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學中醫,全靠「饅頭夾冰棒當飯吃」的刻苦與堅守

跟師學習很辛苦。等我去食堂打飯的時候,除了饅頭啥都沒了。而我兩隻手疼得連掰饅頭的勁都沒有,只好請司機幫我把饅頭掰開,到外面買根紅果冰棒,夾在中間吃了。

筋出槽:一份好奇與堅守

我的中醫骨傷情結開始在高中時代。那時參加大型體操訓練,一位同學在訓練中扭傷了胳膊,我陪她去醫院。大夫拿過受傷的胳膊,前後左右看了看說:「骨頭沒傷,開點葯敷敷吧。」

我在旁邊問了一句:「大夫,骨頭沒傷,是不是筋出槽了?」大夫看了我一眼嘲笑說:「你懂什麼叫筋出槽嗎?好了走吧,下一個。」

出來之後,我想起鄰居說有個老先生看筋骨傷很好,就輾轉找到了老先生家。老先生托起受傷的胳膊雙手一捋說:「嗯,這根筋出槽了。」一邊說一邊轉動了幾下,說好了。

再動,胳膊就真的不痛了!我驚了。從那時起,我立志學醫,就是想弄清楚,到底什麼是筋出槽!

1977年經部隊選拔,我考入蘭州軍區軍醫學校,系統學習了西醫基礎知識及臨床醫學。儘管我極其努力地學習,但「筋出槽」的問題,仍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畢業後分配到部隊醫院,因為沒有骨科,我便申請到了外科。工作了幾個月後,心裡還是念念不忘筋出槽的問題。

回家探親時,我又去拜訪那位老先生。但不巧,老先生去外地兒女家了。回來後我很鬱悶,家人見狀說:「別著急,雙橋有位老太太治療骨傷特有名,她的手法總理都說好。」我一聽,第二天就打聽著去了雙橋醫院。

在一排坐南朝北的平房外,病人排著長長的隊。其中,一間100多平米的大房間裡,有十幾張床,五六個大夫。在最門口有一位80多歲,慈祥可愛的老奶奶,坐在椅子上給人看病,看得很快,而且出來的每個患者都面露詫異:哎,真的不痛了!哎好多了,真的!

我趴在窗外足足站了一上午,心裡特別激動,這就是我崇拜的醫生,我找到老師了。

回到部隊後,我立馬打報告要求去學習。其實,我這點心思大家都知道,長官也非常支持,於是1982年來到了恩師羅有明大夫的身邊,學習中醫骨傷手法,從此跟中醫骨傷正式結緣。

這段跟師經歷影響了我的一生。30多年來,一路走來付出的是心血,收穫的是技藝精進。讓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求知者成長為受到大家認可的,有自己診療特色的中醫骨傷科醫生。

五心:醫生前進的力量

在這麼多年的學習和成長中,我體會到要想當一名合格的醫生,就必須要做到:有愛心,有進取心,有恆心,有包容心,有責任心。這幾條看起來像是道德說教,其實不然。

「懸壺濟世」「醫者父母心」「大醫精誠」,這些說法都不是虛的。做不到這一點你就選錯了行。既然你選擇了醫生,就選擇了要比別人多吃苦、多付出;就選擇了關愛,選擇了責任。

愛心

愛心是作為一名醫生的基本條件,不僅體現了對人的愛,還包括對事業、對生活的愛。

你知道它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它會帶來什麼嗎?

為什麼講醫者父母心,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細膩的、無處不在的。我們中醫收集診斷資料的手段是:望、聞、問、切。愛心是望聞問切互動的基礎,這四步你做得到位嗎?如果你做到位了,你將獲得的是患者的信任,經驗的集累,有效的治療和社會的回饋。

舉個例子:有個患者是河北唐山的,男性,45歲,一群人簇擁著,拿著一摞片子,托著腰來到了我的門診。

「我是腰間盤突出,你能治嗎?」我接過片子,沒說話。

在我看片子的過程中,他講了近兩年的看病經歷,言語中流露出了對醫院及醫生的不滿,並且明確告訴我是朋友拉他來的,並不抱多大希望。

我看過片子後己確定片子的診斷與他講的癥狀不符,於是又問了一些細節,在問細節的時候我發現他的情緒穩定了下來,並用懵懂的眼神看著我問,這和我的病有關係嗎?

我一笑說:「我再查查你的腰。查過後告訴他,你腰痛的主要原因是坐的太久,腰大肌與臀大肌功能失調引起。」

「真的嗎?」他雖是半信半疑,但乖乖的上了床。

確診後需要針刺治療,但他怕針怕得要死。但當我提出需要扎針的時候,他沒有再說一個不字。而且我說:「扎針的時候,不許緊張,否則療效不好。」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幕:他頭上冒著汗,但腿是放鬆的。當然,治療效果是不錯的。在我開單子的時候,他一個勁兒的說:「多開點多開點。」拿過單子,還深深地給我鞠了一躬。

整個過程中我並沒有好言相勸,但我的診斷和治療都是用心去做的,人與人之間在意的是心,而不是無力的美言。

愛心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愛,還有對事業、對生活的愛。老師告訴我「乾這行就要愛這行」。大家想想,如果不是對這份事業如癡如醉的愛,怎能在探索病因病理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在五彩斑斕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價值呢,事業又怎麼長久呢?

豐富的生活閱歷有助於跟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在我們的診療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病人問:這個病是怎麼引起的,能不能去根兒呀?真的很難回答。

就像上面那個例子,腰間盤突出是個退行病變,根本就不可能還納。我們解決的是什麼?是引起腰痛的原因。所以,如果我們只會使用專業術語去和患者解釋,就會陷入到無法交流的尷尬境地。反之,如果我們用生活中事物來解釋就方便得多。

比如解釋常見的腰間盤突出、退行性病變、骨質增生時,我們對司機可以講壓墊、軸承;跟家庭婦女講皮筋老化;跟鉗工講結構;對IT人員講網路;他們就很好理解。而這一切都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熱愛生活、體驗生活才能給我們這些經驗。

生活的閱歷見識還在診治過程中起著不們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還原受傷現場,尋找受傷過程中,骨骼、肌肉、筋膜的動、靜、勢、態的變化至關重要。比如: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職業,在同一場景下發生外傷,所反應出來的受力點及程度是不同的。

豐富的生活閱歷會讓我們在分析和治療中,體驗到受傷瞬間力線的改變對骨骼肌肉筋膜的影響,得以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將異常的骨骼和軟組織回位。

進取心

學無止境。尤其是醫生,更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社會在快速變化,科學日新月異,人體傷病也變化多端。我們上學的時候,哪有更年期、疲勞綜合症,最多就是營養不良、神經官能症、內分泌失調。

而現在呢,沒人認為自己營養不良,天天減肥,天天加強運動。大環境的變化使傷病的性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從作為醫生,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要不斷的探索進取。

舉個例子,去年年底有幾個醫生到門診去應聘。我問,你們有什麼專長呀?其中一個醫生說從業7年了,看脊柱病比較有把握,主要是針刺脊柱兩側,然後拔火罐。

我問治療原理是什麼,他不清楚,說:「老師就是這麼教的。」

這個例子我想說的是,學習中醫我們不僅要繼承、更重的是要發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我們要了解每一招、每一式、每一針、每一穴的精髓內涵所在。

繼承,我們要學到精髓,而不僅僅是外形,徒有其形的招式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內經》雲:「小針之道,易守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不僅僅是針,中醫各科的都是如此。我希望大家都學到中醫的神,領會她的內裡機要,而不僅僅是一些僵硬的外形,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悟、去鑽研。

再講個我的經歷:我隨老師學習的時候,老師已80多歲高齡,大的手法已經做不了了。恩師有一個手法,基本佔了治療的60%以上,就是拇指滾法。我們學員之間在閑暇時都在交流這個手法,但就是不明就裡。

一次有個扭傷後引起足背痛的病人,老師托起他的腳,右手把足背一綳,左手拇指順著4、5趾間向上「哢哢」滾了兩下。病人的第二聲「哎呦」還沒喊出來……再下地走就不痛了。

這種傷說起來應該是常見病、多發病,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隨著力點的改變,將會影響人體的力線結構,影響生命品質。

後來我買了兩隻豬蹄,在趾骨間縱向拉了個口,用拇指滾法進行模擬,發現只有把趾骨下壓繃緊的時候,才能通過拇指下壓卡住移位的趾間組織,滾動壓平,使其組織複位。這一試驗,解決了我心中多年的困惑,什麼叫筋出槽。

我們想一下,踝扭傷的瞬間,足背外翻,但人的第一反應是用足背將身體撐起,力點可在足背外側的任何一處。趾間肌瞬間的分開和聚合,使其很難完全還納,造成軟組織結構上的改變,這就是筋出槽。(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知道了病理形成的原因,治療上如果用老師教的手法,自己操作不能達到目的,你可以選擇合適的手法去歸位:牽拉撚轉,行不行啊?針刺行不行啊?只要離位的組織歸了位,就達到治療目的了。

所以說手法是中醫骨傷的魂,這個魂是活的,而不是固定的招式,同樣是滾法,方向、力道、以及受傷的層次不同也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中醫骨傷流派各有千秋,只有不斷的探索追求,才能領悟其中的內涵,從而法從手出,形成自己的特色。

有恆心

中醫骨傷診療是個苦活累活,也是個精細活。如果是短時間熱情、因為利益的權衡決定、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都是不能長久的,非得下大決心,有恆心才能堅持,才能長期積累,厚積薄發。

在拜師的時候,老師不願收我。原因有二:一因為我是女兵,二我是北京人,怕我驕氣吃不了苦。老師說乾這行就要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不能半途而廢。我毫不猶豫地說:「沒問題,我能做到。」

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才知道這句承諾意味著什麼。老師一上午近百十號病人,我不僅要當好助手,還要開處方,維持秩序;中午11點半下班,老師走了,我趕緊插空看幾個來晚了沒掛上號的病人。

等我去食堂打飯的時候,除了饅頭啥都沒了。而我兩隻手疼得連掰饅頭的勁都沒有,只好請司機幫我把饅頭掰開,到外面買根紅果冰棒,夾在中間吃了。後來司機知道了我的情況,才開始給我留菜留飯了。

從82年跟師至今30多年過去了,無論在哪個部門工作我都沒有離開過這一行,我的確做到了老師要求的「乾這行就要愛這一行」,還要乾好這一行。有失更有得,有苦更有樂。

其實,恆心不僅表現在吃苦的精神和對專業的執著,更重要的是你對所執著的專業的貢獻。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精益求精,推陳岀新。

大家知道筋骨病的治療最難的是診斷,治療手段的實施是根據不同的部位、層次、程度而決定的。現代的影像診斷給我們的一般都是器質性的改變,而臨床上我們遇到的更多的則是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力線改變而導致的臨床癥狀。

因此我們需要影像學的判斷,但更需要我們經驗的積累、以及我們的雙手的觸診去分析、鑒別、治療,從而減少過度治療,減輕病人疼苦。

而且,我上學的時候只有X線,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有了CT、核磁以及更先進的檢查手段,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索,提高我們的鑒別診斷能力,找出不同損傷的共性,以及痛苦小、療效好的治療手段。為專業的繼承和發展不懈努力。

包容心

「三人之行必有我師」,更何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現代從手法上講有影響的流派就有十二家。手法流派各具特點,臨床效果也效如桴鼓,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經驗都極大豐富了中醫骨傷手法體系的內容。所以只有集大成,才能使中醫的骨傷專業得以繼承和發揚。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也使我們的醫療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治療理念還是治療手段。我們做為醫療行業的一份子,尤其是中醫人應該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是因為中西醫對軟組織損傷的認識不一致而踏入這一行的,當時就是為了弄清什麼叫筋出槽。我在學習中問了不少老師,又拜師學藝,苦苦追求了很多年。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醫講的是氣血,西醫講的是結構;中醫注重的是功能,而西醫注重的是形態。

比如腰椎退化的例子,西醫給岀的治療方案是手術,目的是解除神經根壓迫,而我則會考慮是筋出槽、骨錯縫。

臨床上可能會岀現這樣的結果:手術後,影像上的結構有了明顯的改觀,但病人的病情並沒有好轉,疼痛並沒有解除。經中醫診治的病人,病人功能恢復後再去拍片,影像診斷結果結構上沒有任何的改變,但病人的功能恢復了,疼痛解決了。但仍然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通過對筋膜的了解。我們理解了力線的改變可對組織結構產生影響,力線的移動可對筋膜產生牽拉的作用。所以當局部張力發生改變,肌筋膜的牽拉改變了力線的方向時,會出現這樣3種情況。

一是慢性勞損引起的,組織結構通過長時間的代償形成了相對的平衡,適應了相應的功能;

二是內、外傷引起的,組織結構代償形不成相對平衡時,筋膜的牽拉、力線的改變就會對相鄰的組織形成卡壓、褶皺、攣縮等我們常說的陽性反應物;

三是結構的改變卡壓到神經、血管形響了系統功能。

這三種情況處理起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結果。再來分析前面這種情況,退行變說明了時間,疼痛的出現與它不符,所以不是結構改變卡壓到了神經,而是軟組織牽拉傷所致。

舉個例子:肩痛患者,我們常會遇到問題之一就是大圓肌的壓痛。從解剖上說,當我們把三角肌的後束拿開以後,能清楚地看到,大圓肌被誰壓著?被肱三頭肌的長頭壓著呢。我們把這個長頭拿開,再把大圓肌拿開,底下壓著的是背闊肌!橈神經是穿過背闊肌出來的,對不對?

好!從經絡上說,這個穴位叫肩貞穴,我們在治療當中,可以用針刺,也可以用手去按揉它。但我們用力去按揉這個地方的時候,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治療目的呢?大圓肌它會鬆開嗎?不會。那怎麼辦呢?

這是一個肩關節的伸展模式(如圖),當我們把肱三頭肌的長頭鬆開的話,是不是大圓肌也得到松解了呢?不僅它得到了松解,背闊肌也得到了松解,從背闊肌穿過的橈神經是不是也得到了松解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醫骨傷的掘起必須與時俱進,博彩眾學,我們考慮的不應該是中醫、西醫,而應該是如何把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詮釋清楚,做好臨床,拿出數據,彰顯其精彩與療效。

責任心

不僅指的是對工作的責任,對病患的責任,還有對我們中醫事業的責任。

作為一個中醫人,面對中醫目前的局面我們應該想些什麼、做些什麼?中醫幾千年的文化,陪伴著華夏一路走來,到了今天卻需要社會的造勢、需要國家政策的傾斜……想想挺難過的。

老百姓一說看中醫,就像買東西,要先相相面;一說技術不錯,就要先上台練練。在一次多學科碰頭會上,一位業外人士就我的困惑講了自己的看法。很尖銳,但對我的觸動很大。

「大家一直認為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絕不能丟,但要想崛起必須與時俱進。目前中醫面臨的狀態是:各成體系、互不兼容、墨守陳規、自視清高、神秘莫測、雲山霧罩,所以使中醫的信任指數降低。」

聽著不舒服,但想想確實有些道理。

比如,「撥筋通絡療法」的定位問題,我把它定位在了常見病、多發病、進而發展成的難治病。很多人不理解。說那麼多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人都被你從手術台上救下來、那麼多的疑難雜症被你治好了,你為什麼要突出常見病、多發病?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我來告訴大家。

一是,絕大多數的難治病或者叫疑難雜症都是因為常見病、多發病的延誤或治療不當引起的。;

二是,器質上的改變不是用手、用針能改變的了的,從手術台上救下來的一定是因為力線的改變、組織結構的代償卡壓到不同組織出現的臨床癥狀,所以癥狀可以改善功能可以恢復,但影像學上突出的椎間盤是不會有改變的。

再舉個例子,骨質增生,治得了嗎?你能做的是解除局部張力的來源,松解局部粘連。所以我們治的不是骨質增生本身,而是因它引起的疼痛。

再比如,運用撥筋通絡療法也常常會治癒一些疑難雜症,但絕不代表我對治好的這些病症有把握,因為我是中醫骨傷專業的。

所以信任度是靠我們中醫人自己掙出來的。當然還有諸多其他因素使我們的中醫面處窘地,比如學科的萎縮、就業的困難、治療技術廉價等等。

讀書人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集百家之長、開闊思路、與時俱進、用心看病、因清理明,不失中醫人的本色,為中醫精髓的傳播盡微薄之力。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才俊熱愛中醫、熱愛中醫骨傷,學到中醫骨傷的精髓,擔當起傳承的責任。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中醫書友會」,作者/閻喜換,編輯/龍葵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轉載原創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