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月矽谷慢報:是時候從中國引進錦鯉了

長期對數據安全的輕視,政策不管便自由放任的僥幸,重技術輕管理的發展模式,過去種下的因,終於讓一直野蠻生長的矽谷巨頭們逐漸嘗到苦果。

矽谷終於也到了「No news is good news」的時候。

持續關注「矽谷(吃瓜)慢報」的各位朋友應該能感覺到,這幾個月,矽谷大佬們的日子過的非常煎熬。

01

Facebook

先說說最難受的 Facebook:

這幾個月,Facebook 對外交流日常節奏如下:

Facebook: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們訓練了一個 AI 菜單!

媒體:哦,你們數據危機處理好了嗎?

Facebook: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們在研究 AR 眼鏡哦!

媒體:哦,聽說你們又有數據危機了?

在被媒體轟炸的同時,Facebook 在為另外一個事情焦頭爛額:他們“成功”引起了各國政府的注意。

10 月 22 日,日本政府表示,就數據危機這件事情,要對 Facebook 進行行政指導。

10月 26 日,因為劍橋事件,Facebook 被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處以 50 萬英鎊的罰款,這是英國資訊監管史上的最高罰款。

儘管這對 Facebook 來說就是一筆小錢,但這兩個國家政府這樣直接發射出不信任的信號,可能會帶來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

這就足夠讓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

針對這個事情,10 月 19 日,Facebook 大手筆聘請了英國前副首相 Nick Clegg 擔任全球政策及溝通負責人。

這是矽谷史上最高級別的歐洲政治家,但Clegg 的任務無疑是艱巨的。

劍橋事件之後,Facebook 數據泄漏的報導是一波接一波,包括 9 月 30 號剛被報的 5000 萬用戶隱私被泄漏。

但最近還有一個更可怕的雷爆了。

10 月 8 日,美國 17 家個人隱私保護組織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交了投訴信,認為 Facebook 在家長未授權條件下,采集還不到十歲的少兒的隱私資訊。

投訴者指出,美國保護青少年隱私的法律 COPPA 規定,互聯網公司如果要采集 12歲或是更小的少兒個人隱私資訊,比如姓名、電子郵箱、位置資訊、特徵代碼等,必須事先獲得家長的同意。

而 Facebook 旗下的“ Messenger 少兒版”雖然的確要求家長事先同意,但並未嚴格認證提供授權的人員的確是少兒用戶真正的家長,隨便一個人都能夠提供所謂的兒童授權;而且 Facebook也沒有向家長們認真解釋采集少兒用戶資訊的過程。

惹誰別惹家長,動誰別動孩子。

外部沒安撫好,內部也各種不安生。

10 月 22 日,Facebook 旗下 VR 頭戴設備製造商 Oculus 的 CEO 及聯合創始人 Brendan Iribe 宣布離職,這是今年以來,Facebook 第 10 位離職的高管。

前幾位分別是:

WhatsApp 聯合創始人 Jan Koum;

通訊和公共政策主管 Elliot Schrage;

首席律師 Colin Stretch;

首席安全官 Alex Stamos;

負責並購,最早的高管之一 Dan Rose (已經呆了 12 年);

高級通訊主管 Rachel Whetstone;

新聞產品主管 Alex Hardiman;

收購的 Instagram 聯合創始人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

樹未倒,猢猻散。

圖:撇嘴的小扎

02

Google

這個月,Google 也不好過。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0 月 8 日,Google+ 沒了。

這一天,《華爾街日報》報導:Google+ 存在軟體故障,使私人用戶的數據可以直接被外部開發人員訪問,其中包括公開的個人資料數據如全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個人資料照片、居住地、職業和婚姻狀況等。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漏洞在 2015 年已經出現,但直到 2018 年 3 月才被 Google 發現並修補——而這件事情他們從未對外宣布。

報導出來幾分鐘後,Google 宣布,將在 10 個月內關停 Google+。

第二件讓 Google 公關團隊焦頭爛額的事情是:高層被 Me Too 了。

10 月 25 日,紐約時報曝出,被稱為"安卓之父"的 Andy Rubin 從谷歌離職時,其實是因為性騷擾被離職的。而 Google 不僅僅為他掩埋下了這個事情,給他搞了大型歡送會,還給了他 9000 萬美元的離職補償金。

是不是想起了某高校的沈老師?

Andy Rubin 立刻發出聲明,說這純屬誣告;Google 也發出聲明,主要是為了說明自己“很重視性騷擾”:過去兩年,已經因為性騷擾事件,解雇了 48 名員工——雖然他們從來沒有公開這些事情。

事情如何,還有待時間讓一切真相大白。

但如果你曾經關注過相關的新聞,就會發現,以 Google 高管,或者說矽谷高管為主人公的這類報導,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這次鬧的這麽大,只是因為主人公太大牌而已。

有果必有因,如果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寫過的 Larry Page (Google 創始人)其人,在員工的口中,這是一個“聊技術的時候非常興奮,但是一旦聊到公司管理,立刻頭腦放空雙眼呆滯”的人。

有時候,人品問題在雇傭關係上可能不是考慮的最高因素,尤其對於矽谷這些技術高於一切的公司來說。

但隨著互聯網整體環境的逐漸透明化,你會發現,那些曾被人懷著僥幸心理,一顆顆埋下的地雷,將會一個接一個的自爆。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圖:可以開始刪除 Google+ 账戶了

03

Amazon

比起臉書和谷歌,亞馬遜的日子相對好過一些,沒有員工被 ME TOO,政府關係也做的非常好,甚至好到讓其他矽谷巨頭都嫉妒。

然而這是人家應得的:畢竟人家為了遊說政府決策者,第三季度一共花了 363 萬美元。

而且說實話,Amazon 的 CEO 貝佐斯政治正確的簡直不像互聯網人。

10 月 15 日,貝佐斯在《連線》雜誌 25 周年大會上公開表示,要繼續和美國國防部合作,他是這麽說的:

“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如果大型科技公司背棄美國國防部,這個國家將陷入困境。”

政府也投桃報李:空軍部門把一個 5 億美元的火箭訂單直接給了貝佐斯;另外,國防部以人工智能武器為研究方向的JEDI 計劃這個月開始競標,這個每年預算 100 億美元的訂單可能也會花落亞馬遜,而且一簽就是 10 年

但讓亞馬遜接下國防部JEDI 計劃的這個事情,有兩撥人是完全反對的。

一撥是甲骨文,IBM 為首的其他科技公司,他們認為JEDI 計劃這樣預算高的政府項目,單獨承包給一家供應商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何況一簽就是十年。

另外一撥反對聲更大的,其實是亞馬遜的內部員工。

JEDI 計劃是一個被 Google 直接拒絕競標的項目,因為Google 對 AI 的原則是,AI 不應該被用於研發戰爭技術。在 Amazon 的員工看來,Google 能做到拒絕這個事情,Amazon 也不應該做。

值得一提的是,10 月 18 日,Amazon 的內部員工還曾就另外一個事情,寫了公開信“進諫”貝佐斯:他們認為,貝佐斯允許把面部識別產品 Rekognition 賣給美國的司法決策部門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在他們看來,這個決策是以犧牲公眾利益為前提,去為亞馬遜換得利益。

如果你看過美劇《疑犯追蹤》,就應該知道他們是什麽意思:有了Rekognition 的幫助,只要政府在所有地方裝上攝影頭(這件事情他們是完全做得到的),世上再無自由人。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Amazon 能保證自己的技術萬無一失,不被有心人利用嗎?

真不見得。

10 月 24 日,在 GeekPwn 國際安全極客大賽上,亞馬遜的 Rekognition 就被 IYSWIM 團隊攻破了(比賽中的人臉識別算法 API 接口來自 Rekognition)。

有意思的是,IYSWIM 團隊隊員吳育昕是 Facebook 員工,他用於攻破 Amazon 算法的代碼模型是 Google 家的。

有種代碼混戰的既視感。

圖:美劇《疑犯追蹤》

04

Twitter

Twitter 這個月事兒也不少,比較大的有兩個。

一個是數據危機。

10 月 11 日,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宣布對 Twitter 展開 GDPR 調查——就是那個給 Facebook 和 Google 分別開了 30 多億美元罰單的隱私法規。

事情是這樣的,Twitter 有一個機制,每次用戶在消息中插入鏈接時,它們會使用短鏈服務 t.co 來對鏈接進行處理。Twitter 對此的解釋是,平台可以通過跟蹤某個鏈接被點擊的次數,防止惡意軟體通過不可靠的鏈接傳播。

不過有這麽一個人,Michael Veale,他是倫敦大學學院的隱私研究員,他懷疑 Twitter 的目的可能不僅僅於此,比如說可能會利用瀏覽器中的 cookies,在用戶上網時基於這些鏈接來追蹤用戶。

所以當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今年 5 月生效時,Veale 要求 Twitter 向他提供平台掌握的所有個人數據。

Twitter 拒絕了。理由是提供這些資訊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Veale 也無所謂,轉身就直接向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投訴了 Twitter。

於是 Twitter 這個月就被調查了。

另外一個事情說起來有點諷刺。

Twitter 被Veale 投訴的火線,是“可以防止惡意鏈接傳播的t.co”,但前幾天,它們被黑客利用,親自傳播了惡意鏈接。

10 月 15 日,比特幣的詐騙者盜取了電視節目主持人 Tyler Florence 70 萬關注者的账號(為了做一個有藍標認證的账號),然後把這個號改名,做成 Elon Musk 的高仿號(槽點太多已經不知道從何吐起了.....),然後發布了免費贈送比特幣的虛假推文,並附上惡意網站的連接。

最騷氣的操作來了,他們付費讓 Twitter 推廣了這個惡意網站。

Twitter 還真的傻乎乎的給推廣了。

巨大的能量可以成為籌碼,但也可以是一切危機的源頭。

還有一個事情可以說出來讓大家樂呵一下。

10 月 26 日,川普又指責 Twitter ,說推特針對自己,刪除自己的粉絲,原話如下:“前幾周我的粉絲還像火箭一樣增長,現在速度怎麽變成飛艇了?”

Twitter:????

圖:可能是美國歷史上在社交媒體上最活躍的總統

05

Yahoo

我們的資訊隱私值多少錢?可以嘗試從本月雅虎對資訊盜竊案的賠償方式中管窺一豹。

10 月 24 日,雅虎同意為 2013-2014 年發生的全球最大資訊盜竊案,支付 5000 萬美元的賠償金,同時向美國和以色列的約 2 億名用戶提供兩年的免費信用監控服務。具體方式是,按照每小時 25 美元賠償用戶,如果是有明確損失的,最多可以算到 15 個小時;如果沒有明確記錄的損失,最多可以算到 5 個小時。

這個事情的背景是這樣的,2016 年 12 月,雅虎發出聲明:在 2013 年 8 月,由於黑客入侵,有 2 億雅虎用戶的 10 億個账戶被盜,包括账戶密碼和個人資訊。

如果你是當事人,對這個賠償方式,你滿意嗎?

也別以為我們是局外人。也許 3 年後,某家公司會突然告訴你,3 年前你的账戶密碼和個人資訊早就被黑客盜走了。

圖:被 Verizon 收購,將被和 Aol. 合並的雅虎

06

Apple

蘋果本月遭遇的一筆罰款,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大快人心。

10 月 24 日,由於消費者投訴軟體更新使手機變慢,意大利監管機構對三星和蘋果各罰款 500 萬歐元(大約 570 萬美元)。

他們是這麽說的:蘋果和三星手機上的軟體更新,會讓自家生產的手機引起嚴重故障,並大幅降低手機性能。這種做法是“有計劃地淘汰”,以加快客戶換手機的速度。這違反了意大利《消費者保護法》的相關條例。

誠摯的希望全球的監管機構都能像意大利這樣嚴格。

07

Tesla

萬萬沒想到,這個月日子相對好過的居然是 Tesla。

10 月 25 日,特斯拉公布了自己第三季度的財報,快樂的宣布:

“我們終於又盈利了”!

讓人不知道從何吐槽的是,科技媒體在形容“盈利”這個事情的時候,用的標題居然是:

“他(馬斯克)做到了!”

“他(馬斯克)終於做到了!”

這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這樣被“偏愛”的公司了。

圖:最近明顯心情很好的馬斯克。在 Twitter 上自稱埃隆醬,還說“是時候造機甲了”。

08

這個月總結起來,我們可以看到的矽谷的整體環境是:被監管壓力增大,數據危機不斷爆發,長期重技術輕管理的氛圍埋下的雷正被一個個引爆。

其實國內的環境也是如此。

監管的目的不是矯枉過正,但隨著互聯網體量的加大,這其實是一個必然要經歷的痛苦階段。

當你的能量很有限的時候,“不作惡”可能靠你的自省,道德,自我要求就能做到;但當你擁有強大能量的時候,相比怎麽讓能量發揮出巨大效用,怎麽防止能量失控其實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衷心希望一個更透明,更公平的互聯網環境出現;衷心希望所有擁有強大能量的互聯網公司都能將這句話銘記在心: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喵蛋蛋有話說

對於上面各位大佬十月的水逆,我們誠摯推薦貴谷引進中國錦鯉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微信號:anti_p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