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發行審核:其實跟美國差不多

第01期—聚焦注冊製

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首輪問詢回復披露,第二輪問詢即將向企業發出,這是注冊製試點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大步。改革不捨晝夜,如水東流,把我們推到了當下的位置,也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僅就審核問詢而言,需要上交所會“問”,需要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會“答”,也需要我們這些資本市場參與者會“看”。

怎麽“看”?眼神從標準而來,眼光從樣板而來,眼力從豐富的實踐而來。把科創板審核問詢置於全球框架下觀察,中國監管機構最優的對標者當然是美國監管機構。如果考慮到科創板發行上市財務條件與美國市場相當,這種對照就更有針對性。

美國注冊製審核問題數量多不多?

為避免瓜田李下,特別使用了一份深交所2013年12月的報告作為參考,不是此時此地,應該更加客觀。

這份《注冊製下美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制度研究——基於50份SEC反饋意見的分析》顯示,50家樣本公司中,SEC第一輪反饋意見的問題數量平均為50.52個,最少為2個,最多為105個;全部反饋意見的合計問題數量平均為82.02個,最少2個,最多為217個。

我們可以據此對比一下科創板首輪審核問詢的情況,從披露的情況看,晶晨半導體收到問題53個,微芯生物收到問題41個,睿創微納收到問題58個,平均問題數量為50.67個,與美國情況總體相當。

因此,說科創板首輪問詢“問題多了”,如果以美國的標準看,幾乎相當,並不算多。

美國注冊製審核問什麽?

報告研究的50個案例顯示,美國注冊製發行審核中,反饋意見較多的部分包括:財務報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風險因素、業務、招股說明書摘要、薪酬討論與分析等部分,這六個章節的反饋意見佔比為69.44%。

對於關聯關係與關聯交易、管理層、主要股東及售股股東、募集資金用途、封面頁、承銷、現金分配政策、資本結構、股本說明、選摘的歷史財務數據、證明材料等方面,反饋意見合計佔比17.54%。

另有一般問題佔7.67%。

我們可以解剖睿創微納問詢函來作為對比,其中關於發行人股權結構、董監高等基本情況共12問,技術問題5問,業務問題13問,財會信息與管理層分析16問,其他事項(包括募投、減持安排、引用數據和廣告式用語等)12問。

簡單換算一下,美國人問了69.44%問題的部分(財務、業務、管理層討論等),上交所問題佔比58.62%;美國人問了17.54%的部分(法律類問題如股權結構等),上交所問了20.69%。總體差別並不大。

可見,科創板首輪問詢的問題分布,與美國情況也沒有顯著差別。

美國注冊製審核怎麽審?

對於科創板首輪問詢,上交所披露的原則之一就是“全面問詢”,這一點和美國也沒有明顯差別。

曾在華爾街工作多年的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唐應茂,在2012年接受媒體訪談時就指出,“美國證監會在第一輪審核意見中,通常會出現一些‘對格式’(formcheck)對出來的問題。所謂‘對格式’,其背景是美國證監會對招股說明書的內容和格式有要求,比如美國發行人首發招股說明書要遵守S-1表格(FormS-1)要求,美國以外的其他發行人首發招股說明書要遵守F-1表格(FormF-1)要求。”鑒於上述“表格”對發行人披露的內容有實質性約束,所以這與“全面問詢”的精神是基本統一的。

這一點在研究報告中也得到了印證,美國注冊製審核對首發申請基本都採用一般審流程,而審核的方式恰恰是“全面審核”(full cover-to-cover review)。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注冊製審核,每輪反饋問題的數量呈遞減趨勢,也就是說,第一輪反饋問題相對較多,此後輪次問題逐漸減少。問題數量減少了,說明審核人員關注的重點突出了,這一點與上交所掌握的原則之二“突出重點”也是一樣的。

可以大膽猜測,由於第一輪“全面問詢”已經打下基礎,上交所第二輪問詢大概率要“突出重點”,問題數量會減少,但更聚焦,更觸及靈魂,更有利於投資決策參考。

因此,科創板“全面問詢、突出重點”的審核原則,與美國實踐仍然總體一致。

美國注冊製審核會不會否決?

當然會否決。

從1995年到2013年,美國審核機構發出過10個中止令。發出中止令的原因大多涉及披露質量。同時,(“自願”)撤回注冊申請的情形相對就多多了,這種撤回涉及到幾種情形,一是審核機構認為撤回申請對公眾投資者有利,二是審核機構和發行人“不能就注冊說明書的條款達成協議”,三是市場環境不好。

我們熟悉的拉手網、神州租車等公司,都曾在美國撤回過注冊申請。撤回申請的情形經常在美國出現。

既然從奉注冊製為圭臬的“美國往事”看,美國也要否,也有“自願”撤回申請,那麽大概率科創板不會不否,同時也會有撤回。

科創板是“被塑造”的

最後聊幾句閑話,由科創板的審核問詢反映出,社會各界對“怎麽看”科創板,其實仍然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固然需要上交所繼續做好工作,保持定力,但更需要包括決策層在內的各界“看官”,保有強大定力,秉持開放心態。

科創板畢竟設置了“科創”的板塊定位,這與美國市場的情況存在差別,由於社會各界對科創板寄望頗高,特別是針對所謂“含科量”的討論不絕於耳,即便對此不作價值和道德判斷(因為事前判斷類似一種神通或運氣),上交所顯然也會在社會熱議的夾縫中臨淵履薄般把握平衡。

這種平衡往往是微妙的,也是無奈的,它是改革成本之一種。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僅從審核問詢來說,科創板與實踐效果最好的美國並無本質差別。

我們沒有看到的是,科創板是“被塑造”的,它會是什麽樣子,很大程度上不取決於原理和技術,而是人心。

你希望擁有一個理想的科創板,前提是你真正配得上它。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