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人都有拖延症,我是如何做到自律的?

社長說

自律使人自由。

●●●

重度拖延症,

我是如何做到自律的?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常常看到朋友在微博,或者是朋友圈裡面發“昨晚又沒有早睡”,“工作又拖到半夜才完成”,“現在不想做,等晚一點吧”,"不能睡,今天的手機還沒玩完呢。"諸如此類的言論時,你也會找閨蜜抱怨,我怎麽拖延症又犯了?

而這時他們亦或高冷的跟你說“早知道就不要拖嘛?”亦或是也跟你一樣說著同樣的話,然後進入到一個怪圈裡。

?Derek Thompson

現今科技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們的以前的生活,我們的時間悄無聲息的被社交網絡,手機,遊戲等等所慢慢吞噬,而讓我們真正想完成一些事情的時間變得逐漸少下來。

我們的意志力在不斷接受著各種誘惑的測試,在目標和墮落中掙扎的人越來越多。“拖延王國”也在慢慢壯大。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才能,從這樣感到焦灼的不良生活中走出來呢?如何改善自我,走出拖延症的惡性循環,形成自律而良好的生活呢?那麽今天我們將會給你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意見。

自律是什麽?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測試孩子們對棉花糖的自控力。具體做法是,能在一定時間內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會額外得到一塊棉花糖的獎勵。

結果顯示,大部分孩子拿起棉花糖就往嘴巴邊送,僅有少部分孩子能堅持得到第二塊棉花糖。

根據觀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其他重要的領域,能在短期內抵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比無法抗拒誘惑的孩子表現要好。那麽,自律是什麽?

自律是為了實現更長期目標而適當管理我們的衝動的能力,即自控力或意志力。我們可以把目標細化,評估行動,而不是對即時衝動作出反應,而且這樣經常能避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中世紀的哲學和神學家聖托馬斯阿奎那說,善於自我控制的人能夠“保存他們的生活”。即他們能夠做正確的事情,保持自己的健康和快樂。

自律是一種心理資源。如果我們制定了一個長期的我們的內心很重視的目標,那麽,這個目標比那些沒有動機的目標更有可能實現。

舉個例子,在抵抗不健康的食物和其他不良嗜好的情況下,這個說法似乎適用於自律。換句話說,我們想要克服的誘惑比我們認為我們必須克服的誘惑更容易克服。

自律是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做出的努力。如果控制不了自己,失敗在所難免。

自律和拖延症的關係

在公元前800年,希臘使人希德裡奧便說過,“別把你的工作拖到明天或後天”。在希德裡奧時代,拖延是可憎且有害的。

研究顯示,喜歡拖延的人具有更高的壓力水準和更低的幸福感。

拖延症是什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傷感。拖延症在成功路上使人沉溺,不能自拔。不過,你真正了解過拖延症嗎?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拖延症是一個複雜而失敗的自我調節:專家將它定義為我們打算做的一些重要任務的自願延遲,儘管我們知道我們會受到影響。

一個不好的時間概念可能加劇這個問題,但是無法管理情緒似乎是它的基礎。

最近,對拖延的行為研究已經超越認知,情感和人格,進入神經心理學的領域。有研究指出,大腦的前額系統涉及與自我調節重疊的多個過程。

這些行為包括問題解決,規劃,自我控制等,屬於執行功能的領域。

“鑒於執行功能在啟動和完成複雜行為中的作用,令我驚訝的是,以前的研究沒有系統地檢查執行功能和拖延的方面之間的關係。”---布魯克林學院,勞拉拉賓。

拖延症的具體體現:

相信你會對以下的場景很熟悉:

“沒事兒,再睡會,不會遲到的”

“東西不是明天才交嗎,今晚再完成”

“XXX?下周一的事情嘛,我在看電影”

“反正不急……”

對於拖延,人們“默認”地暗示自己:做這件事情很痛苦,我可能做不好。人們都傾向於避免做自己不樂意做的事情,這種暗示幾乎導致了所有拖延症的產生。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暗示?

然而,有三大罪魁禍首:

1)恐懼,你覺得采取行動可能是危險的。

2)壓力,你覺得一個不同的活動會更讓你愉快或不那麽難受。

3)疲勞,你覺得你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承擔手頭的任務。

簡而言之,當你推遲你現在應該完成的事情時,你會拖延,反而會去做更有趣、讓你更舒服的事情。

理想與拖延之間的鴻溝

鑒於自律的波動性,失敗的問題不在於誰的自控力的好或壞,而是在何時或在什麽條件下自我控制或多或少可能成功。比如,我們都知道消極情緒、疲倦和酒都極大可能地導致自律的失敗。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蒂莫西說:“我認為拖延導致自律失敗的基本概念是相當清楚的。你知道你應該做什麽,但是你不能讓自己做到這一點。這是意圖和行動之間的差距。”當一個不愉快的任務遇到一個高衝動性和低自律性的人時,拖延如期而至。

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生活大不同。

為什麽有時候我們自律失敗了,而別人卻成功了?

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

就拿成就和任務績效來說,比如在學校或工作。從長遠看,高自律的人應該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績,因為他們能夠準時完成任務,排除休閑活動的干擾,能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保持良好的情緒。

不自律的人更痛苦,表現糟糕

我們通常對拖延症存在一個誤解:這是一個無害的習慣,任務最終能完成就好。有些人甚至認為在拖延症創造的壓力之下工作,會更好。

斯坦福哲學家約翰·佩裡(John Perry)是“拖延藝術”一書的作者,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重組他們的待辦事項清單來解決他們的優勢,使他們總是能夠實現有價值的東西。對此,小編內心也是OMG。

儘管拖延有其本身的好處,諸如較低的壓力水準(因為這部分人喜歡放棄工作,去尋求更愉快的活動),但其實拖延的成本遠高於及時利益—拖延者獲得更低的成績,同時承受更多累積的壓力,以及更容易患上疾病的風險。

在2000年“人格研究雜誌”期刊上,APS研究員Dianne Tice和Joseph Ferrari總結說,拖延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拖延者試圖破壞自己的最大努力。

所以說,其實要進行自律並不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難。之前看到別人的一篇文章,寫到這樣一句話“自律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經驗總結”,深以為然。下面一些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助你們。

1) 盡可能縮短我們目標訂立的時間,給自己設定一個即時的結點

我們的意志力往往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最能集中的,Phil Drolet在有關意志力的文中提到,80%-90%的情況下,如果將完成事情的時間限定在五分鐘,一旦開啟良好的狀態,事情講進行的非常順利。

而我想說的是,短時間的目標我們會完成得更好,而多次完成短期目標,慢慢地,自律會變成一種習慣,從而成為身體自發的一種本能。

如果我們的計劃制定的太過長遠,那麽在計劃完成的過程中,我們無法調整自己的狀態,並且無法從中獲得想要的滿足感,從而導致對目標產生厭倦的心理,反而會偏離我們的計劃。

2)遠離誘惑,“眼不見為淨”。

當我們開始需要改善不好的生活習慣的時候,請遠離所有有可能挑戰你意志的誘惑。

3)把計劃告訴你的朋友,也能成為你堅持自律的力量。

就我自身的經驗來說,我曾經試過將每天的跑步的公里數PO到朋友圈裡,而後翻閱,發現那一段時間每天跑步的完成率達到100%。

而把自己的計劃變得更加公開化會讓它變得更容易完成,無論是出於我們的自尊心,希望別人認可亦或是別人的鼓勵都會成為你堅持下去的動力。

4)學會在養成自律的過程中,原諒自己中途所犯的錯誤。

養成自律的生活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當他變成習慣才能成為本能。就像Jennifer Cohen在其文中寫到,養成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我們無法完成按照計劃一絲不苟的實施。其中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一些困難和失敗。

也許你今天違背了計劃,放縱自己吃了很多甜食;也許你今天偷懶而沒有健身房;或者你今天睡過頭而沒有按計劃起床。不要為此否定自己,讓沮喪的影響你。

最後,你在自律和拖延方面有什麽樣的經歷?評論區等你們聊一聊喲。

●●●

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