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伊朗比特幣飆漲到2.3萬美金 全球搬磚團隊湧入掘金

  來源: 一本區塊鏈

  昨天,伊朗的比特幣價格突然暴漲,最高達到2.3萬美金,折合人民幣15萬多。

  而昨天,比特幣的正常價格仍維持在七千美元上方,折合人民幣約5萬元。

  為何伊朗的比特幣價格,溢價高達兩倍之多?

  正處在美國經濟製裁下的伊朗,內亂不斷、貨幣貶值。為了逃避經濟製裁,伊朗甚至要將數字貨幣合法化。

  多重因素促使該國購買比特幣的需求暴增,而伊朗只能通過場外交易獲得比特幣,導致供不應求,價格開始暴漲。

  有趣的是,市場的異動引發全球搬磚團隊蜂擁而至,都想在伊朗撈一桶金。

  在伊朗,正在上演精彩的地下經濟爭奪戰……

  01 暴漲背後

  昨天,伊朗為了搶奪比特幣而瘋狂。

  在伊朗的場外交易平台localbitcoins.com上,一枚比特幣的價格超過了10億伊朗裡亞爾(IRR)。 

按最新匯率計算,伊朗人民需要支付約23736美元,才能購買一枚比特幣。按最新匯率計算,伊朗人民需要支付約23736美元,才能購買一枚比特幣。

  伊朗發生了什麽?比特幣為何產生如此高之溢價?

  如今的伊朗,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

  今年5月8日,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定。

  這自然是一個不佳信號,果不其然,3個月後,美國政府就宣布重啟對伊朗經濟製裁,禁止進口伊朗石油。

  在全球最強的經濟體壓製下,伊朗經濟迅速下滑。

  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法幣的崩塌。

  伊朗官方規定的法幣“裡亞爾”兌美元匯率,是42000:1。

  而如今,黑市的裡亞爾兌美元匯率,早已上漲至146000:1。如果和官方數據來比,法幣貶值了71%。 

貨幣崩塌後,當地的貨物開始緊缺,進一步推動了物價上漲。貨幣崩塌後,當地的貨物開始緊缺,進一步推動了物價上漲。

  伊朗商場中的進口產品價格,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不斷上漲。

  一台組裝電腦被賣家貼了五六層價簽,對於有價格保護的品牌商品,商家則直接掛出“斷貨”的牌子。

  面對手中貨幣的迅速貶值,伊朗民眾開始陷入恐慌。

  他們開始在黑市中大量購入黃金、美元,試圖保護自己的資產。

  今年第二季度起,伊朗對於對黃金的需求增長了三倍,佔中東地區總需求的75%。

  另外一個避險投資品開始進入伊朗人的眼中,那就是“比特幣”。

  CoinDance數據顯示,伊朗地區的比特幣交易,自今年5月後出現明顯增長。

  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體推動了比特幣的暴漲,那就是伊朗政府。

  面對川普的強勢緊逼,伊朗總統魯哈尼並不打算坐以待斃。

  他在8月初放出信號,表示已經在研究建立數字貨幣在線交易所,開採數字貨幣,以及哪些貨幣將被宣布合法。

  他甚至打算學習委內瑞拉,發行一個類似的“石油幣”。

  法幣崩潰、內憂外患、監管利好,這些都是導致比特幣需求暴增的原因。

  02 監管轉變

  可是,在幾個月前,伊朗的監管對數字貨幣可不是這樣的擁抱態度。

  在今年4月,監管放出數據稱,伊朗國內至少有25億美金的資金,流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市場。

  政府擔心資金外流,迅速落下閘門。

  很快,伊朗央行通告稱,所有金融機構不得給數字貨幣提供服務,緊接著,司法部門就對Telegram的ICO發出禁令,不準民眾參與。

  一時間,數字貨幣風聲鶴唳,整條產業鏈都幾乎停擺。

  但如今,監管態度180度轉變,從嚴打到擁抱,伊朗政府到底經歷了什麽?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內部會議中稱,美國無法監管數字貨幣,也就意味著,數字貨幣可以繞過美國的經濟製裁。

  不讓法幣進出口,用數字貨幣交易總可以吧?

  伊朗突然找到了旁門左道,用數字貨幣的經濟系統,繞過法幣的經濟圈。

  有人說,這是劍走偏鋒,也有人說,這是出奇妙招。

  不論最終伊朗是否能成功渡劫,這個新聞發布後,法幣“裡亞爾”的狂跌,就突然間被遏製。

  政府這一信號釋放之後,人們的數字貨幣熱情開始暴漲,比特幣更是成為緊俏貨。

  但是,在4月的嚴打中,伊朗當地的數字貨幣幾乎均被清退出場,甚至連blockchain.info等比特幣瀏覽器網站也被屏蔽。 

Binance網站被伊朗官方屏蔽Binance網站被伊朗官方屏蔽

  此後,Bittrex、Bithumb與UPbit等交易所,也相繼宣布禁止伊朗公民交易數字貨幣。

  對於突如其來的監管示好,民眾猝不及防,數字貨幣的基礎設施,也並未重建,大家只能通過場外交易購買比特幣。

  需求無限增大,但供應卻在拚命縮小,在這種巨大的供求差距下,伊朗的比特幣價格才會出現如此的暴漲。

  這一巨大的價差,迅速讓全球的搬磚團隊看到了商機。

  一個搬磚團隊的負責人稱,他們正在將一些比特幣通過各種管道,引入伊朗市場。

  “找了幾個當地數字貨幣的從業者,讓他們幫助聯繫賣家,然後大家分成。”該負責人稱,目前,全球很多搬磚團隊都看到了這一商機,紛紛湧向伊朗。

  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逐利者。

  而這個價差,恐怕會迅速在搬磚團隊的湧入後“抹平”。

  03 溢價是常態?

  伊朗的故事並不是孤例。

  實際上,在很多國家的民眾熱捧比特幣時,因為需求激增,比特幣都出現過高溢價。

  最家喻戶曉的案例,無疑出現在全球第三大比特幣交易國——韓國。韓國的比特幣溢價被戲稱為“泡菜溢價”。媒體報導,2017年,在美國比特幣價格不到2300美元時,韓國的比特幣價格就達到了2944美元,溢價近30%。

  在2017年5月25日比特幣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後,甚至有韓國散戶以兩倍溢價購買比特幣。在韓國,以太坊的溢價也一度超過了50%。

  在日本,比特幣的溢價也一度高達16%。

  在某種程度上,比特幣也是一國政治和經濟的晴雨表。在某國法幣貶值加劇、政府廢鈔時,民眾會出於保值心理搶購比特幣。此時,比特幣也往往會出現較大的溢價。

  2016年,印度宣布,為了打擊貪汙和洗黑錢行為,推行貨幣改革,廢除1000盧比和500盧比大鈔。此後,印度人紛紛衝到銀行以舊換新,而比特幣的需求量大漲。當時,印度比特幣的價格達到了800美元,比國際價格高12%。

  而在通貨膨脹異常嚴重的非洲國家津巴布韋,2017年的比特幣價格一度達到7200美元,而當時的比特幣國際價格是4200美元,溢價超過了70%。

  在出現溢價的情況下,精明的個人套利者往往聞風而動,從中牟利。

  他們會在價格低的A國交易所買幣,然後在價格高的B國交易所出手,在扣除交易手續費和提幣費之後,賺取價差。這種行為又被叫做“搬磚”。

  在一個論壇帖子裡,有網友稱,搬一天“磚”,可以有3%的利潤。

  但此舉的前提是,你得在賣掉比特幣的國家設有账戶。以韓國為例,如果是外國人,要在韓國開戶,就可謂困難重重。

  在此情況下,海外的韓國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新浪曾報導,香港的一台加密貨幣提款機,在每天早晨9點營業。每次營業前,都會有一些韓國人排隊,等著用現金換比特幣,然後在韓國交易所出售。

  有管道參與的機構也不在少數。有的歐美金融機構在美國交易所以正常價格買下一個比特幣,轉到韓國交易所賣掉,再將獲得的韓元兌換成美元,再在美國交易所買幣,如是再三,樂此不疲。

  但隨著各國政府對數字貨幣監管的趨嚴,套利變得越來越難。除去伊朗這樣的特殊國家,溢價這樣誘人的“美食“,逐漸變得看得見,吃不著。

  2018年4月,富比士報導,印度央行(RBI)禁止銀行讓人將账戶裡的錢轉入比特幣錢包。

  此舉無疑是對數字貨幣交易的釜底抽薪。

  日本從2017年起,就要求數字貨幣交易所實行更加嚴格的KYC政策。換言之,用戶身份、交易記錄,都會被記錄在冊,可疑交易都需要上報。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韓國。

  媒體報導,韓國居民以及一年向國外轉移超過5萬美元的公司,必須提交證明轉移原因的檔案,而它們可能不會獲批。此外,在韓國,年度交易總額超過1萬美元,就必須向稅務機構報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交易額超過1萬美元,用戶就會接到交易所的調查電話。

  CCN曾報導,有賣家被韓國比特幣交易所Coinplug問及,自己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麽要在韓國兌現比特幣。

  他表示,自己的账戶一度被臨時凍結,“直到我提交了我的護照截圖並且進行了電話採訪”。

  有報導稱,自韓國政府2018年1月禁止數字貨幣匿名交易之後,“泡菜溢價”在6月已降至0.6%,降幅明顯。

  看上去,韓國已經不是搬磚團隊的最佳選擇。

  逐利,永遠是資本的第一天性。

  在可見的將來,隨著數字貨幣價格在不同國家的此消彼長,搬磚團隊注定會一次又一次遷徙。

  它們是真正的國際化軍團。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