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禁書周”上線,那些年被禁的書卻越來越火

每年9月的最後一周是美國的“禁書周”(Banned Books Week),其間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將公布年度十大受質疑圖書(Top Ten Most Challenged Books),同時邀請社會大眾通過閱讀“禁書”讚頌言論自由。ALA每年公布的書籍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社會的爭議,但這些榜單實際上讓人更加注意到了那些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

▲為了迎接“禁書周”,推特上已經有不少網友開始為讀書角進行全新裝扮。

獲獎作品也成了“禁書”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熱門書籍也有可能遭到質疑。在美國,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圖書審查,每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對任何一本書提出質疑,並向學校、圖書館、地方政府或出版機構提出意見。當對同一本書提出質疑的人數達到一定數量,這本書就能榮登ALA年度十大受質疑圖書。因此,這個榜單並沒有在幫大眾排雷。

今年最易被質疑的十本書尚未公開,不過在2017年的名單中,《十三個原因》《戲劇》《追風箏的人》赫然在列,他們被禁的理由是由於爭議性的自殺內容,涉及LGBT角色以及內容露骨等。“禁書周”的歷史已經有30多年,有不少圖書都體驗過屢次上榜的滋味,截至2017年榜單,《巧克力戰爭》(The Chocolate War, by Robert Cormier)已經上榜了8次,而《壁花少年》(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by Stephen Chbosky)則上榜了7次。

那些獲得大獎的作品,也沒少被質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鼠之間》,以及美國普立茲小說獎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紫色》《寵兒》都曾是“禁書”。

許多人的愛書都曾被禁,這些理由千奇百怪

成為“禁書”的也有可能就是你的愛書,但它們被禁的這些理由你認同嗎?陪伴大家度過童年的《哈利?波特》曾在多年內登上最易被質疑圖書榜單,因為有人指控它宣傳巫術。《麥田裡的守望者》作為文學經典,也因為粗俗的語言激怒了美國家長,他們特地對小說中的粗口進行了統計以佐證他們的投訴,加上涉及性場景、毒品等內容,該書早年被禁了一段時間。

根據ALA的統計,對性的描寫算得上是圖書被禁的首要原因。《尤利西斯》在美國被禁長達15年,《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直至上世紀60年代才能公開在美國銷售。遭遇類似命運的還包括《一位妓女的自傳》《懺悔錄》《百年孤獨》等。這一現象也與另一組數據有關——60%對於圖書的質疑都是由家長提出的。雖然書籍被禁,但這些圖書可能只被一家圖書館下架,或者只在特定時間段不許上架。

 

美國新聞網站Vox認為最奇怪的一次禁令是針對1963年出版的《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這本書是許多美國人的童年讀物,還獲得了凱迪克金獎、國際安徒生獎等,但在這本書出版半個世紀,獲得了賣出1900萬冊的好成績後卻有人認為它該被禁。在美國家長作為質疑書籍的主力軍情況之下,童書確實也會偶爾登上禁書榜,比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綠野仙蹤》等。

圖片來源:東方IC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