患有性別焦慮症。幸運的 Jazz 有一對尊重她的父母,他們鼓勵她穿女裝,留長頭髮,甚至從此改名為 Jazz。儘管開始的時候,Jazz 遭遇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不理解。但是,慢慢地,大家接受了她作為 Jazz 的樣子。Jazz 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然而她也意識到,快樂做自己才是最重要、最值得驕傲的。

04

結 語

LGBT 主題的繪本是否適合兒童閱讀,仍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2008年,美國為了繪本中一張男男接吻圖,具體規定了同性戀主題的材料必須放置在約1米5高的地方,以防兒童接觸。儘管2015年6月,同性婚姻在美國迎來了全國範圍的法律承認,然而美國圖書館協會發布的2018年 Top11禁書書單中,LGBT 主題的書籍仍因其內容而被禁止。與外界的紛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處在爭議風波中心的繪本,只是洋溢著美好溫馨的氛圍,以致讓人產生荒謬之感。 兒童應該讀什麽?誰能夠決定兒童讀什麽?關於這兩個問題的討論不會停止,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的答案。 最後,回到 “繪本” 的概念。繪本是隻給兒童看的嗎?繪本是否適合成人閱讀?一些人認為繪本的文字和繪圖是低齡化的。然而,這只是對繪本的誤解。優秀的繪本因其具備的普世價值,能夠跨越年齡、階層、地域等,適合所有人閱讀。甚至,在設定主要讀者為兒童的繪本中,成年人反而可以從中對比自己已經成型的思想,接受意外的觀點挑戰。也許這些 LGBT 主題的繪本對成人的衝擊更甚於對兒童讀者的衝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