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證監會第三任主席周正慶病逝

周正慶周正慶

  財新網報導稱,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近日病逝,享年83歲。周正慶曾於1997年7月到2000年2月任職中國證監會主席。

  周正慶是安徽天長人,1951年開始參加工作,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分行擔任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人民銀行北京分行朝陽區辦事處主任,1983年9月被提拔為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1984年5月再次被提拔為北京分行行長;1988年進入西南財經大學學習;1993年升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1995年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主任,1997年7月兼任證監會主席,2000年卸任證監會主席。

  周正慶稱自己是一名“資本市場的老兵”,全程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十幾年的陽光和風雨。在他上任的時候,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違規交易頻發,市場市場低迷。他主張積極治理股市,同時更注重市場的發展,筆下的一份建議曾引發著名的5·19行情。

  周正慶有一個名言,一家公司從十塊錢突然跌到一塊錢,所有人都會承受不了,因為血本無歸。如果有辦法,第一步讓它從十塊錢跌到九塊錢,然後進行充分換手,前面的人以九塊錢都賣掉了,賠了10%;第二步從九塊錢跌到八塊一,再進行全部充分換手;第二批接手的人又賠了10%,以此類推,直至跌到零。

  周正慶:519行情的”主推手“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各國資本市場,受害各國金融體系幾乎崩潰。儘管當時中國資本市場尚未開放,但當時的證券市場狀況確實令人堪憂,一是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尚未形成;二是非法發行證券和交易活動猖獗、場外交易混亂、證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證金、期貨市場突發事件頻頻發生。

  從1998年開始,周正慶開始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場、證券機構、期貨市場、證券交易中心、證券投資基金等,尤其是關閉了牽扯到340萬股民、520家企業的41個非法股票交易場所。

  199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由他主導醞釀了一份《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規範證券市場發展若乾政策的請示》,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 井噴行情。短短一個半月,股指上漲70%。

  周正慶堅持認為,政府通過政策和輿論來間接引導資本市場,這樣的“政策市”是國際慣例。以善意的思維釋懷,股市必須得到呵護。甚至他利用出訪機會,與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探討對證券市場進行巨集觀調節和乾預的必要性問題。

  對於國務院批準了六條主要政策建議引發的“5.19”行情。周正慶曾表示,六項政策的頒布對引發“5.19”行情起了重要的導向作用,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家巨集觀經濟形勢。首先,繼1998年以來,國家以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為主要內容的各項經濟政策逐步發揮效應,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增長結構和企業效益狀況也發生積極變化,從而為證券市場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巨集觀環境;其次,經過近兩年的清理整頓和法制建設,證券市場運行秩序明顯好轉,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證券市場具備了規範發展的基礎條件;再次,在1997年以來股市持續下跌過程中,眾多上市股票的市盈率大幅下降,投資價值日益顯現,客觀上市場存在著上升的內在要求。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滬深股市才出現了恢復性上升。證券市場進一步轉好,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為證券市場進一步規範發展奠定了基礎。

  周正慶任期資本市場大事記

  1998年,周正慶發起資本市場整頓風暴,包括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場等。事後,周正慶回憶稱清理整頓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積極成效,並且沒有引發大的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可概括為采取“先降溫,後處理”的辦法;實事求是、疏堵結合等五個方面。

  1998年12月29日,《證券法》通過,周正慶功不可沒。到1998年底,證監會頒布實施250多項法律法規,初步形成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從證券法起草到證券法頒布,前後經歷了6年半,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審議了五次。

  1999年5月16日, 經過各方面的協調和修改,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六條主要政策” 建議,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行情,周正慶解讀當時的”六大救市政策“稱就市場而言,我認為,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都要用,不是隻用無形的手,只要有利於經濟發展需要,都是可以用的。我在任期間曾兩次組織撰寫了《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第一次阻止了當時股市的過熱,在亞洲金融危機來臨之前,提前消除了股市泡沫,對全民進行了一場風險教育,從那以後,“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逐步深入人心;第二次肯定了股市的恢復性上漲,把握了時機,推動了股市的發展。

  2001年穩妥推進股市開放,周正慶認為加入WTO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是深刻的。不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如何,我們畢竟開啟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隨著境外機構的進入,其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勢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運作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

  周正慶任期內金融大事件一覽:

時間

事件

1997年6月6日

禁止銀行資金違規入市

1997年8月15日

滬深交易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

1997年10月8日

 

國務院原則通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10月16日

 

周正慶發表《積極穩妥發展證券市場》

 

1997年10月23日

央行第三次降息

1998年3月24日

央行第四次降息

1998年4月22日

深滬兩市的交易所 實行“特別處理”制度

1998日6月12日

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8年7月1日

央行第五次降息

1998年11月25日

證監會通知:擬上市公司職工股一律停發

1998年12月7日

央行第六次降息

1998年12月29日

《證券法》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

1999年5月16日

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六大政策”

1999年5月24日

證券公司增資擴股正式啟動

1999年6月1日

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1999年6月10日

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大幅全面降息)

1999年6月15日

《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範發展》

1999年7月1日

《證券法》正式實施,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1999年9月9日

三類企業再度獲準入市,次日深滬兩市股票突破1000支

1999年10月27日

國務院批準保險公司間接入市,同時宣布國有股配年內配售規模

1999年12月2日

國有股配售試點啟動:中國嘉陵、黔輪胎進行試點

1999年12月6日

有關國有股減持頒發頒布

1999年12月27日

人大修改公司法優先高新科技公司上市

2000年1月27日

周正慶提出證券市場發展方略

  歷任證監會主席盤點

  中國證監會主席從1992年第一任算起,現在已經有八任了,先後是劉鴻儒、周道炯、周正慶、周小川、尚福林、郭樹清、肖鋼和劉士余。

  劉鴻儒(1992年10月—1995年2月)

  現年88歲的劉鴻儒是證監會第一任主席,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奠基人。1992年,在全國掀起的股票狂熱和深圳爆發的“8·10”股票認購舞弊案件,促使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迅速成立。當年10月,朱鎔基親點劉鴻儒擔任證監會首任主席。

  直到1998年證券委與證監會正式合並為現在的證監會,以證監會為核心的集中統一的監管模式逐漸形成,中國證券市場監管進入新時代。劉鴻儒執掌證監會期間,《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等多23項政策法規落地。他大膽的進行了證券產品創新,推出H股,青島啤酒作為內地第一家發行H股的企業上市。

  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3月30日,劉鴻儒去職。

  周道炯(1995年3月—1997年6月)

  現年85歲的周道炯是第二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伊始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考驗:處理“3·27”國債期貨重大違規事件。他親自主持“3·27”國債期貨的後續場外協定平倉工作,暫停全國範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同年9月2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監察部等部門公布了對“3·27” 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萬國證券、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以此為契機,在1996年,周道炯親自主持並連續下發了《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行為若乾問題的通知》《關於堅決製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十二道金牌”,堅決果斷地處理了 “長虹”事件、“華天”事件等90多起違法違規案件。周道炯“滅火隊長”的稱謂由此而生。

  此外,周道炯果斷改革發行方式,把以往向各省下達發行額度,改為向各省下達上市家數,一大批大型國有企業實現上市。

  周正慶(1997年7月——2000年2月)

  周小川(2000年2月—2002年12月)

  現年70歲的周小川,作為市場派的典型代表,為第四任證監會主席。他將市場化改革嵌入證券市場的監管之中。上任伊始的監管定位,就是證監會應該當好裁判員,不偏向、不下場。

  嚴加監管,打擊黑幕也成為周小川整肅證券市場的主要功績。他以打擊“基金黑幕”為契機,開始施展他一系列強化監管的組合拳。

  2001年3月,剛剛離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的史美倫,被力邀加盟中國證監會擔任專司監管工作的副主席職務。隨後,股市黑幕相繼曝光,一大批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被立案查處。

  2001年3月17日,公司上市的核準製正式啟動,而行政色彩濃厚的審批製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周小川任內發生了“賭場論”和“推倒重來論”的爭論。周小川任內還實施了國有股減持政策,但因為指數快速暴跌,僅僅實行四個月即被叫停。

  尚福林(2002年12月—2011年10月)

  現年67歲的尚福林是第五任證監會主席,他也是目前任期最長的一位證監會主席。

  尚福林任期內最大的成績在於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A股全流通。為保證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進行,股改制定了兩個操作原則:一是實行試點先行,協調推進,分步實施;二是統一組織,分散決策。截至2006年年底,滬深兩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式,市值佔比97%。隨之滬深股市開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由最低點998.23點上漲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最大漲幅為513.6%。這也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位。但2007年年底開始,股市一路狂跌。一年時間裡,滬指急挫至4459.11點,暴跌幅度高達72.81%。

  郭樹清(2011年10月——2013年3月)

  現年62歲的郭樹清,作為大刀闊斧的改革派,接棒第六任證監會主席。在短短17個月間,推出了疾風暴雨式的近70項政策。

  郭樹清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以促進機構和市場活力為導向,倡導價值投資,對內幕交易和違法行為“零容忍”。在他任職期間,A股市場遭遇持續低迷,但郭樹清堅持資本市場應自力更生,往機構創新、政策創新上來激發市場活力。這樣的思路鼓舞了業界。

  雖然還沒有來得及觸動資本市場最根本的發審制度,但他提出“IPO不審行不行”之問,令市場為之一振。十八大前後,郭樹清表示,要堅持對發行制度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任內推出了多年未能落實的上市公司退出制度,與十餘年前周小川任證監會主席時頒布的退市制度重新接軌。

  肖鋼(2013年3月——2016年2月)

  現年60歲的肖鋼,是第七任證監會主席,在其任期內,A股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杠杆牛市,在監管去杠杆的政策下轟然倒塌,引發多輪暴跌,熔斷機制成為證監會史上最短命的政策,市場怨聲載道,肖鋼本人也多次身陷離職傳言。

  劉士余(2016年2月——今)

  現年57歲的劉士余,是現任證監會主席。他一上任便叫停了IPO注冊製改革和戰略新興板,著手清理IPO堰塞湖,嚴控上市公司品質,強調交易所一線執法,嚴厲打擊市場各類違法違規。

  據證監會數據,截至2017年底,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84家。IPO在審企業已由最高點2016年6月底的895家下降到2017年底的484家,堰塞湖水位下降近一半,效果顯著。

  即便如此,劉士余對堰塞湖解決速度依然不滿,甚至認為2017年放行的300多家企業大部分是傳統行業企業,對改善市場結構沒有太大意義。各地證監局提高擬IPO企業驗收難度,從源頭上減少排隊企業。

  據證監會7月19日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9家,相較於2017年底的484家排隊企業來說,堰塞湖水位又下降接近一半。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