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斷臂快遞小哥獲評公司“明日之星”:寄收件數量遠超同事

劉濤騎著載滿貨物的電動車準備開始派送。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周琦 實習生 高亮 攝

劉濤今年32歲,2008年勤工儉學期間因意外事故他失去了右手。

十年間,他開過列印店、快遞店,如今又當上了快遞員。零差評,幾乎無投訴的“傳奇”成績,讓劉濤在2018年獲得該公司“明日之星”的稱號,全公司僅2人獲獎。

快遞網點站長助理彭星宇說,劉濤總是笑容滿面,服務甚至比雙手健全的快遞員做得還要好一些,經歷過一些事情,“心態也比我們好”。

3月10日下午,劉濤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把本職工作做好,希望6歲的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快遞點每天公示的運營數據,劉濤穩居第一。

斷臂“明日之星”

3月10日下午2點多,剛剛完成配送的劉濤在家匆匆吃過飯後來到快遞點卸貨、分揀,他的到來,讓快遞點充滿了笑聲。

下午2點30分,一輛運貨車到達劉濤工作的快遞網點。

劉濤跳上車,用左手和同事一起將一大袋包裹拽下車,掃描後,熟練地將大小包裹分配給6名配送員。他左手抓起包裹,右手緊緊夾住,一趟可以卸下五六個包裹。分揀完成後,劉濤用語音輸入法說出每一個包裹對應的手機號錄入手機,再用左手在快遞單上填上被隱藏的手機號。

“方便給客戶打電話。”劉濤說。

將自己的派件按小區遠近裝上電動車,劉濤換上電動車電池,開始了下午的配送。“現在是淡季,只有50多件。”劉濤說,高峰時,一天下來,電動車要換3次電池,跑上七八十公里。

“上午的配件不太順,有位顧客打了兩次電話說在家,等到了打電話卻沒人接。”下午3點半,劉濤來到第一個小區,指著車中三大箱快遞說,“這是常有的事,有時等了半個小時也不見有人。”

再次電話聯繫後,劉濤將快遞放入快遞櫃,下車間隙,劉濤把手機放到右殘臂上,上臂緊緊夾住形成支撐,撥通已經錄入手機的電話,用藍牙耳機與收貨人溝通派送時間。 等待過程中、乘電梯時甚至走路時,劉濤會在微信上一一回復預約發件的顧客,約定好時間。

劉濤介紹,自己有4000多名微信好友,大多是這些年積攢的“回頭客”,需要發送快遞、退件都直接通過微信聯繫。

快遞網點站長助理彭星宇告訴澎湃新聞,3月9日,劉濤完成了142單配送,收件28件,完成率200%。

“收件就是靠能力了,他的收件比我們多多了。”同事牟來旺指著3月6日的網點運營數據說,劉濤的當日收件量達到了45件,遠遠超過其他同事,牟來旺說,劉濤人緣好、態度好,每天收的貨特別多,在快遞點每天收件量都是第一名。

傍晚6點,劉濤完成了下午的配送、收件工作,繼續前往站點取出同事們來不及配送的快件。“晚上還約好了幾個收件。”劉濤說。

“都是這樣一單一單跑出來的辛苦錢,”劉濤介紹,送快遞每個月可以拿一萬元左右,“雙十一”“雙十二”有近3萬元的收入,“但是那很痛苦啊,一天要來3趟滿滿當當的快遞車。”

劉濤將快遞放入快遞櫃。

一人撐起一個家

劉濤是湖北監利人, 2008年,讀大專的他利用放假時間勤工儉學,不料右手被絞進機器,手掌手腕沒了。

“眼看可以出來工作為家裡分憂了,卻遇到這種事。”意外發生後劉濤沒有再繼續讀書,一度十分低落,母親也痛不欲生。在家調整了幾個月,劉濤決定出門找事做,他在武漢一家大學裡租下一檔門面,開起了列印店。

失去了右手,劉濤就學習左手打字,自學排版。“當時和學生關係比較好。”劉濤說,到了開學季、畢業季列印高峰時,還會請幾個學生幫工。因為列印店在食堂旁邊,劉濤和食堂的人很熟,學生釣到魚就會找他幫忙在食堂加工,“和學生打成一片了”。

劉濤說,當時列印店收入不錯,但租金連年上漲,不得已他關掉了列印店。2012年,劉濤又跟朋友一起承租了一個快遞網點,“半年後,朋友覺得太辛苦就走了,我就一個人做”。

劉濤說,生意最好的時候,他還買了送貨車,雇了3名員工,個人年收入近20萬元。

直至2018年,加盟的快遞公司業務量在萎縮,當年8月底,劉濤到如今工作的快遞網點成了一名快遞員。

劉濤住在離快遞網點不遠的門面房,1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隔成兩層,二樓住人。3月10日下午,劉濤的母親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平時幫忙帶孫子。

“兒子今年6歲了,孩子才半歲時自己離婚了,”劉濤說,由於工作原因,自己的時間很少,幾乎沒有,陪孩子的時間就更少了。

劉濤說,剛剛做快遞員的時候,母親下午五六點做好飯等,“現在都習慣了,七八點再做飯”。

“人肯定都是有夢想的,但是要等待機遇。”劉濤說,做這一行,先把本職工作做好,有好的環境再去做打算,現在更希望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