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瞄準長期投資價值 機構耐心持股待市場回暖

  機構耐心持股待市場回暖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林榮華

  據相關數據測算,雖然大盤已連續調整月余,但股票型基金、標準混合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倉位均較上月明顯主動加倉。與此同時,大部分股票型私募保持在6成至9成左右的倉位,堅守價值投資的大型私募倉位也依舊保持在較高水準。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估值底較為明顯,政策底已有跡象,市場底有望在反覆打磨中逐步形成。

  公募基金:估值已具吸引力

  雖然本周一主要股指高開低走,昨日大盤受外盤下跌影響大幅低開,但隨後創業板強力拉升拒絕下跌,最終帶動市場人氣。始於5月23日的本輪調整幅度不小,不過公募基金並未出現恐慌式減倉。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周大盤跌幅明顯,但扣除市場漲跌對淨值的影響後,股票型基金主動加倉0.52%,標準混合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分別主動加倉1.30%和1.23%。海通策略也指出,據WIND數據測量,截至上周五,股票型基金倉位87.10%,較前一周上升。2016年1月底以來,股票型基金倉位處於78%至89%區間,目前處於此區間較高水準。

  板塊方面,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周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家電、食品飲料和銀行,配置倉位分別為5.08%、4.36%和3.72%;基金配置比例居後的三個行業是鋼鐵、煤炭和有色金屬,配置倉位分別為0.41%、0.55%和0.70%。加倉方向主要為銀行、家電和餐飲旅遊,幅度分別為1.86%、0.93%和0.84%;減倉方向主要是基礎化工、電子元器件和電腦三個行業,減倉幅度分別為1.43%、1.35%和1.30%。

  國壽安保基金認為,當前市場依然脆弱,7月前仍須謹慎。但中長期看,A股估值已具有吸引力,被錯殺的優質個股的配置價值逐漸凸顯,此輪下跌主要由於情緒和資金,隨著減稅、降準等對衝政策的落地,對中國經濟及A股並不過於悲觀。行業方面,若市場反彈,則傾向於盈利確定、現金流穩健的必需消費板塊,如食品飲料、餐飲旅遊,若市場下跌則可配置估值極低的國有大行獲取相對收益。主題方面,關注債轉股、油氣油服等概念的交易機會。

  大型私募:堅守價值投資

  私募方面,同樣沒有因為市場情緒面的恐慌而出現大幅減倉。格上理財表示,根據近期對私募的跟蹤資訊來看,大部分股票型私募保持在6至9成左右的倉位,有50%以上私募的倉位還在9成以上。尤其對於那些以精選個股為主做價值投資的大型私募來說,倉位會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不過這也並非代表私募對市場的非理性樂觀,而是由策略以及規模決定的。

  格上理財認為,對於以精選個股為主做價值投資的私募來說,一般不會頻繁擇時,對於精選出來的個股會持有比較長的時間,賺取估值回歸或企業成長的錢,不會因為市場短期的波動而大幅調整倉位。另外,對於大型私募而言,由於其管理的資金規模較大,如果頻繁調倉既會增加其自身調倉的摩擦成本,也會引起個股或市場的波動。

  某中型私募研究員稱,其投資主要是在未來3至5年能夠持續增長的行業中,挑選核心競爭力強、盈利增速高且可持續、估值具備吸引力的公司。相比關注大盤漲跌對情緒面的影響,更關注優質個股的估值。當市場出現下跌時,會第一時間審視持倉個股的基本面,如果僅僅是因為市場情緒面導致的非理性下跌,反而是一個加倉良機。具體操作上,考慮到對產品淨值的回撤控制,不會盲目一次加倉到位,而是逐步加倉。從近幾日的市場表現看,部分優質的個股已經不跟隨市場大幅下跌,走勢較為獨立,目前持倉個股的整體回撤也遠小於指數。

  市場磨底回暖

  某公募基金策略分析師表示,從此前經驗看,A股的底部多是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場底疊加共振形成。當前估值底較為明顯,政策底已有跡象,雖然市場底的形成需要反覆打磨,但有望在估值底帶動下逐步形成。華鑫證券指出,在巨集觀政策等的適度寬鬆微調、泥沙俱下市場已產生批量錯殺股等因素推動下,本周總體基調開始由空翻多,預計整體指數還會震蕩月余,之後再行爬坡慢牛。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從估值來看,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仍處於歷史底部區域。同2016年1月底的上證綜指2638點時相比,大盤股指數和中小盤股指數的PE(TTM)分別接近或低於2016年1月底時的估值水準。同時,今年以來外資通過滬股通、深股通不斷流入優質A股標的。因此,最近市場更多是受到短期資訊面的衝擊後的過度反應。當前市場的估值底已有初步形成,政策底有出現了邊際變化,市場底需要觀察當前投資者的持倉結構及倉位變化。建議配置關注公司基本面,以個股精選為主的股票類基金。

  國信證券表示,相較於很多地緣政治風險頻發和遭遇外匯衝擊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穩定性都具有優勢,但從全球資本市場2018年以來的表現看,A股的表現卻遠遜於前者。因此,A股對悲觀情緒的調整都已經非常充分了。當前估值水準下的權益資產已經具有投資價值,無論從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角度看,在大類資產中均有明顯優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