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協和“放大招”,臨床醫學教育將有大變革

關注一讀EDU微信公眾號(微信ID:yidu_edu),第一時間接收最新專題文章!

全文2991,預計閱讀5分鐘

為了培養世界一流的高水準醫學人才,北京協和醫學院正在“憋大招”,改革力度確實很大,值得期待!

北京協和醫學院招生簡訊(來源:“北京大學教務部”微信公眾號截圖)

最近,“北京大學教務部”微信公眾號一條不足200字的短訊引發廣泛關注,在微信平台上的閱讀量早已突破“10W+”。

這條圖文消息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

原來,北大教務部轉發了一則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下稱“協和”)招生辦公室的通知公告,顯示為推進“雙一流”建設,協和即將啟動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擬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非醫學類專業,招收有志於醫學事業的大四學生到協和就讀臨床醫學博士。

協和允許非醫學類大學生就讀臨床醫學博士,可謂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舉。那麽,協和此次教育改革有怎樣的指向性,是否有先例可循,對應我國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改革又有哪些新突破?

通過梳理有關文獻和現有資料,以及向協和招辦谘詢,一讀君將在下文為您展開分析。

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鑒於目前披露資訊有限,具體改革細節扔在緊張商榷中,一讀EDU將保持密切追蹤,待校方招生簡章正式發布後,將及時為大家分享後續報導與分析結果。

01

協和招生細節

從北大教務部不足200字的簡訊通知來看,協和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招生,首先明確提出了兩點限制。

其一,招生對象必須為非醫學類大四學生(指於2018年9月就讀大學四年級的本科學生)。

其二,招生對象僅面向3所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此外,一讀君還通過進一步的溝通與谘詢,了解到如下資訊。

專業限制

雖然目前公示的招生簡訊並未對本科非醫學類專業提出任何要求,但通過向協和醫學院招生工作人員的谘詢可知:

本次招生要求學生修讀一定學分的生物或化學類課程,但對學生本科修讀的專業類型沒有嚴格限制,具體細節需參見招生簡章。

招生規模

依據協和本次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招生計劃,目前暫定面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招生總人數不超過30人,招生規模較小。

報名時間

由於本次招生改革的具體細節仍在洽談中,因而協和暫定於2018年8月1日開放網上報名通道,報名截止日期擬定於8月20日左右

此後,協和將開展材料初篩等工作,並計劃於9月初,組織安排面試等招生錄取工作。

學製長短

協和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將採用“3+5”的八年醫學博士學製,學生在大四進入協和後,將開始接受5年醫學專業博士培養。

不過,由於這些學生前3年本科學習不涉及醫學專業,所以他們無法獲得醫學學士學位,但在協和能完成學業的學生,仍有資格參加相關考試,在考核合格後獲得行醫資格。

雖然協和此次將直接招收部分非醫學類專業大學生,到學校就讀臨床醫學博士,突破了臨床醫學教育的專業限制,將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大膽革新,但在改革初期,協和並未一味冒進,而是采取極為謹慎的態度。

這從首期試點招生僅限於3所頂尖高校大學生院、招生人數不多、對學生本科課程仍有一定要求等方面均能找到證據。

02

協和改革有哪些新突破?

前文粗略提及了協和此次改革的超前性,如果要細數此次改革有哪些新突破,我們不妨嘗試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招生標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漸進入大眾化階段,我國的醫學教育學生規模也逐漸擴大,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醫學專科招生與本科招生規模均在迅速膨脹。

然而,醫學教育畢竟屬於精英教育,這是全球業內人士達成的共識,入學門檻過低會造成醫師培養品質的魚龍混雜。

協和此次僅面向北大、清華、中科大等3所基礎學科頂尖大學,計劃招收不超過30人的招生制度設計,則能夠彰顯該校醫學精英教育模式的培養指向

學位與學製

當前,我國的醫學學位主要分為三級:學士、碩士和博士。其中,碩士和博士又分為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科研學術型,和以臨床技能訓練為主的專業技能型。

學製方面,則類型較多,且學習年限長短不一。我國主要有:

3年製醫學專科教育(學生畢業時不授予學位)

5年製(部分學校是6年製)醫學本科教育(學生畢業時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7年製本碩連讀醫學教育(前5年為醫學本科教育,完成者可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兩年為碩士研究生教育,畢業授予醫學碩士學位)

8年製本博連讀醫學教育(學生畢業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純粹的醫學研究生教育(碩士或博士)學習年限為2-4年

可以看出,我國醫學學製存在長短差異過大、培養層次過雜等弊端。

其中,如果學生接受的是少於5年的短學製醫學培養,由於學製時間限制,他們就無法修讀很多理科、人文、社科等素質類課程,即便是學醫學基礎課程,也學的是“短平快”。

這種醫學教育沒有給畢業生提供足夠的發展後勁支撐,特別是,沒有給畢業生提供充分的人文和科學素養教育,造成他們存在短板,不利於將他們培養成為未來的醫學精英,阻礙了我國醫療服務水準的提升。

針對上述問題,協和的改革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應對舉措。首先,協和此次招生生源有一定品質保障(來自頂尖大學的本科優秀學生);

更為關鍵的是,此次改革重視目標生源在原來高校所接受的通識教育,計劃從基礎學科優勢明顯的高校中,招收一批具有不同學科背景、已完成通識教育並有志於醫學學習的學生,到協和再接受為期5年的臨床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訓練,為醫學人才培養注入多學科的基因,是改善我國當前醫學教育現狀的有益嘗試。

03

協和改革有無先例可循?

總體而言,協和本次改革在國內醫學教育中尚屬於創新之舉,但若將協和改革放到國際視野,可以看出,協和改革與國外(尤其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醫學教育模式更為相近

表1:各國高等教育醫學學製概覽

注:表格由碩士學位論文《中外高等醫學教育學製的比較研究》整理而得

如上表所示,國外的醫學教育以長學製(5年及以上)為主,其中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醫學教育採用的更是長達8年的學製。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高等醫學教育是在學生完成4年本科教育獲得學士學位後進行的。

同時,美國和加拿大的醫學培養層次是從研究生開始的,因此,醫學博士的招生對象均為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

學生在結束本科4年學習並獲得學士學位後,通過入學考試進入醫學院再攻讀4年醫學課程,畢業時授予醫學博士(MD)學位。

如此看來,協和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所采取的“3+5”學製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4+4”醫學博士培養模式較為相近。

參考美國和加拿大現行的醫學制度,協和可以考慮采取如下舉措,進一步完善此次改革:

設定入學考試。為非醫學類大學生設定入學門檻,只有通過相應入學考試的學生才有機會攻讀醫學博士學位,以保障醫學精英培養模式。

要求學生在學期間參加統一資格考試,合格後方可畢業,以保障學生在接受醫學教育之後,具備國家規定的專業知識和醫學素養。

畢業後區分全科、專科醫生或科研崗位。提高醫學畢業生內部的專業職能分化,為不同層次、專長各異的醫學畢業生提供最適合的就業崗位,這既有利於醫學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又有利於提升醫療保健系統的運行效率。

04

小結

以上就是一讀君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本次協和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的資訊梳理與相關分析。

總之,協和此次改革具有較大的創新意義,十分值得期待,但由於招生具體細節仍在緊張確定之中,所以正式招生簡章仍未公布,需要我們耐心等待。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

好消息是,中科大同協和已於7月15日簽署了創新醫學人才培養合作協定,兩校聯合啟動“創新醫學人才”培養計劃

雖然這一培養計劃看上去並不是前文提及的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但從中科大新聞中心公布的細節來看,兩者應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

中科大新聞中心透露,“創新醫學人才”培養計劃將借鑒國際醫學人才培養經驗,體現醫學教育對多學科教育背景人才的要求,立足於兩校實際情況,培養世界一流的高水準醫學人才。

在協和和北大、中科大等高校取得良好洽談結果後,最終公布的招生簡章將有哪些新內容,後續改革又能否如願實現當初定下的美好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石琬若

一讀EDU編輯部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一讀EDU微信公眾號(微信ID:yidu_edu)查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