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葉天士用藥少,少得精闢!(速看)

葉氏案語中,分析病機重視臟腑、經絡、三焦、衛氣營血陰陽以及六淫、七情、疫癘、飲食、勞倦、痰飲、外傷、蟲害等。其中論述臟腑,喜用三陽三陰稱謂,如厥陰、陽明、太陰等尤多。

葉氏案語在分析病情的同時,往往闡發醫理。這些醫理大多是他的心得體會,其中有不少創見,反映了他的學術思想,對學術有重要的貢獻。有時信手寫來,洋洋百餘言,實似一篇專題論述。他善於將原有的理論概念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並補人新的內容,釋疑解說,發人深省,十分珍貴。

〔葉天士醫案存真原文〕

留熱未清,營液已耗,

但論清邪,恐神索氣奪;

膩滯陰葯,防餘熱癰瘍。

議理心之用,亦清補之意。

處方

人蔘麥冬竹心淮小麥

案首言「留熱未清」,知前證之大邪已去;言「營液已耗」, 知證見心煩,必舌紅少苔。

如見留熱未清,遂用芩、連、知、膏之類以清邪,恐餘熱雖去,而神氣反被寒涼之葯所劫奪矣。

如見營液已耗,便用膩滯陰葯,如二地、阿膠之類以填陰,恐餘熱反被膠黏之葯所痼蔽, 必使癰瘍頓起矣。

《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說:「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仲景此條,誠開後世醫生治熱病後清補之一大法門。

葉氏用《傷寒論》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法夏、麥門冬、人蔘、炙甘草、粳米)加減化裁而成此方, 以理心之用,治留熱未清、營液已耗之證,真合拍也。

〔方解〕

此乃手太陰、少陰經之葯。

本方即竹葉石膏湯去半夏、石 膏、甘草、粳米,以竹心易竹葉,加淮小麥而成。

亦即《備急千金要方》生脈散(人蔘、麥冬、五味子)去五味子,加竹心、淮小麥而成者。

因竹葉石膏湯乃治傷寒解後,元氣未復,余邪未盡,胸中留飲,是以虛羸少氣、氣逆欲吐之證,故用竹葉清煩熱,人蔘、麥冬補胃中津液,半夏蠲飲降逆,石膏清胃熱,甘草和中,粳米助胃氣。

因生脈散乃治夏月熱傷元氣,肺中氣液俱虧,是以氣短倦怠、口渴汗多、脈虛而咳之證,故用人蔘補肺中元氣,麥冬清心瀉熱,五味子斂肺止汗。

今本案既不同於以上兩證,故不用竹葉石膏湯與生脈散全方。因留熱未清,故隻用竹心之苦寒瀉火以清心;因營液已耗,故用人蔘、麥冬、淮小麥之甘寒補陰而大生津液。葯雖簡,然用之以治本證,或可免神索氣奪、餘熱癰瘍之患矣。

名家簡介

彭憲彰(1917—1989),又名德錫,四川省仁壽縣人。著名中醫內科學家。出生於中醫世家,功底深厚,學驗俱豐。擅長治療內科雜病,辨證靈活,善用經方,每於平凡之中見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東加減治療遺尿的經驗,被譽為活用經方的典範。

本文來源於《彭憲彰葉氏醫案存真疏注》。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彭憲彰葉氏醫案存真疏注》,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掃描可直接下單)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文字選自《彭憲彰葉氏醫案存真疏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彭憲彰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為彭憲彰像。-0423,歡迎投稿嘮嗑。

覺得不錯請點贊!

大家都在看↓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