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胃脘脹痛,試試代赭石配茵陳

赭石具平肝潛陽、鎮逆平喘之功,多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嘔吐、呃逆以及哮喘等證。臨床中若將赭石配伍少許茵陳,用於胃脘痛伴見口苦口乾、脈弦之症的治療,則療效頗佳,舉例如下。

例1:唐某,男,54歲。胃脘反覆脹痛1年余,伴口乾口苦、盜汗、噯氣不適。近2個月加重,飯後胃脘脹痛尤重,活動後稍舒,納差。1997年11月6日前來就診,予柴平東加味,症略減,細診其脈,雙脈弦細,考慮肝膽鬱熱,肝火隨胃氣上逆。

在原方中加入赭石30g,茵陳6g,服2劑後,胃脹明顯減輕,納食轉佳,口苦癥狀消除,再投4劑,胃脹、納差全消,病癒。

例2:馬某,男,36歲。心悸、寐差、頭昏伴胃脘脹痛不適1月余。於1997年11月24日來診,其舌質紅、苔少,脈細弦。

投予張錫純之建瓴湯以平肝鎮潛、寧心安神,同時稍佐茵陳以柔肝,配與方中赭石以平肝和胃。服2劑後,胃脘痛愈,心悸不寐明顯好轉,知其為赭石配茵陳之功也。

近代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謂:「赭石其質重墜,善鎮逆氣,降痰涎,止嘔吐,通燥結,其性和平」。又謂:「肝為將軍之官,中寄相火,用藥強製之,是激動其所寄之相火而起反動力也」。

而「茵陳者,青蒿之嫩苗,其稟少陽初生之氣,原與少陽同氣相求,是以善清肝膽之熱,兼理肝膽之鬱,實能將順肝木之性」。臨床中,大部分胃脘脹痛患者,伴見口苦口乾、脈弦之症,多為肝膽鬱熱,橫逆犯胃,胃氣不降,肝火隨胃氣上逆所致,故在方中加入赭石,稍佐茵陳,則每獲良效。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中醫雜誌 2000年第2期第41卷》。由大象醫友會校編髮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